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灯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55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5
本公开涉及一种远光灯模组及车辆,其中远光灯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光源、反射镜和透镜,光源设置在透镜的焦点位置,反射镜设置于光源和透镜之间,并使得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直接经透镜聚焦后形成为中心照明区域,另一部分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再经过透镜折射后形成为两侧照明区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满足良好照明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模组的小型化,从而能够为车辆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光灯模组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照明灯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远光灯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车辆的造型审美以及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通过使前车灯小型化,从而为车辆提供更大的造型设计空间。然而在车灯小型化的同时也对车灯的光学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在车灯小型化的同时,仍然需要保证甚至超过远光灯设计的法规要求,提供更高的照明亮度和更宽的照明范围,以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光灯模组,能够同时满足小型化设计和行驶安全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远光灯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源、反射镜和透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透镜的焦点位置,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透镜之间,并使得所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直接经所述透镜聚焦后形成为中心照明区域,另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反射镜反射,再经过所述透镜折射后形成为两侧照明区域。可选地,所述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凸起部设置在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反射镜构造为凹面镜。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由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供光线通过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出光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入光口的尺寸,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镀铝以形成为所述反射镜。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两相对称设置的四个内侧壁,每一个所述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反射镜,其中,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反射镜为凹面镜。可选地,所述入光口处形成有倒斜角。>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横向排列。可选地,多个所述透镜形成为一体结构,包括平面部和多个凸起部,其中,所述平面部沿横向一体延伸,多个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平面部的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可选地,所述远光灯模组还包括散热器,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鳍片。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远光灯模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远光灯光型包括中心照明区域和两侧照明区域,其中,中心照明区域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经透镜聚焦而成,由于光源设置于焦点位置,从而使中心照明区域提供了更高的亮度;两侧照明区域则由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再经过透镜折射后形成,从而提供了更宽的光型照射范围,这样,在同等光源强度下能够实现更高的中心亮度和更宽的照明范围,从而为同时满足车灯小型化设计和行驶安全提供可能。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远光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反射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心照明区域的形成机理图;图6是在图5光线传播路径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侧照明区域的形成机理图;图8是在图7光线传播路径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图9是中心照明区域和两侧照明区域叠加后的整体仿真结果示意图;图10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远光灯设计的法规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2反射镜3透镜31凸起部32平面部4壳体41入光口42出光口5散热器51散热鳍片10发光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后而言的,例如车头位置为前,车尾位置为后;“横向”、“左”、“右”均是相对于车身的宽度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结构部件轮廓的内外。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远光灯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0,每一个发光单元10分别包括光源1、反射镜2和透镜3,其中,光源1设置在透镜3的焦点位置,反射镜2设置于光源1和透镜3之间。位于透镜3焦点位置处的光源1能够发射出多道光线,这些多道光线中的一部分能够直接经过透镜3折射后聚焦,从而在车辆前方形成中心照明区域,而另一部分光线则先经反射镜2反射,再经过透镜3折射后形成在中心照明区域左右两侧位置的两侧照明区域。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为光源1发出的光线直接经过透镜3聚焦形成中心照明区域。根据透镜的成像原理,从透镜3的焦点位置发出的光线经透镜3折射后能够形成为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也就是说,光源1从焦点位置发出的除了与光轴重合的光线外,还包括多道向外发散的光线,这些向外发散的光线经过透镜3后,向中心折射至与光轴平行,从而达到“聚焦”的目的。这一部分光线形成的中心照明区域由于聚焦而提供了较高的亮度。同时参考图7和图8,为光源1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首先被照射到反射镜2上,经反射后再进入到透镜3中,形成两侧照明区域。由于这一部分光线是在经过反射镜2反射后进入透镜3的,因而相较于从焦点位置直接射入透镜3的光线而言,经透镜3折射后就不再与光轴平行。正如图7中所示(仅示出从透镜3的左半部分折射出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透镜3后,向中心折射至车辆右前方的位置,即从透镜3左半部折射出的光线形成为右侧照明区域,同样的,从透镜3右半部分折射出的光线将形成为左侧照明区域。由于这些经透3镜折射出来的光线并不与光轴平行,因此相较于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所形成的中心照明区域,提供了更宽的照明范围。继续参考图9,示出为中心照明区域和两侧照明区域相叠加后的整体仿真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最终形成的远光灯的光型中心亮度更高并且具有更宽的照明范围,这样,在同等光源强度下便能够实现更高的中心亮度和更宽的照明范围,反过来说,为提供相同中心亮度和宽度的照明范围,本公开通过更小的光源强度即可实现,进一步地,整个远光灯模组的尺寸也就可以做的更小,为同时满足车灯小型化造型设计和行驶安全提供了可能。根据夜间的行车实践以及远光灯法规,需要尽量使形成的远光灯光型汇聚,避免杂散光的形成,同时光型汇聚还能够提高亮度,有利于提升驾驶员的夜间视野,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中,透镜3可以采用平凸透镜,平凸透镜具有更好的汇聚光线的效果,形成亮度更高的远光灯光型。平凸透镜的凸起部31设置在背离光源1的一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焦点位置处的光源1发出的光线在经过透镜3后,形成平行于光轴的多道光线,以形成中心照明区域。透镜3可以采用无色透明透过率达到90%或以上的树脂或者硅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0),所述发光单元(10)包括光源(1)、反射镜(2)和透镜(3),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透镜(3)的焦点位置,所述反射镜(2)设置于所述光源(1)和所述透镜(3)之间,并使得所述光源(1)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直接经所述透镜(3)聚焦后形成为中心照明区域,另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反射镜(2)反射,再经过所述透镜(3)折射后形成为两侧照明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0),所述发光单元(10)包括光源(1)、反射镜(2)和透镜(3),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透镜(3)的焦点位置,所述反射镜(2)设置于所述光源(1)和所述透镜(3)之间,并使得所述光源(1)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直接经所述透镜(3)聚焦后形成为中心照明区域,另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反射镜(2)反射,再经过所述透镜(3)折射后形成为两侧照明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3)为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凸起部(31)设置在背离所述光源(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2)构造为凹面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10)还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包括由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供光线通过的入光口(41)和出光口(42),所述出光口(42)的尺寸大于所述入光口(41)的尺寸,所述壳体(4)的内侧壁上镀铝以形成为所述反射镜(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曾荣邓荣鸿孙世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