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17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形气囊,其内部由高强度骨架支撑,在放气的过程中可保持气囊形状不变;变形气囊,其和所述定形气囊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定形气囊和两个变形气囊,每个变形气囊的总体积为定形气囊体积的一半,所述定形气囊和所述变形气囊内填充气体的密度低于所述空气密度;机翼,其俯仰轴与设置在所述三通管底部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飞行器利用滑翔前进,滑翔过程中有效攻角小、阻力低,是一种低功耗推进方式,较小的高度差即可实现较大距离的推进。飞行器在下沉和上浮过程中分别利用重力势能和浮力势能推进,实现了不间断的动态滑翔推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扑翼振荡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鸟类,昆虫,鱼类以及鲸和海豚等海洋生物利用其翅膀或鳍的扑翼振荡产生升力和推力以实现运动。其中昆虫是最早进化出主动飞行能力的生物,在飞行机动性方面至今仍然未被其他生物或人造飞行器超越。理论研究表明,扑翼推进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推进系统,最高可达85%,展现出了优秀的空气动力和水动力特性。由于具有以上显著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扑翼飞行器成为了新型飞行器的研究热点。虽然扑翼推进在理论上具有优异的推进效率,但是由于扑翼飞行往往需要相对较大的功率维持升力、平衡重力,导致现实中扑翼飞行是自然界中能耗最高的机动方式之一。目前扑翼飞行器的设计趋于小型化,在气动设计方面更趋近于昆虫,事实上这类扑翼飞行器研究重点在于实现类似于昆虫的高机动性,而不是发展扑翼飞行的高效性。扑翼推进的优秀气动性能启发了研究人员模仿扑翼的沉浮俯仰运动采集流体的能量。早在7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自由扑翼可以从不稳定的流体中吸收能量,自从扑翼能量采集原型机首次提出至今的30多年间,扑翼能量采集的效率从28%提高到了40%,扑翼的运动模式也从当初的主动运动发展成全被动运动。扑翼能量采集的相关研究[11]表明,扑翼运动不仅具有高效的推进性能,还可以具有优秀的能量采集性能。事实上,大型鸟类往往在飞行过程中同时运用了扑翼推进和能量采集,阿根廷巨鹰便是一种典型的滑翔鸟类,这种距今600万年的鸟类重约70kg、翼展达7m,以今天常见鸟类的飞行能耗(60-150W/kg)来计算,这种鸟类是不具备飞行能力的。但是研究表明,这种鸟类通过滑翔实现了低能耗的飞行。如所示,巨鹰利用上升气流往上爬升,将气流的动能转化为自身的重力势能,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翔。现代的一些大型鸟类,如信天翁、秃鹫、猎鹰等,也是通过控制扑翼同时进行能量采集和推进,实现了低能耗的长途飞行或迁徙。史前阿根廷巨鹰给当代飞行器设计的启示在于,扑翼飞行器的大型化及其低功耗推进和巡航完全具有可行性,其关键在于采用滑翔姿势完成大部分的推进过程。这是因为滑翔过程中有效攻角小、阻力低,是一种低损耗推进方式,较小的高度差即可实现较大距离的推进,滑翔所消耗的重力势能则转化自上升暖气流或侧风的动能。无人飞行器种类繁多,既有像固定翼全球鹰无人机这样集侦查和打击于一体的空中巨擘,也有像旋翼无人机这样低空机动的空中助手。但是还缺少一种实际应用的低功耗、远距离、超长续航(数周甚至数月)的无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在民用领域,可以解决大气信息(不同海拔的压力、温度、风速等)实时采集的问题,大气信息采集是风能资源评估、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基础条件,发展长续航无人飞行器对于推进建立独立自主的、更高精度的大气信息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低功耗远航无人飞行器还可应用于地质测绘、资源勘测、环境监控等领域;在军事领域,无人飞行器可执行情报、监视、侦察(ISR)等任务,长续航无人飞行器可拓展其执行任务的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中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通过利用上升气流或者太阳能、通过动态滑翔实现低功耗、远距离巡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包括定形气囊,其内部由高强度骨架支撑,在放气的过程中可保持气囊形状不变;变形气囊,其和所述定形气囊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定形气囊和两个变形气囊,每个变形气囊的总体积为定形气囊体积的一半,所述定形气囊和所述变形气囊内填充气体的密度低于所述空气密度;机翼,其俯仰轴与设置在所述三通管底部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所述三通管上设有压气机,所述压气机可控制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之间气体的流动,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之间还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安装有控制阀。进一步,所述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均设有开口,所述定形气囊的开口设置在腰部,变形气囊的开口设置在端部。进一步,所述定形气囊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帆布与每个变形气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帆布之间通过第二帆布连接,所述第二帆布将三通管包裹其中。进一步,所述定形气囊和一个变形气囊中充满气时,此时所有气囊提供的浮力刚好平衡飞行器的重力。进一步,所述轴承座底部固定连接配重杆,所述配重杆端部设有配重,配重和所述配重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所述机翼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发电膜,所述太阳能发电膜获取的电能可存储在可充电电源中,压气机由电源供电工作。进一步,所述机翼上设有俯仰角限位器,机翼的俯仰运动中心位于机翼的气动中心和前缘之间,重心与俯仰运动中心重合,所述机翼的俯仰运动受到俯仰角限位器的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飞行器利用滑翔前进,滑翔过程中有效攻角小、阻力低,是一种低功耗推进方式,较小的高度差即可实现较大距离的推进。飞行器在下沉和上浮过程中分别利用重力势能和浮力势能推进,实现了不间断的动态滑翔推进。2.本专利技术模仿鱼类通过改变鱼鳔的体积来进行沉浮运动,飞行器与外界不存在质量的交换,本身的重力基本不变,降低了飞行器气囊漏气的可能性。定形气囊内外气压差始终不超过0.5个大气压,进一步减小气囊漏气的可能性。3.本专利技术机翼俯仰运动完全由气动力驱动,俯仰角的大小由俯仰角限位器进行限制,无需俯仰运动驱动机构及复杂的控制机构,降低了飞行器的重力及能耗。4.本专利技术飞行器仅仅在压气机工作时消耗电源的电能,在滑翔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消耗能量,而电源的电能来自于机翼上表面的发电膜,飞行器通过利用太阳能实现了超长续航。5.本专利技术气囊的布置以及配重的设计保证飞行器的重心在飞行器的浮心之下且远离飞行器的浮心,浮力和重力从相反的方向拉扯飞行器从而保证了飞行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飞行器下沉时受力及运动状态,其中(a)为飞行器下沉时受力及运动状态正视图,(b)为飞行器下沉时受力及运动状态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飞行器上浮时受力及运动状态,其中(c)为飞行器上浮时受力及运动状态正视图,(d)为飞行器上浮时受力及运动状态侧视图;图中,1-机翼;2-三通管;3-变形气囊;4-压气机;5-定形气囊;6-第一帆布;7-第二帆布,8-轴承座;9-俯仰角限位器;10-俯仰轴;11-配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形气囊,其内部由高强度骨架支撑,在放气的过程中可保持气囊形状不变;/n变形气囊,其和所述定形气囊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定形气囊和两个变形气囊,每个变形气囊的总体积为定形气囊体积的一半,所述定形气囊和所述变形气囊内填充气体的密度低于所述空气密度;/n机翼,其俯仰轴与设置在所述三通管底部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形气囊,其内部由高强度骨架支撑,在放气的过程中可保持气囊形状不变;
变形气囊,其和所述定形气囊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定形气囊和两个变形气囊,每个变形气囊的总体积为定形气囊体积的一半,所述定形气囊和所述变形气囊内填充气体的密度低于所述空气密度;
机翼,其俯仰轴与设置在所述三通管底部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上设有压气机,所述压气机可控制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之间气体的流动,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之间还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安装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形气囊和变形气囊均设有开口,所述定形气囊的开口设置在腰部,变形气囊的开口设置在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滑翔的低功耗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谢诞梅岳亚楠梅子岳吴凡纪道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