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乳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4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组份乳液瓶,其包括下储液部,下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下隔板将下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下分腔;上储液部,上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上隔板将上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上分腔;连接部,连接并阻隔在上储液部和下储液部之间,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两个孔道将两个下分腔分别与两个上分腔连通,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开关机构用于控制孔道的开关;上盖部,盖在上储液部上面,上盖部设有两个挤压泵。该乳液瓶可分别精确两种乳液的用量,而且该乳液瓶体积小,单手即可操作,相比于采用常规的两个乳液瓶分别进行取液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更加简便且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乳液瓶
本技术属于定量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乳液瓶。
技术介绍
专利CN108567997A(申请号201810563974.9)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弹性隐形人造皮肤,其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份A包括乙烯基硅油、乙烯基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壳聚糖乙烯基衍生物、含氢硅油;组份B包括铂催化剂、硅油、消光剂、润湿剂。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调节两个组分的用量并依次涂覆,但现有技术中缺乏可同时精确两种组分挤出量的容器,由于每次用量较小,实际操作时用量的控制较为麻烦,因此急需一种可同时精确两种组分挤出量及配比的微量容器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可同时精确两种组分挤出量的容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份乳液瓶,可以同时精确两种组分挤出量和配比,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双组份乳液瓶包括:下储液部,所述下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下隔板将所述下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下分腔;上储液部,所述上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上隔板将所述上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上分腔;连接部,连接并阻隔在所述上储液部和所述下储液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两个所述孔道将两个所述下分腔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分腔连通,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开关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孔道的开关;上盖部,盖在所述上储液部上面,所述上盖部设有两个挤压泵,两个所述挤压泵的导管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上分腔中。关于所述孔道开关机构,较佳的,所述连接部内于中间位置设有竖板;两个所述孔道开关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竖板两边,各所述孔道开关机构包括插销、按钮和弹簧,所述插销垂直穿过所述孔道,所述插销里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竖板连接,所述插销外端与所述按钮连接,所述按钮穿设于所述连接部两侧侧壁上,所述插销上位于所述孔道外侧设有漏孔;按压所述按钮使所述插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向内推进时所述漏孔可将所述孔道上下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上隔板、所述下隔板和所述竖板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两个所述孔道开关机构相对垂直于所述竖板的中间位置进行设置。本技术的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孔道开关机构为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中的转盘,所述转盘里边垂直穿过所述孔道,所述转盘外边露在所述连接部外面,所述转盘上设有通孔,转动所述转盘时可使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孔道而将所述孔道上下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侧面为齿轮面,提高摩擦力便于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上面或下面可设置限位块,所述连接部内可设置对应的两个挡块,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限位块可在两个所述挡块之间移动,可设置当所述限位块与其中一个所述挡块接触时,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孔道,而与另一边的所述挡块接触时不连通。由于限位块和两个挡块的限位作用,在转程范围内来回拨动转盘即可实现孔道的开关。关于各部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佳的,所述下储液部顶部与所述连接部底部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储液部顶部设有螺接头并螺接在所述连接部下端内侧。或者进一步的,所述下储液部顶部设置卡接头并卡接在所述连接部下端内侧。较佳的,所述连接部顶部与所述上储液部底部连为一体。当然,所述连接部顶部与所述上储液部底部也可采用螺接或卡接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较佳的,所述上储液部顶部与所述上盖部底部连为一体。当然,所述上储液部顶部与所述上盖部底部也可采用卡接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较佳的,所述上储液部侧面位于两个所述上分腔交界两边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由上至下进行示数。较佳的,所述下储液部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肚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外形呈圆柱结构,所述上储液部外形呈上大下小的圆椎柱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下储液部上端外径和所述上储液部下端外径相同。较佳的,所述挤压泵的头部呈半圆柱形,且上表面倾斜,所述挤压泵的挤出口设于较低的一侧侧壁上。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挤压泵反向对称设置。本技术的双组份乳液瓶的操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的双组份乳液瓶的两个下分腔可分别盛放两种乳液,倒转后可分别通过两个孔道开关机构使孔道上下连通,对应的下分腔的乳液流入上分腔,观察流入上分腔乳液的体积,待达到预期示数后再倒转,最后通过按压挤压泵即可分别将两种乳液挤出。挤出乳液过程中,可对乳液的挤出量进行两次精确控制,一是每次按压挤压泵挤出的乳液量为固定的,那么通过控制按压挤压泵的次数即可控制挤出量;二是通过控制流入两个上分腔的两种乳液的量,同时使用时观察上储液部侧壁的刻度,实时观察乳液的存量,进而得知乳液的挤出量。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控制,可精确两种乳液的用量和配比,而且该乳液瓶体积小,单手即可操作,相比于采用常规的两个乳液瓶分别进行取液的方式,本技术操作更加简便且精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拆分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连接部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上盖部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挤压泵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的双组份乳液瓶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2的转盘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实施例1:下储液部1,下隔板11,螺接头12;上储液部2,上隔板21;连接部3,竖板31,孔道32,孔道开关机构33,插销331,漏孔3311,按钮332;上盖部4,挤压泵41。实施例2:转盘34,通孔34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双组份乳液瓶,其包括下储液部1、上储液部2、连接部3和上盖部4。其中下储液部1为上小下大的圆肚形容腔结构,连接部3为圆柱空腔结构,上储液部2为上大下小的圆椎柱形容腔结构,连接部2的外径与下储液部1上端外径和上储液部2下端外径相同。连接部3连接并阻隔在上储液部1和下储液部2之间,上盖部4盖在上储液部2上面。如图5所示,下储液部1中间设有一块下隔板11将下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下分腔;上储液部2中间设有一块上隔板21将上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上分腔,上储液部2侧面位于两个上分腔交界两边还设有精确刻度,刻度由上至下进行示数,最小刻度精确到1mL甚至更小。连接部3中间设有竖板31。上隔板11、下隔板21和竖板31处于同一竖直面内。连接部3中位于竖板31两侧设有两个孔道32,两个孔道32将两个下分腔分别与两个上分腔连通。连接部3设有两个孔道开关机构33用于控制孔道32的开关。如图6所示,两个孔道开关机构33分别设于竖板两边,并垂直于竖板的中间位置相对设置,各孔道开关机构33包括插销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乳液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下储液部,所述下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下隔板将所述下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下分腔;/n上储液部,所述上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上隔板将所述上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上分腔;/n连接部,连接并阻隔在所述上储液部和所述下储液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两个所述孔道将两个所述下分腔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分腔连通,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开关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孔道的开关;/n上盖部,盖在所述上储液部上面,所述上盖部设有两个挤压泵,两个所述挤压泵的导管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上分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乳液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下储液部,所述下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下隔板将所述下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下分腔;
上储液部,所述上储液部中间设有一块上隔板将所述上储液部内腔分为两个上分腔;
连接部,连接并阻隔在所述上储液部和所述下储液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两个所述孔道将两个所述下分腔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分腔连通,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孔道开关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孔道的开关;
上盖部,盖在所述上储液部上面,所述上盖部设有两个挤压泵,两个所述挤压泵的导管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上分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乳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开关机构为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中的转盘,所述转盘里边垂直穿过所述孔道,所述转盘外边露在所述连接部外面,所述转盘上设有通孔,转动所述转盘时可使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孔道而将所述孔道上下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乳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乳液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棽陆文婷李青峰郭琪格卞薇薇陈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