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55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该尾门铰链加强板包括呈弧形的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所述加强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左侧设有铰链安装板和第一侧搭边,所述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端的左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搭边,所述第二端的右侧设有第二沉台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加强筋,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螺接,所述第一侧搭边、所述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侧搭边以及所述第二沉台翻边分别与所述尾门内板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尾门扭转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汽车的普及给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设计带来了发展。目前,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代步,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整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时,若尾门扭转刚度不足,容易引尾门扭转较大的变形,导致尾门与车身之间发生撞击异响,影响整车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以提升尾门扭转刚度。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包括呈弧形的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所述加强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左侧设有铰链安装板和第一侧搭边,所述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端的左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搭边,所述第二端的右侧设有第二沉台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加强筋,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螺接,所述第一侧搭边、所述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侧搭边以及所述第二沉台翻边分别与所述尾门内板焊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尾门铰链加强板,加强板本体呈弧形,且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组装时,通过第一端的左侧的铰链安装板与尾门内板螺接,同时通过第一端左侧的第一侧搭边、第一端右侧的第一沉台翻边、第二端左侧的第二侧搭边以及第二端右侧的第二沉台翻边分别与尾门内板焊接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尾门扭转刚度,贯穿加强板本体设置的加强筋提升了尾门铰链加强板自身的结构强度,若在行驶过程中受到较大的侧向力,能够有效减轻尾门扭转的变形,从而避免尾门与车身之间发生撞击异响,提升整车乘坐的舒适性。此外,该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通用性好,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尾门铰链加强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安装板和所述第一侧搭边之间设有凸台。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安装板上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述尾门内板螺接的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搭边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搭边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端端部的所述第二侧搭边与所述第二沉台翻边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沉台翻边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为10~15mm,宽度为20~25mm。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的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尾门铰链加强板的汽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尾门铰链加强板与尾门内板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尾门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尾门铰链加强板100,包括呈弧形的加强板本体10,所述加强板本体10的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20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所述加强板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的左侧设有铰链安装板11和第一侧搭边12,所述铰链安装板11位于所述第一端101的端部,所述铰链安装板11与所述尾门内板20螺接,具体的,所述铰链安装板11上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述尾门内板20螺接的螺栓孔111。第一侧搭边12与尾门内板20焊接,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实现。所述第一端101的右侧设有第一沉台翻边13,具体的,所述铰链安装板11与所述第一沉台翻边13相对设置。第一沉台翻边13与尾门内板20焊接。所述第二端102的左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搭边14,所述第二端102的右侧设有第二沉台翻边15,具体的,所述第二侧搭边1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搭边14位于所述第二端102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端102端部的所述第二侧搭边14与所述第二沉台翻边15相对设置。第二侧搭边14与第二沉台翻边15分别与尾门内板20焊接。所述加强板本体10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加强板本体10的加强筋16,用于提升尾门铰链加强板100自身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加强筋16的高度为10~15mm,宽度为20~25mm。可选的,所述铰链安装板11和所述第一侧搭边12之间设有凸台17,用于加强过渡区域的局部刚度。本实施例中,加强板本体10、铰链安装板11、第一侧搭边12、第一沉台翻边13、第二侧搭边14、所述第二沉台翻边15、加强筋16以及凸台17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组装步骤,同时保证整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加强板本体10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的减重孔103,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103的数量具体为两个,用于实现轻量化,同时,减重孔103可以兼做为工艺孔功用。根据上述的尾门铰链加强板100,加强板本体10呈弧形,且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20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组装时,通过第一端101的左侧的铰链安装板11与尾门内板20螺接,同时通过第一端101左侧的第一侧搭边12、第一端101右侧的第一沉台翻边13、第二端102左侧的第二侧搭边14以及第二端102右侧的第二沉台翻边15分别与尾门内板20焊接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弧形的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所述加强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左侧设有铰链安装板和第一侧搭边,所述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端的左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搭边,所述第二端的右侧设有第二沉台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加强筋,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螺接,所述第一侧搭边、所述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侧搭边以及所述第二沉台翻边分别与所述尾门内板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弧形的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弧形角度与尾门内板上端拐角的弧形角度一致,所述加强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左侧设有铰链安装板和第一侧搭边,所述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端的左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搭边,所述第二端的右侧设有第二沉台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加强筋,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螺接,所述第一侧搭边、所述第一沉台翻边、所述第二侧搭边以及所述第二沉台翻边分别与所述尾门内板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安装板和所述第一侧搭边之间设有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铰链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安装板上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述尾门内板螺接的螺栓孔。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亮吴斌尹伟廖程亮印遂吴训刘雄曾小荣刘小明钟丙武丁健徐子寒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