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09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获取电池温度;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车辆不同的热管理模块对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以使车辆制冷系统在不同的热管理模型下具有合适的控制参数,避免制冷系统无限制运行,影响车辆制冷系统的NVH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不仅要保证给用户在各种外界气候和条件下使乘客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空气环境中,还要保证对电池进降温行降温冷却。随着电池充放电倍率不断提升,电池冷却需求量越来越大,电池系统热管理普遍采用液冷方式,在不同使用的工况,乘员舱和电池系统所需要的制冷量是不同的,在夏季高温、快充等较极限工况下,车辆制冷系统需同时满足乘员舱和电池系统及电驱动系统的冷却需求,压缩机和散热风扇工作在高负荷区域,整车热管理部件的NVH(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性能较差,风扇和压缩机噪音大,乘员舱主观感受较差。现有的车辆制冷系统NVH性能较差。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制冷系统NVH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获取电池温度;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可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式为放电热管理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在所述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车速,并根据所述车速确定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池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电池温度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目标车辆的电机转速;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电机转速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机转速时,关闭所述目标车辆的电池电磁阀。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池温度处于第一电池温度范围时,获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总功率;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温度范围中的温度均小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根据所述制冷需求总功率确定压缩机转速参数;获取乘员舱制冷量需求负荷,根据所述制冷量需求负荷和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在第一预设控制参数表中查找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可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快充管理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总功率;根据所述制冷需求总功率和所述电池温度在第二预设控制参数表中查找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可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式为慢充管理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在所述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时,开启电子膨胀阀自动调节系统;获取所述电子膨胀阀自动调节系统输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以及预设压缩机转速参数作为控制参数。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池温度处于第二电池温度范围时,获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总功率;其中,所述第二电池温度范围中的温度均小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根据所述制冷需求总功率确定压缩机转速参数;获取乘员舱制冷量需求负荷,根据所述制冷量需求负荷和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在第三预设控制参数表中查找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设备,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制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装置包括:热管理模式确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控制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温度;控制参数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获取电池温度;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根据车辆不同的热管理模块对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以使车辆制冷系统在不同的热管理模型下具有合适的控制参数,避免制冷系统无限制运行,影响车辆制冷系统的NVH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制冷系统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n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n获取电池温度;/n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n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行信息确定热管理模式;
根据所述热管理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
获取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目标车辆制冷系统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式为放电热管理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车速,并根据所述车速确定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
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小于第一预设电池温度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目标车辆的电机转速;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电机转速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机转速时,关闭所述目标车辆的电池电磁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电池安全线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处于第一电池温度范围时,获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总功率;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温度范围中的温度均小于所述电池安全线温度;
根据所述制冷需求总功率确定压缩机转速参数;
获取乘员舱制冷量需求负荷,根据所述制冷量需求负荷和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在第一预设控制参数表中查找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
将所述压缩机转速参数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参数作为控制参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快充管理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以及控制策略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总功率;
根据所述制冷需求总功率和所述电池温度在第二预设控制参数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生贾宁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