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耦引线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LED封装
,特别是一种光耦引线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光可控硅的引线框架需要以假性支撑基岛(FalseLead)进行导线架设计,一般为了置放尺寸够大的芯片,基岛的FalseLead必须要设计够宽以保证支撑性足够;光耦封装制程中必须进行除筋,斜线部分均会以模具冲切方次去除掉,基岛FalseLead的宽度值过大会直接导致切筋后的金属毛边过大(一般导线架材质为金属铜或铁合金)甚至因为拉扯关系导致塑封体(一般材质为环氧树脂)胶裂产生进而导致产品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半圆抓胶孔的作用,避免封装体产生胶裂的光耦引线框架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光耦引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环氧树脂填充料层包裹的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上设置有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且所述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左右设置,所述引线框架包括四个引脚,所述四个引脚四周设置,且所述红外线LED与左侧引脚连接,所述收光芯片与右侧引脚连接,所述右侧引脚上开设有开口向外的半圆抓胶孔,且所述半圆抓胶孔设置于所述收光芯片的右侧。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LED经第一金线与所述引脚连接,所述收光芯片经第二金线与所述引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线框架中部设置有用于包覆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且具有透光性的内塑封胶塑层,所述内塑封胶塑层外设置有一具有红外光反射性的硅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半圆抓胶孔,使得切筋后可有效降低刀具磨耗,另外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耦引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环氧树脂填充料层包裹的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上设置有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且所述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左右设置,所述引线框架包括四个引脚,所述四个引脚四周设置,且所述红外线LED与左侧引脚连接,所述收光芯片与右侧引脚连接,所述右侧引脚上开设有开口向外的半圆抓胶孔,且所述半圆抓胶孔设置于所述收光芯片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光耦引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环氧树脂填充料层包裹的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上设置有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且所述红外线LED和收光芯片左右设置,所述引线框架包括四个引脚,所述四个引脚四周设置,且所述红外线LED与左侧引脚连接,所述收光芯片与右侧引脚连接,所述右侧引脚上开设有开口向外的半圆抓胶孔,且所述半圆抓胶孔设置于所述收光芯片的右侧。
技术研发人员:苏炤亘,翁念义,邱政康,袁瑞鸿,万喜红,李昇哲,杨皓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电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