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369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所述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所述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所述行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所述后平叉摆臂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所述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动件与车架上分别设置的传感器,可以使实验台测量到压力和车架位移的数据,从而获得车辆的耐久性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
技术介绍
车辆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受力和扭矩等测试,以保障车辆在负重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有的实验装置普遍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耐久性不强,使用周期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进行车辆的实验测试,满足对车辆耐久性测试的高要求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所述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所述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所述行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所述后平叉摆臂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所述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行程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与所述联轴器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车架旋转连接,所述拉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后平叉摆臂的末端与车架的后轮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轮轴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电机为感应电机或步进电机。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泵。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所述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所述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所述车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车头管支架,所述行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头管支架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所述后平叉摆臂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所述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行程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与所述联轴器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车头管支架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拉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电机为感应电机或步进电机。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动件与车架上分别设置的传感器,可以使实验台测量到压力和车架位移的数据,从而获得车辆的耐久性参数,并且传动件可水平可竖直设置,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极大提高了实验台的测试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行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行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5所示的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行程机构的一端与车架通过万向节连接,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驱动机构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驱动机构为电机。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后平叉支架与后平叉摆臂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后平叉摆臂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行程机构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与联轴器连接的传动件,传动件与车架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拉压传感器设置在传动件上。各个传感器都与计算机终端连接,用于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终端。本实施例中,传动件包括上传动轴、刚性空心框、固定柱和下传动板,上传动轴的上端与联轴器连接,上传动轴的下端穿入刚性空心框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下传动板的上端穿入刚性空心框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刚性空心框上套设拉压传感器,固定柱贯穿拉压传感器,固定柱的上下两端都插在与驱动机构支架焊接为一体的固定件中,并通过螺栓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为感应电机。在感应电机驱动下,传动件竖直设置,车架在竖直方向载荷下,减震器被极限压缩或拉伸,从而可以测得位移与受力的关系,获取车辆耐久性能的参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机为步进电机,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车架受到周期性的载荷,减震器被周期性地压缩或拉伸,从而可以测得位移与受力的关系,获取车辆耐久性能的参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泵,以液压泵代替电机驱动,同样可以使车架受到竖直方向载荷,减震器被缩或拉伸,从而可以测得位移与受力的关系,获取车辆耐久性能的参数。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如下。如图6-10所示的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车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车头管支架,行程机构的一端与车头管支架通过万向节连接,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驱动机构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驱动机构为电机。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后平叉支架与后平叉摆臂通过转轴旋转连接,后平叉摆臂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行程机构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与联轴器连接的传动件,传动件与车头管支架通过万向节连接,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拉压传感器设置在传动件上。各个传感器都与计算机终端连接,用于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终端。本实施例中,传动件包括传动轴和固定柱,传动轴的上端与联轴器连接,传动轴的下端与车头管支架通过万向节连接,传动轴上套设拉压传感器,固定柱贯穿拉压传感器,固定柱的前后两端都插在与驱动机构支架焊接为一体的固定件中,并通过螺栓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为感应电机,可以施加水平方向的极限载荷;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还可以采用步进电机可以给车架提供周期性载荷,传动件水平设置,车架在水平方向载荷下,减震器被压缩或拉伸,从而测得位移与受力的关系,全面地获取车辆耐久性能的参数;此外,还可以采用液压泵代替电机,同样可以实现车辆耐久性能的参数的测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所述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所述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所述行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所述后平叉摆臂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所述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后平叉支架,所述后平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车架,所述底座上方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架和行程机构,所述行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行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平叉支架还连接有后平叉摆臂,所述后平叉摆臂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所述行程机构上设置有拉压传感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行程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与所述联轴器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车架旋转连接,所述拉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其特征是,所述后平叉摆臂的末端与车架的后轮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轮轴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车架耐久实验台,其特征是,所述电机为感应电机或步进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鹏刘建军王浩权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