水泵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69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泵控制结构,属于摩托车水冷发动机领域,包括发动机缸体、水泵、水箱和节温器,发动机缸体的缸体出水口连接水路转接头,水路转接头上设有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节温器控制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启闭,水泵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缸体的缸体进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端部设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上设有第三支口和第四支口,第四支口连接水箱的出水口,第三支口连接第二支口,第一支口连接水箱的进水口,温度变化时通过节温器使发动机上冷却液流向发生改变,形成冷却液的外循环系统和冷却液的内循环系统,使发动机不管在温度较高或者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缸体内的冷却液都能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循环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泵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水冷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水泵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发动机缸体采用冷却液循环散热,发动机缸体内设置水道,水道将燃烧室包围,水道上设有开口连接外部水路,在发动机缸体侧面上安装水泵,水泵能驱动外部水路及水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现有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为发动机缸体内的水道开口连接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壳体内设有控制水路启闭的节温器,节温器壳体的主水管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水箱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管连接,水泵的进水管与节温器壳体的副水管连接,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打开副水管的开口,冷却液从发动机缸体内流入节温器壳体,沿副水管流入水泵,水泵将冷却液输送入水箱,再从水箱流入主水管,最终进入发动机缸体这样形成一个闭环冷却液循环系统,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节温器闭合副水管的开口,发动机不进行冷却液循环。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发动机高温时,发动机缸体内冷却液能进行大循环流动对发动机冷却,在发动机低温时,发动机缸体内冷却液也能进行小循环流动。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泵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缸体、水泵和水箱,所述发动机缸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缸体进水口和缸体出水口,缸体出水口处连接水路转接头,水路转接头上设有位于两侧的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水路转接头内设有控制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启闭的节温器,所述水泵设于发动机缸体的侧面且位于曲轴箱侧盖的下方,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进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绕曲轴箱侧盖边缘延伸至缸体出水口一侧,进水管端部设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上设有第三支口和第四支口,第四支口连接水箱的出水口,第三支口连接第二支口,第一支口连接水箱的进水口,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打开第一支口且闭合第二支口,发动机缸...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泵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缸体、水泵和水箱,所述发动机缸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缸体进水口和缸体出水口,缸体出水口处连接水路转接头,水路转接头上设有位于两侧的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水路转接头内设有控制第一支口和第二支口启闭的节温器,所述水泵设于发动机缸体的侧面且位于曲轴箱侧盖的下方,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进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绕曲轴箱侧盖边缘延伸至缸体出水口一侧,进水管端部设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上设有第三支口和第四支口,第四支口连接水箱的出水口,第三支口连接第二支口,第一支口连接水箱的进水口,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打开第一支口且闭合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盛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维森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