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4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括咽障体、舌套体、支架、第一弹性固定件和第二弹性固定件,咽障体和舌套体一体成型,支架一端与第一弹性固定件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固定件连接固定,其中咽障体的直径线上设有第一套袋,轴线上设有第二套袋,圆周边缘设有第三套袋,支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和弧形杆,连接杆由套筒和内杆组成,套筒在内杆外滑动,连接杆外套有弹簧圈,在弹簧圈的回弹力作用下弧形杆带动咽障体上下滑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橡皮保护障,一方面利用支撑架支撑咽障体形成咽喉通道防护屏障,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另一方面利用舌套体套住舌头,防止牙齿器械误伤舌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
本技术涉及口腔科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
技术介绍
现有口腔内科的牙齿治疗中,通常需要利用橡皮障把牙齿隔离出来,使口腔中的唾液不会流入牙医操作区域之中,且在治疗时防止舌头被牙科器械划伤。但传统橡皮障对于某些牙齿种植、牙周手术及洗牙等无需隔湿牙面的应用场景不适用。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在口腔内操作和咽部敏感性,容易发生牙体器械、种植物件等异物误吸误吞,从而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解决了无需隔湿牙面的医疗操作情况下器械等异物易误吞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包括咽障体、舌套体、支架、第一弹性固定件和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咽障体和舌套体一体成型,咽障体由支架支撑,支架一端与第一弹性固定件插扣,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固定件插扣,其中咽障体的直径线上设有第一套袋,轴线上设有第二套袋,圆周边缘设有第三套袋,支架包括与第一套袋匹配的固定杆、与第二套袋匹配的连接杆和与第三套袋匹配的弧形杆,连接杆由套筒和内杆组成,套筒在内杆外滑动,连接杆外套有弹簧圈,在弹簧圈的回弹力作用下套筒连着弧形杆带动咽障体向上滑动。优选地,第一套袋中间向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三套袋中间向下设有第二开口,弧形杆中间向下设有供连接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槽,固定杆的中间向上设有供连接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槽。优选地,舌套体由上舌盖片、右挡片、左挡片和舌尖片组成,上舌盖片紧密的覆盖在舌体的上表面,在上舌盖片、右挡片、左挡片和舌尖片的配合下形成套住舌头的容纳腔。优选地,第一弹性固定件朝向固定杆的端面设有与固定杆过盈配合的插槽,另一端为凸头,第一弹性固定件腰身设有卡在磨牙后区的凹部。优选地,咽障体为半圆形,咽障体上设有若干透气微孔。优选地,舌尖片的边缘为松紧绳。优选地,套筒和内杆相对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一方面利用支撑架支撑咽障体形成咽喉通道防护屏障,防止人为失误吸入或吞入异物;另一方面利用舌套体套住舌头,防止牙齿器械误伤舌头。进一步地,利用连接杆的伸缩性和弹簧回弹力,使弧形杆顶住鄂部的同时根据患者开口大小调整高度,扩大适用范围;进一步地,利用弹性固定件卡在磨牙后区,不仅固定橡皮保护障,且部分协助撑开口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的应用在口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咽障体1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舌套体2的背面示意图;图5为支架3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连接杆32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第一弹性固定件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图7,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包括咽障体1、舌套体2、支架3、第一弹性固定件4和第二弹性固定件5,咽障体1和舌套体2一体成型,咽障体1由支架3支撑,支架3一端与第一弹性固定件4插扣,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固定件5插扣,其中咽障体1为半圆形,咽障体1上设有若干透气微孔14,咽障体1的直径线上设有第一套袋11,咽障体1的轴线上设有第二套袋12,咽障体1的圆周边缘设有第三套袋13,第一套袋11中间向上设有第一开口111,第三套袋13中间向下设有第二开口13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利用粘贴块9将咽障体进一步固定在上腭。舌套体2由上舌盖片21、右挡片22、左挡片23和舌尖片24组成,舌尖片24的边缘为松紧绳25,上舌盖片21紧密的覆盖在舌体的上表面,在右挡片22、左挡片23和舌尖片24的配合下形成套住舌头的容纳腔,利用松紧绳25可限制舌套体2滑动且适用舌头的个体差异。支架3包括与第一套袋11匹配的固定杆34、与第二套袋12匹配的连接杆32和与第三套袋13匹配的弧形杆31,连接杆32和固定杆34垂直,弧形杆31的弧长为1/4圆周长,弧形杆31中间向下设有供连接杆32固定的第一固定槽311,固定杆34的中间向上设有供连接杆32固定的第二固定槽341。连接杆32外套有弹簧圈33,在弹簧圈3的回弹力作用下弧形杆31带动咽障体1上下滑动。连接杆32由套筒321和内杆322组成,套筒321在内杆322外滑动,套筒321和内杆322相对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3211和第二限位块3221,防止套筒321和内杆322脱位。第一弹性固定件4和第二弹性固定件结构相同,均采用医用硅胶材质,第一弹性固定件4朝向固定杆34的端面设有插槽43,用于插入固定杆34过盈配合,另一端为凸头42,第一弹性固定件4腰身设有卡在磨牙后区的凹部41。本实施例的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先将固定杆34穿入第一套袋11,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固定件4和第二弹性固定件5连接固定;后将弧形杆31套入第三套袋13,连接杆32套入第二套袋12,连接杆3分别与弧形杆31和固定杆34固定,将整个橡皮保护障装配好后放入口腔内,第一弹性固定件4和第二弹性固定件5分别对准磨牙后区6/7卡住,固定杆34压在舌跟部,弧形杆31顶住上腭部,连接杆可根据患者开口大小调整高度,在支撑架的作用下,咽障体1挡住咽喉通道,起到防止误吸误吞异物的作用;舌套体2套入舌头,防止舌头在牙齿治疗手术中意外受伤。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一方面利用支撑架支撑咽障体形成咽喉通道防护屏障,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另一方面利用舌套体套住舌头,防止牙齿器械误伤舌头。进一步地,利用连接杆的伸缩性和弹簧回弹力,确保弧形杆顶住鄂部的同时根据患者开口大小调整高度,扩大适用范围;进一步地,利用弹性固定件卡在磨牙后区,不仅固定橡皮保护障,且部分协助撑开口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咽障体、舌套体、支架、第一弹性固定件和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咽障体和舌套体一体成型,咽障体由支架支撑,支架一端与第一弹性固定件插扣,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固定件插扣,其中咽障体的直径线上设有第一套袋,轴线上设有第二套袋,圆周边缘设有第三套袋,支架包括与第一套袋匹配的固定杆、与第二套袋匹配的连接杆和与第三套袋匹配的弧形杆,连接杆由套筒和内杆组成,套筒在内杆外滑动,连接杆外套有弹簧圈,在弹簧圈的回弹力作用下套筒连着弧形杆带动咽障体向上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咽障体、舌套体、支架、第一弹性固定件和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咽障体和舌套体一体成型,咽障体由支架支撑,支架一端与第一弹性固定件插扣,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固定件插扣,其中咽障体的直径线上设有第一套袋,轴线上设有第二套袋,圆周边缘设有第三套袋,支架包括与第一套袋匹配的固定杆、与第二套袋匹配的连接杆和与第三套袋匹配的弧形杆,连接杆由套筒和内杆组成,套筒在内杆外滑动,连接杆外套有弹簧圈,在弹簧圈的回弹力作用下套筒连着弧形杆带动咽障体向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腔科防误吞用橡皮保护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袋中间向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三套袋中间向下设有第二开口,弧形杆中间向下设有供连接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槽,固定杆的中间向上设有供连接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竹玲李思齐冉秋池曹春意龙盛荣吴时旺张谦刘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