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5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涉及作动器设备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油缸座套、缸体和缸盖;缸体内穿设有活塞杆,缸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套筒;活塞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穿过缸盖后连接有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依次连接有负荷传感器和压头;第二杆上套设有平衡弹簧,平衡弹簧一端与第二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缸体内壁的密封套筒固定连接;第一杆的直径大于第二杆的直径,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位置处开设有贯穿缸体的通孔,通孔连通有高压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变径活塞杆代替传统活塞杆,提高了活塞杆整体的载荷承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
本技术涉及作动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
技术介绍
材料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的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疲劳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疲劳断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断裂。对构件的疲劳裂纹萌生、扩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疲劳试验一般需要采用作动器对构件快速持续的冲击,从而通过模拟试验连接到构件的抗疲劳强度,不同类型和种类的构件所需要施加的载荷频率和大小都不同,对于所需载荷小的构件目前一般采用微小力作动器进行试验,由于微小力作动器所需载荷小,因此微小力作动器的油缸活塞杆往往很细,当高频率施加载荷时,容易断裂,影响试验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变径活塞杆代替传统活塞杆,提高了活塞杆整体的载荷承受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油缸座套,所述油缸座套端部固定连接有缸体,所述缸体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油缸座套,所述油缸座套端部固定连接有缸体,所述缸体端部固定连接有缸盖,所述缸体内穿设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套筒;所述活塞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穿过所述缸盖后连接有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所述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依次连接有负荷传感器和压头;所述第二杆上套设有平衡弹簧,所述平衡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缸体内壁的密封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杆的直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位置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缸体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有高压管路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力作动器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油缸座套,所述油缸座套端部固定连接有缸体,所述缸体端部固定连接有缸盖,所述缸体内穿设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套筒;所述活塞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穿过所述缸盖后连接有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所述作动器丝杠调整机构依次连接有负荷传感器和压头;所述第二杆上套设有平衡弹簧,所述平衡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缸体内壁的密封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杆的直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位置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缸体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有高压管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元赵洋梁忠举房文平王文一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力支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