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及轨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1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轨道机器人主体和另一侧轨道单轨之间的平衡支撑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通过驱支撑臂驱动滚动部放置在轨道单轨上,形成支撑端,且滚动部沿着轨道滚动,从而起到支撑和辅助导向的作用,不用时可收起大大减少使用空间。一种铁路机器人,包括沿着轨道单轨移动的轨道机器人本体,所述支撑臂安装至轨道机器人本体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轨道机器人,通过驱动轮组放置在轨道单轨上,并通过辅助驱动臂辅助支撑在另一轨道单轨上,从而减少一个驱动轮组节约空间,且轨道机器人本体的体积也会相对减小变成轻便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及轨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护路巡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及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铁路巡护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两个车轮贴合至轨道上滚动,且不能单侧使用,两个车轮使用战地面积较大,且回收不方便,若单侧使用又没有支撑会导致不平衡,容易侧翻,只能双侧从而占用面积就大。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够随意收起的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本专利技术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着轨道单轨移动,且对轨道巡防的轨道机器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包括支撑于轨道机器人主体和另一侧轨道单轨之间的平衡支撑臂。所述平衡支撑臂通过滚动部与另一侧轨道单体接触。所述支撑臂包括朝向另一侧轨道单轨的支撑端,所述滚动部与支撑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滚动部与支撑端转动连接。所述滚动部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端上的滚轮,所述滚轮的侧面贴合于轨道单轨一侧边上。所述支撑端贯穿滚轮延伸抵制在轨道单轨上。所述支撑端与轨道单轨垂直相交。所述平衡支撑臂还包括第一支杆,和与第一支杆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杆。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沿着轨道单轨移动的轨道机器人本体,所述支撑臂安装至轨道机器人本体下方。所述第一支杆与轨道机器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轨道机器人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控制第一支杆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连接处安装控制第二支杆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的设有第一支撑臂的侧壁形成有放置第一支撑臂的放置槽,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顶部形成有对第二支撑臂定位的定位凸块。所述第一支杆与轨道机器人本体伸缩连接,所述第二支杆和与第一支杆伸缩连接。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侧壁对应第一支杆的位置形成有伸缩槽道,所述第一支杆滑动嵌设在伸缩槽道内,所述第一支杆内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支杆活动嵌设在第一支杆内。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底部向上形成有容纳轨道单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贴合轨道单轨运动的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包括两个分处设置在轨道单轨两侧的第一转动夹紧件和第二转动夹紧件。所述第一转动夹紧件包括与轨道接触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转动夹紧件包括与轨道接触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对应轨道细径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夹紧件还包括与第一滚轮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夹紧件还包括与第二滚轮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杆。还包括抵制在轨道上方的顶轮。所述顶轮的长度大于轨道单轨的宽度。包括至少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夹紧组和第二夹紧组;所述第一夹紧组和第二夹紧组均包括所述第一转动夹紧件和第二转动夹紧件。所述第一转动夹紧件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转动夹紧件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一夹紧组与第二夹紧组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驱动第一转动夹紧件和第二转动夹紧件张开闭合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配置有与第一转动夹紧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板,和与第二转动夹紧件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的驱动方向与轨道单轨垂直。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安装有至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之间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圈边形成有齿牙,所述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对应转盘的侧壁形成有与齿牙相匹配的契合槽。所述转盘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转动夹紧件包括与第一驱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转动夹紧件包括与第二驱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均与轨道单轨平行设置。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向上形成容纳第一转动夹紧件和第二转动夹紧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到轨道单轨之间具有供第一转动夹紧件和第二转动夹紧件移动的空隙。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凹槽的底部对应滑块的位置形成有滑道,所述滑块滑动嵌设在滑道内。所述滑道与第一驱动板平行设置。所述凹槽底部形成有移动槽道,所述顶轮转动安装在移动槽道内。所述顶轮位于第一滚动轮与第一驱动板之间。所述顶轮与轨道单轨垂直。所述驱动器穿过移动槽道置于轨道机器人内。还包括驱动轨道机器人本体移动的驱动风扇。所述驱动风扇包括驱动轨道机器人本体沿轨道移动的推进风扇。所述驱动风扇包括驱动轨道机器人本体升降的升降风扇。所述驱动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和驱动风扇主体翻转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翻转转轴,所述风扇主体和轨道机器人本体通过翻转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翻转转轴与风扇主体的转动轴相垂直。所述翻转转轴与轨道相垂直。所述风扇主体包括扇叶,承载扇叶的转动轴,和处于扇叶外侧的固定圆筒;所述圆筒和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翻转转轴包括两个分设于固定圆筒两侧的转轴单体,两转轴单体同轴设置。所述翻转转轴的轴线与固定圆筒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翻转转轴转动的驱动器。包括两个所述驱动风扇。两所述驱动风扇前后设置。两所述驱动风扇独立运转。两所述驱动风扇为处于轨道机器人本体前方的前风扇和处于轨道机器人本体后方的后风扇。所述前风扇的翻转转轴配设有前支撑架,所述后风扇的翻转转轴配设有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包括两个置于前风扇两侧的前支撑板,和连接两个前支撑板并固定在轨道机器人本体上的前连接板。所述前支撑板朝轨道机器人本体前侧设置。所述前支撑架包括两个置于后风扇的后支撑板,和连接两个后支撑板并固定在轨道机器人本体上的后连接板。所述后支撑板朝轨道机器人本体后侧设置。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上安装有监测云台,所述监测云台包括安装至轨道机器人本体上方的控制处理器,和转送设置控制处理器上方的双检测头。所述双检测头包括与控制处理器转动设置驱动装置,和两个对称设置在驱动装置两侧的检测摄像头。所述轨道机器人本体采用铝制薄钣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通过驱支撑臂驱动滚动部放置在轨道单轨上,形成支撑端,且滚动部沿着轨道滚动,从而起到支撑和辅助导向的作用,不用时可收起大大减少使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机器人,通过驱动轮组放置在轨道单轨上,并通过辅助驱动臂辅助支撑在另一轨道单轨上,从而减少一个驱动轮组节约空间,且轨道机器人本体的体积也会相对减小变成轻便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辅助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辅助驱动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辅助驱动装置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轨道机器人主体和另一侧轨道单轨之间的平衡支撑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轨道机器人主体和另一侧轨道单轨之间的平衡支撑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支撑臂通过滚动部与另一侧轨道单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朝向另一侧轨道单轨的支撑端,所述滚动部与支撑端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与支撑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轨道机器人的辅助驱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端上的滚轮,所述滚轮的侧面贴合于轨道单轨一侧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福军赵文彬詹伟刚郑友胜曾维栋张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福建新诺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