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63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烧结窑余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烧结窑、干燥房和困料房;在烧结窑的尾气端设置第一抽风机,烧结窑的尾气端与第一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抽风机的排风端与干燥房的进气端连通;在干燥房的排气端设置第二抽风机,干燥房的排气端与第二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抽风机的排风端与困料房的进气端连通;在困料房的排气端设置第三抽风机,困料房的排气端与第三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通过本装置,实现烧结尾气能量的多次利用,节约了能耗;设置流量调节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便于调整;设置感应器和PLC控制器,提升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操控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烧结炉余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氧化锆轻质砖及其他耐火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原料配料混合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空间内困料一端时间,以提升配料的可塑性和结合性能;且在压模定型之后,为了提升高温烧结的质量,需要将湿坯进行先期烘干干燥;因此在困料阶段需要一定的温湿度,而在干燥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来进行烘干,需要为困料和干燥提供额外的能源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利用烧结阶段产生的高温尾气,为湿坯的干燥提供热量来源,而干燥后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一定的热量外,还含有一定的湿度,再将其引入至困料房内,从而实现能源的多层级利用,节省能耗。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烧结窑、干燥房和困料房;在烧结窑的尾气端设置第一抽风机,烧结窑的尾气端与第一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抽风机的排风端与干燥房的进气端连通;在干燥房的排气端设置第二抽风机,干燥房的排气端与第二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抽风机的排风端与困料房的进气端连通;在困料房的排气端设置第三抽风机,困料房的排气端与第三抽风机的进气端连通。进一步地,在所述烧结窑与干燥房之间设置脱硫脱硝装置,第一抽风机的排风端与脱硫脱硝装置的进气端连通,脱硫脱硝装置的排风端与干燥房的进气端连通。进一步地,在所述脱硫脱硝装置与干燥房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一流量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装置的排气端与困料房的进气端连通,在脱硫脱硝装置与困料房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二流量调节阀。进一步地,在所述干燥房的内侧壁设置第一保温层,在困料房的内侧壁设置第二保温层。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第一温湿度感应器和第二温湿度感应器;第一温湿度感应器设置在干燥房内,第二温湿度感应器设置在困料房内;第一温湿度感应器和第二温湿度感应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分别与PLC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本装置,实现烧结尾气能量的多次利用,节约了能耗。2、设置流量调节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便于调整。3、设置感应器和PLC控制器,提升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操控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烧结窑;2-脱硫脱硝装置;3-干燥房;31-第一保温层;4-困料房;41-第二保温层;5-PLC控制器;61-第一抽风机;62-第二抽风机;63-第三抽风机;71-第一流量调节阀;72-第二流量调节阀;81-第一温湿度感应器;82-第二温湿度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包括烧结窑1、干燥房3和困料房4;在烧结窑1的尾气端设置第一抽风机61,烧结窑1的尾气端与第一抽风机61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抽风机61的排风端与干燥房3的进气端连通;在干燥房3的排气端设置第二抽风机62,干燥房3的排气端与第二抽风机62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抽风机62的排风端与困料房4的进气端连通;在困料房4的排气端设置第三抽风机63,困料房4的排气端与第三抽风机63的进气端连通。烧结窑1内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携带高温热量的尾气,将其引入至干燥房3内,为干燥房3内的湿坯提供烘干的热量来源;再将干燥房3排出的尾气(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气),再将其引入至困料房4内,为困料房4内的配料提供所需的温湿度环境,通过三级利用,实现烧结窑1尾气余热的利用,大大降低了作业所需的能耗。实施例2: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尾气利用结构。本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中在烧结窑1与干燥房3之间设置脱硫脱硝装置2,第一抽风机61的排风端与脱硫脱硝装置2的进气端连通,脱硫脱硝装置2的排风端与干燥房3的进气端连通。将烧结窑1尾气中含有的硫硝物清除后,还会剩余较多的热量,再引入至干燥房3内,提供干燥热源的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和环保性。实施例3: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气流调节结构。本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中在脱硫脱硝装置2与干燥房3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一流量调节阀71。考虑到烧结窑1在不同的作业阶段,产生的尾气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在尾气温度较高时,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71减小尾气的进入量,以防止干燥房3内的温度过高,而造成龟裂出现,影响本装置的使用效果。未考虑安全性,可以在脱硫脱硝装置2的排气端设置安全阀,以将多余的尾气排出。实施例4: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尾气结构。本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中脱硫脱硝装置2的排气端与困料房4的进气端连通,在脱硫脱硝装置2与困料房4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二流量调节阀72。相较于实施例3,可以将干燥房3不需要的多余的尾气,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72引入至困料房4内,进行利用;此时应注意控制困料房4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实施例5: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保温结构。本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中在干燥房3的内侧壁设置第一保温层31,在困料房4的内侧壁设置第二保温层41。保温层可以为保温泡沫,以减少热量的外泄,提升能源利用率。实施例6: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送料结构。本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中还包括PLC控制器5、第一温湿度感应器81和第二温湿度感应器82;第一温湿度感应器81设置在干燥房3内,第二温湿度感应器82设置在困料房4内;第一温湿度感应器81和第二温湿度感应器82分别与PLC控制器5的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流量调节阀7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2分别与PLC控制器5的输出控制端电气连接。根据感应器可以实时监测干燥房3和困料房4内的温湿度,并将监测的温湿度数据传输给PLC控制器5接收处理,使得PLC控制器5根据温湿度情况,调整第一流量调节阀7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72的作业情况,提升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使用效果。优选的,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可以为干燥房3提供额外的风力源,以提升干燥效率;为困料房4提供额外的水气源,提升困料效果。优选的,为提升干燥房3和困料房4内气流(温湿度)分布的均匀性,可以根据情况,在干燥房3和困料房4内均匀设置多个进气端,以提升气流的分布均匀性,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窑(1)、干燥房(3)和困料房(4);在烧结窑(1)的尾气端设置第一抽风机(61),烧结窑(1)的尾气端与第一抽风机(61)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抽风机(61)的排风端与干燥房(3)的进气端连通;在干燥房(3)的排气端设置第二抽风机(62),干燥房(3)的排气端与第二抽风机(62)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抽风机(62)的排风端与困料房(4)的进气端连通;在困料房(4)的排气端设置第三抽风机(63),困料房(4)的排气端与第三抽风机(63)的进气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窑(1)、干燥房(3)和困料房(4);在烧结窑(1)的尾气端设置第一抽风机(61),烧结窑(1)的尾气端与第一抽风机(61)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抽风机(61)的排风端与干燥房(3)的进气端连通;在干燥房(3)的排气端设置第二抽风机(62),干燥房(3)的排气端与第二抽风机(62)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抽风机(62)的排风端与困料房(4)的进气端连通;在困料房(4)的排气端设置第三抽风机(63),困料房(4)的排气端与第三抽风机(63)的进气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烧结窑(1)与干燥房(3)之间设置脱硫脱硝装置(2),第一抽风机(61)的排风端与脱硫脱硝装置(2)的进气端连通,脱硫脱硝装置(2)的排风端与干燥房(3)的进气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硫脱硝装置(2)与干燥房(3)之间的连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战伟刘松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利晟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