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4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在基层上的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低的一侧所在车道铺设有第一面层结构,在基层上的上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高的一侧所在车道设置有第二面层结构;其中,第一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大粒径的第一多孔沥青层,第二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粒径小于所述第一多孔沥青层的第二多孔沥青层;第一多孔沥青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多孔沥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路面结构,通过设置不同粒径组合形式的多孔沥青层,将路面排水降噪能力划分为两段,对有更高排水、降噪以及抗飞散掉粒能力需求的路面部分铺设更大粒径、更大厚度的多孔路面结构,使其排水降噪能力更加优异,且耐久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路面排水是路面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路面排水不畅导致的路面积水问题一方面会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结构的耐久性,使路面发生严重的水损害等病害;另一方面积水形成的路面水膜会使得行驶车辆发生“水漂”现象,车辆经过积水路面产生的水雾还会影响后方车辆的视线,这些问题均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为了排水,路面会设置一定的横坡,即沿着道路横断面的方向设置倾斜坡,使雨水可由高程较高的一侧向着较低的一侧流动,从而沿着横坡方向快速排出,防止雨水在路面上发生存积。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多孔沥青路面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路面结构,多孔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可达到20%左右,能够将雨水快速通过内部连通的孔隙排出,使得路表积水得以快速消除,从而提高路面的行驶质量与行车安全。多孔沥青路面还具有优异的抗噪性能,其内部的孔隙结构可吸收车轮行驶过程中与路面产生的噪声,起到降噪的效果。虽然多孔沥青路面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其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低的一侧铺设有第一面层结构,在所述基层上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面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大粒径的第一多孔沥青层,所述第二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粒径小于所述第一多孔沥青层的第二多孔沥青层;所述第一多孔沥青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多孔沥青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低的一侧铺设有第一面层结构,在所述基层上方且位于路面高程较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面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大粒径的第一多孔沥青层,所述第二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粒径小于所述第一多孔沥青层的第二多孔沥青层;所述第一多孔沥青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多孔沥青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或16mm的多孔沥青层,厚度为5~7cm;所述第二面层结构的上面层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或13.2mm的多孔沥青层,所述第二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上面层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面层结构的上面层的下方均铺设有中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中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结构的中面层均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或19mm的密级配沥青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同粒径多孔沥青层组合铺筑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结构的中面层的厚度为4~6c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亮武昊李俊李洪刚杨振海荣晓辉徐亚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江苏宁宿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