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癌症治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33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30
本专利申请提供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富集来自第一共培养物的活化T细胞,该第一共培养物包含第一抗原负载树突细胞群负载和T细胞群;以及将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与第二抗原负载树突细胞群共培养。还提供的是使用此类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个体中癌症的方法、用于基于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使用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癌症治疗的方法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13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8/082945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申请涉及癌症免疫疗法的领域。更具体而言,本专利申请提供用于使用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个体中癌症的方法、组合物以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人体具有精密的免疫系统,以保护自身来抵御疾病。发动身体自身的抗癌免疫力已是肿瘤学上长久以来的理想。肿瘤抗原会引发对肿瘤的天然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尤其是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可处理并在其细胞表面上呈现肿瘤抗原。成熟之后,载有肿瘤抗原的DC可触发T细胞反应,该T细胞反应涉及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和功能上不同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其对抗表达肿瘤抗原的癌细胞。一种特别强大的T细胞反应类型涉及生产细胞毒性T细胞,其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酶、和细胞毒素,或通过经由细胞间相互作用诱导促进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级联反应,来杀死癌细胞。基于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寻求通过向患者施用免疫介导细胞来治疗癌症,此类免疫介导细胞经制备以靶向肿瘤抗原。FDA所批准的(sipuleucel-T)是一种基于DC的疗法,其包括使患者的周边血液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暴露于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包括耦合至细胞因子的肿瘤衍生抗原;然后向该患者输注此类PBMC,推测此类PBMC含有可向T细胞呈现该肿瘤衍生抗原的活化DC。参见美国专利号6,210,662。过继性T细胞疗法涉及自患者的肿瘤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体外扩增此类TIL,且在耗尽患者的天然非骨髓性淋巴细胞后将此类TIL输注回该患者。参见RestifoNPetal.(2012)Nat.Rev.Immunol.12:269-81。具有经工程改造的T细胞受体的T细胞(TCR-T)或具有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是通过修饰T细胞-肿瘤相互作用的微环境,来进一步扩增过继性T细胞疗法方法的能力。最近,多抗原特异性细胞疗法(MultipleAntigenSpecificCellTherapy,“MASCT”)方法已经设计以利用DC和活化T细胞两者的治疗能力,以便为癌症患者提供安全、持久且可定制的治疗。参见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2016145578A1。改良MASCT方法已描述于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PCT/CN2018/081338中。在本文中所参照的所有出版物、专利、专利申请、和已公开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全文特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申请提供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和使用此类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个体中癌症的方法。本专利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第一共培养步骤,其包括将载有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一树突细胞(“DC”)群与T细胞群共培养,以获得包含活化T细胞的第一共培养物;b)富集步骤,其包括使该第一共培养物经受富集过程,以获得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以及c)第二共培养步骤,其包括将该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例如,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肿瘤抗原肽、或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二DC群共培养,以获得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第一共培养步骤在该富集步骤之前进行不多于约7天(诸如约1至约3天、约2天、或约3天)。在一些根据上述方法中任一者的实施方案中,该T细胞群与载有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该第一DC群之间的比率不大于约30:1(诸如约10:1至约20:1、或约15:1、或约20: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有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该第一DC群与该T细胞群在第一共培养基中共培养,该第一共培养基包含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诸如IL-2、或多种细胞因子,例如IL-2、IL-7、IL-15、和IL-21)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抗PD-1抗体,诸如SHR-12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第一共培养基包含IL-2和抗PD-1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第一共培养基包含IL-2、IL-7、IL-15、和IL-21、和抗PD-1抗体。在一些根据上述方法中任一者的实施方案中,该富集步骤包括:使该第一共培养物与载有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抗原递呈细胞(APC,诸如PBMC)接触,以获得经刺激的共培养物;以及使用配体自该经刺激的共培养物分离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该配体特异性识别细胞因子(例如,IFN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步骤包括:使该第一共培养物与载有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APC(例如,PBMC)接触,以获得经刺激的共培养物;以及使用配体自该经刺激的共培养物分离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该配体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分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该第二DC群之间的比率为约1:1至约20:1(例如,约1:1、约2:1、或约4: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该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该第二DC群共培养约12至25天(诸如约15天至21天)。在一些根据上述方法中任一者的实施方案中,该第二共培养步骤包括:在初始第二共培养基中将载有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该第二DC群与该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共培养,以提供第二共培养物,该初始第二共培养基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可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例如,IL-2或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将抗CD3抗体(例如,OKT3)和可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例如,IL-2或多种细胞因子)添加至该第二共培养物,以获得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该第二共培养步骤开始后不多于约3天(例如,约2天),将该抗CD3抗体添加至该第二共培养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该第二共培养步骤开始后不多于约3天(例如,约2天),将该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添加至该第二共培养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2、IL-7、IL-15、和IL-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抗PD-1抗体(例如,SHR-1210)。在一些根据上述方法中任一者的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三共培养步骤,该第三共培养步骤包括将此类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例如,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肿瘤抗原肽、或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抗原递呈细胞(APC)群共培养,以获得第二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此类APC为PBM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此类APC为DC,其中该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该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APC群之间的比率为约1:1至约20:1(例如,约1:1、约2:1、或约4: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该肿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a)第一共培养步骤,所述第一共培养步骤包括将载有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一树突细胞群与T细胞群共培养以获得包含活化T细胞的第一共培养物;/nb)富集步骤,所述富集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共培养物经受富集过程以获得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以及/nc)第二共培养步骤,所述第二共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二树突细胞群共培养以获得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3 CN PCT/CN2018/0829451.一种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第一共培养步骤,所述第一共培养步骤包括将载有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一树突细胞群与T细胞群共培养以获得包含活化T细胞的第一共培养物;
b)富集步骤,所述富集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共培养物经受富集过程以获得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以及
c)第二共培养步骤,所述第二共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第二树突细胞群共培养以获得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共培养步骤在所述富集步骤之前进行约1至约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群与载有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第一树突细胞群之间的比率不超过约3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载有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第一树突细胞群与所述T细胞群在第一共培养基中共培养,所述第一共培养基包含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共培养基包含IL-2和抗PD-1抗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富集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共培养物与载有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抗原递呈细胞(APC)接触以获得经刺激的共培养物,以及使用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因子的配体从所述经刺激的共培养物分离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胞因子是IFN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第二树突细胞群之间的比率为约1:1至约20: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第二树突细胞群共培养约12至25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共培养步骤包括将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第二树突细胞群与所述经富集的活化T细胞群在初始第二共培养基中共培养以提供第二共培养物,所述初始第二共培养基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将抗CD3抗体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添加到所述第二共培养物以获得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共培养步骤开始后不超过约3天,将所述抗CD3抗体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添加到所述第二共培养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共培养步骤开始后约2天,将所述抗CD3抗体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添加到所述第二共培养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抗体是OKT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2。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第二共培养基包含IL-2和抗PD-1抗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共培养步骤,所述第三共培养步骤包括将所述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抗原递呈细胞(APC)群共培养以获得第二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PC是PBMC或树突细胞。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APC群之间的比率为约1:1至约20:1。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与载有来自所述多种肿瘤抗原肽的一种或多种肿瘤抗原肽的所述APC群共培养约5至9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向军韩研妍陈锡和梁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源正细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恒瑞源正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