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
本申请涉及公路与海堤结构交叉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海岸工程的建设密度也随之加大,其互相影响、互相干扰制约也日趋严重和复杂。堤路结合工程是目前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复合道路工程形式,该道路的走向近似与海岸走向一致,兼顾道路交通功能和海堤防浪挡水功能。目前,堤路结合结构形式主要有堤后路和堤顶路两种。堤后路中道路布置于堤坝后面(背水侧),道路高程一般低于堤顶高程;堤顶路是堤路完全结合的形式,以堤身作为道路的路基,道路高程与堤顶高程相同。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城市高速发展,对区域水生态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海堤等挡水结构通常仅考虑后方陆域防护功能,沿海地区软土层较厚,地质状况较差,风浪和潮流的撞击和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如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造成结构损坏或失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将道路的工程要求与沿海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和公共活动有机地协调为一体,在满足防浪挡水和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环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层上的主体结构、镇压平台以及抛石平台;/n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自所述堤路结构的外海侧至内海侧依次连接的堤身、外侧防渗墙、道路结构以及内侧防渗墙,所述堤身包括由抛石填筑所得的第一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自外海侧至内海侧顺次连接的防浪结构以及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低于所述防浪结构,所述外侧防渗墙和所述内侧防渗墙均设有植被层,所述道路结构具有排水系统;/n所述镇压平台与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外侧防渗墙的一端连接,所述镇压平台的高度低于所述防浪结构且所述镇压平台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堤路结构在外海侧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层上的主体结构、镇压平台以及抛石平台;
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自所述堤路结构的外海侧至内海侧依次连接的堤身、外侧防渗墙、道路结构以及内侧防渗墙,所述堤身包括由抛石填筑所得的第一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自外海侧至内海侧顺次连接的防浪结构以及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低于所述防浪结构,所述外侧防渗墙和所述内侧防渗墙均设有植被层,所述道路结构具有排水系统;
所述镇压平台与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外侧防渗墙的一端连接,所述镇压平台的高度低于所述防浪结构且所述镇压平台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堤路结构在外海侧的平均高潮位;
所述抛石平台与所述内侧防渗墙远离道路结构的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防渗墙和所述内侧防渗墙均包括本体以及防渗膜层,所述本体由闭气土填筑而成,所述防渗膜层包裹所述本体的侧壁以及底壁并与所述堤身、对应的所述道路结构以及对应的所述抛石平台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气土包括淤泥质黏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防渗墙靠近所述堤身的一端高于所述外侧防渗墙靠近道路结构的一端,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防渗墙与所述道路结构的连接处并沿所述道路结构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排水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防渗墙靠近所述道路结构的一端高于所述内侧防渗墙靠近抛石平台的一端,所述内侧防渗墙的表面设有沿所述道路结构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混凝土预制襟边以及用于种植所述植被层的空心砖层,所述混凝土预制襟边设置于所述外侧防渗墙靠近路面结构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超,史宇宙,胡永富,郭锐,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