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接触器及导电性接触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2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值的偏差较小且具有可确实回归原点之能力,且耐久性佳之导电性接触器及使用该导电性接触器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为了达成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具备:物理性接触于上述不同电路构造中任一电路构造之第1接触部;及物理性接触于与上述第1接触部所接触的电路构造不同之电路构造之第2接触部;及沿着长度方向而介于上述第1接触部及上述第2接触部之间,且可朝上述长度方向伸缩自如之弹性部;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之第1连接部;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2接触部,并形成有朝板厚方向贯穿之开口部之第2连接部;于上述弹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其分别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直交之宽度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1连接部及上述第2连接部所分别具有之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于进行液晶面板及半导体积体电路等电子元件的 导通状态检査及动作特性检査时,接触于该电子元件的电极或端子以进 行电气信号的接收传送之导电性接触器及使用该导电性接触器之导电性 接触器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半导体积体电路等检查对象的电气特性检查之
中,为人所知者有关于具备下列功能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之技术,亦即 具有,对应于半导体积体电路的连接端子而配设多个导电性接触器,并 使导电性接触器物理性接触于连接端子,由此确保电性导通之功能。该 导电性接触器单元是具有至少具备多个导电性接触器及用于保持导电 性接触器之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之构造。于如此的导电性接触器单元中, 为了随着作为检查对象之半导体积体电路等的精细化倾向而能够对应于 连接端子的排列间隔之狭窄化,是提出一种将多个导电性接触器的排列 间隔加以狭窄化之种种技术。例如,关于实现排列间隔的狭窄化之导电性接触器,是提出一种藉 由板状的导电性构件,使接触于检查对象等之接触部与弹压于该接触部 之弹性部一体形成之构造。于此技术中,理论上可藉由将板状的导电性 接触器排列于板厚方向,而将多个导电性接触器配置于狭窄的区域,并 可由此实现对应于检查对象所具备之连接端子的排列间隔的狭窄化之导 电性接触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3433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之课题)然而,导电性接触器是于基板检查时,施加有负载而收縮,但是于 检查结束时,必须藉由弹性部的回复力而再次回归原点。于上述习知导 电性接触器时,由于弹性部的宽度与导引沟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于该 弹性部滑动时,会于导引沟与弹性部之间产生摩擦。若此摩擦过大,则 可能产生弹性部卡合于导引沟而无法回归原点之情形。此时,若为了实 现往原点的确实回归而增加施加于导电性接触器之负载,则导电性接触 器前端的刚性无法抵挡弹力,而导致前端部的变形。此外,由于弹性部一边产生弹性变形一边相对于导引沟滑动,因此 该弹性变形时的动作并非每一次均维持一定,而定可能会产生偏差。结 果,弹性部与导引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亦产生偏差,因而导致检查负载 值的偏差增大之问题。再者,由于摩擦会产生摩擦粉末,因此所产生的摩擦粉末不、仅可 能污染检査对象,亦可能导致导电性接触器本身之耐久性的降低。本专利技术是监于上述课题而研创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值的 偏差较小且具有可确实回归原点之能力,并且耐久性佳之导电性接触器 及使用该导电性接触器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用于解决课题之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导电性接触器,是将 不同电路构造之间予以电连接,并且在与各个电路构造之间进行电气信 号的输出入之板状的导电性接触器,其特征为具备物理性接触于上述 不同电路构造中任一电路构造之第1接触部;及物理性接触于与上述第1 接触部所接触的电路构造不同之电路构造之第2接触部;及沿着长度方 向而介于上述第1接触部及上述第2接触部之间,并可朝上述长度方向 伸缩自如之弹性部;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之第连接部; 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2接触部,并形成有朝板厚方向贯穿之开口 部之第2连接部;上述弹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其分别与上述长度方向及 上述板厚方向直交之宽度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1连接部及上述第2 连接部所分别具有之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接触部是朝比上述第2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缘端部更远离该导电性接触器的中心 部之方向突出。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弹性部之至少 一部分,是朝着上述第2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缘端中之与上述第2接触部所突出之一侧为相反侧的缘端部比上述第2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缘端部更靠近该导电性接触器的中心部之方向后退。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弹性部之至少一部分,是朝着上述第2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缘端部中之与上述第2接 触部所突出之一侧的缘端部比上述第2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缘端部更靠 近该导电性接触器的中心部之方向退后。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弹性部是具有 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互为不同之部位。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复具备沿着上述长 度方向分割上述弹性部之至少1个平板部。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斗板部之上述 宽度方向的长度是与上述第1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长度及/或上述第2 连接部之宽度方向的长度相等。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导电性接触器单元,其特征为具备导电性接触器,是具有物理性接触于不同电路构造中任一电路构造之第1接触部;物理 性接触于与上述第1接触部所接触的电路构造不同之电路构造之第2接 触部;沿着长度方向而介于上述第1接触部及上述第2接触部之间,并 可朝上述长度方向伸縮自如之弹性部;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1接触 部之第1连接部;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2接触部,并形成有朝板 厚方向贯穿之开口部之第2连接部;以及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用于收 纳多个上述导电性接触器,分别具有将上述导电性接触器的长度方向 之一方缘端部予以嵌合并保持之多个第1导引沟;及位于与上述第1导 引沟相对向之位置,并将嵌入于上述第1导引沟之上述导电性接触器之 另一方缘端部予以嵌合并保持之多个第2导引沟,FA及棒状构件,将上述 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所收纳之多个上述导电性接触器所分别具有之形成 于上述第2连接部之上述开口部贯通,并固接于上述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而成者;上述导电性接触器所具有之上述弹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其分 别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直交之宽度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1连接部及上述第2连接部所分别具有之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是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棒状构件 之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积是比形成于上述导电性接触器之上述开口部 的面积小。(专利技术之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是具备物理性接触于不同电路构造中任一电路构造 之第1接触部;及物理性接触于与上述第1接触部所接触的电路构造不 同之电路构造之第2接触部;及沿着长度方向而介于上述第1接触部及 上述第2接触部之间,且可朝上述长度方向伸缩自如之弹性部;及连接 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之第1连接部;及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 第2接触部,并形成有朝板厚方向贯穿之开口部之第2连接部;于上述弹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其分别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直交之宽 度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1连接部及上述第2连接部所分别具有之上 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由此可提供一种,负载值的偏差较小且具有可确 实回归原点之能力,且耐久性佳之导电性接触器及使用该导电性接触器 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的构成之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之导电性接触器的构成图。图3是表示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的上面部之部分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的内部构成图。图5是表示在导电性接触器保持具的上方装设有与检查用电路连接的电路基板之状态的部分放大图。图6-1是表示使检査对象接触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后的状态图。图6-2是表示使检查对象相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之导电性接触器单元上升至检查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性接触器,是将不同电路构造间电连接且在与各个电路构造之间进行电气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板状导电性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该导电性接触器具备: 与上述不同电路构造中任一个物理性接触的第1接触部; 与上述第1接触部所接触的电路构造不同的电路构造物理性接触的第2接触部; 沿着长度方向而夹设于上述第1接触部及上述第2接触部之间,且在上述长度方向伸缩自如的弹性部; 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的第1连接部;和 连接上述弹性部与上述第2接触部,并形成有在板厚方向贯穿的开口部的第2连接部; 上述弹性部的至少一部分,其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分别直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1连接部及上述第2连接部各自具有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力丸泰一石川浩嗣富永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