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39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上方用以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进行传导的光学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面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光学面板部分反射回来的所述光线再次反射回所述光学面板的反射膜,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发光组件上表面,且对应所述发光元件位置设有供所述发光元件露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提高了直下式背光源最终的表面亮度,从而能够节能增效和降低发热量、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显示涉及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座舱在近年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并随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车内的显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同步带动了传统燃油车的座舱内饰显示的普及,朝着大屏化,多屏化,一体屏,曲面异形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彰显汽车的豪华程度和高科技黑科技亮点,更能带来给消费者舒适的乘车体验。随着显示要求的提高,车内显示屏的亮度普遍要求都比较高,通常达到1000nits以上,较过去几年600nits以上的主流规格提高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大屏化的设计应用会采用localdimming(调光)动态驱动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设计,由于直下式背光源所需LED数量较常规侧光式分布的要多很多,以达到高亮度的规格要求。常规直下式背光源的做法通常是PCB(印刷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表面印刷白油(或者不刷白油),由于白油的反射率不高,会有很多光线吸收或损失,LED光线在扩散板和PCB/FPC板的反射利用率低,造成整体亮度偏低,能耗加大,发光面也不易均匀,灯与灯之间会显暗,导致容易出现田字格阴影。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能增效和降低发热量、降低成本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上方用以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进行传导的光学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面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光学面板部分反射回来的所述光线再次反射回所述光学面板的反射膜,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发光组件上表面,且对应所述发光元件位置设有供所述发光元件露出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形状对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FPC或PCB,多个所述发光元件贴装于所述FPC或所述PCB,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所述FPC或所述PCB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的形状与所述FPC或所述PCB的形状对应,所述反射膜尺寸小于所述FPC或所述PCB尺寸。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采用对位治具贴附于所述FPC或所述PCB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通过双面胶贴附于所述FPC或所述PCB上表面,所述双面胶设于所述反射膜下表面,所述双面胶整体复合于所述反射膜后采用刀模裁切成型,或所述双面胶局部复合于所述反射膜后采用刀模裁切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直下式背光源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面板上方的光学膜片。进一步地,所述直下式背光源还包括用以承载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反射膜和所述光学面板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挡墙部,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反射膜和所述光学面板安装于所述挡墙部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下表面设有导热胶,所述发光组件通过所述导热胶贴于所述挡墙部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与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源上表面。本技术提供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通过将反射膜贴附于发光组件上表面,且在反射膜对应发光元件位置设有供发光元件露出的通孔,使从光学面板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再次反射回光学面板,最终增加了从光学面板穿透出去的光线,提高了直下式背光源最终的表面亮度,从而能够节能增效和降低发热量、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的直下式背光源的反射膜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的直下式背光源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的直下式背光源的反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发光组件1、位于发光组件1上方的光学面板2、以及位于发光组件1与光学面板2之间的反射膜8,位于光学面板2上方的光学膜片、用以承载发光组件1、反射膜8和光学面板2的框架4。其中,光学膜片位于框架4内。光学面板2用以将发光组件1发射的光线进行传导。本实施例中,光学面板2为扩散板,用于对发光组件1发射的光线进行光学扩散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面板2还可为导光件等,只要能够对光线进行传导即可。发光组件11包括发光元件11和FPC12或PCB12。发光元件11贴装于FPC12或PCB12,则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也可称为FPCA(柔性电路组件)或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发光组件1下表面设有导热胶(未图示)。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1为LED灯,数量有多个。多个发光元件11均贴装于FPC12或PCB12。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面板2后,有一部分光线从光学面板2穿透上去正面均匀发光,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光线会从光学面板2反射回反射膜8。FPC12或PCB12正面设有多个焊盘(未图示)。每一发光元件11贴装于一个焊盘上。具体而言,一个发光元件11对应贴焊在一个焊盘上。FPC12或PCB12反面设有用以通电的连接器121。本实施例中,框架4为下铁框,强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4还可为胶框支架等。框架4包括挡墙部41和位于挡墙部41下方用以支撑挡墙部41且能散热的支撑部42。框架4设有供连接器穿过的安装孔43。安装孔43设于支撑部42。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包括下增光膜5、DBEF(反射式偏光增量膜)6、遮光膜7。本实施例中,下增光膜5有两个,两个下增光膜5组装后互相紧贴。两个下增光膜5、DBEF6、遮光膜7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框架4的挡墙部41内部。本实施例中,遮光膜7为遮光双面胶。遮光膜7四周粘贴DBEF6,中间对应发光组件1露出发光区,用以固定两个下增光膜5、DBEF6。反射膜8的功能是高反射率反射光线,即用以将光学面板2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再次反射回光学面板2。反射膜8对应发光元件11位置设有供发光元件11露出的通孔81。反射膜8下表面设有双面胶82。本实施例中,反射膜8的形状与FPC12或PCB12形状对应,即可以根据FPC12或PCB12的大小需求而定。但要保证反射膜8尺寸略小于FPC12或PCB12尺寸,以免与框架4的挡墙部41内部干涉。本实施例中,反射膜8采用对位治具贴附于发光组件1上表面,以达到更精密的对位粘贴工艺要求。具体而言,反射膜8是通过设于其下表面的双面胶82贴附于FPC12或PCB12上表面,为了防止发光组件1工作时发热导致反射膜8脱落,以能保证反射膜8的稳定性。双面胶82整体复合于反射膜8后采用刀模裁切成型,或双面胶82局部复合于反射膜8后采用刀模裁切成型。通过双面胶82与反射膜8共同裁切成型使得反射膜8能牢稳固定在FPC12或PCB12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上方用以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进行传导的光学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面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光学面板部分反射回来的所述光线再次反射回所述光学面板的反射膜,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发光组件上表面,且对应所述发光元件位置设有供所述发光元件露出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上方用以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进行传导的光学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面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光学面板部分反射回来的所述光线再次反射回所述光学面板的反射膜,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发光组件上表面,且对应所述发光元件位置设有供所述发光元件露出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形状对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FPC或PCB,多个所述发光元件贴装于所述FPC或所述PCB,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FPC或所述PCB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的形状与所述FPC或所述PCB的形状对应,所述反射膜尺寸小于所述FPC或所述PCB尺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威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