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467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涉及土木工程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卡槽;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支撑牛腿包括支脚和伸缩装置,支脚的上方通过连接装置连接钢拱支撑的底部;伸缩装置位于支脚内;钢拱支撑设置有若干节,相邻的两节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钢拱支撑安装的全机械化操作,解决了传统钢拱支护施工过程的繁琐问题,为今后钢拱支护的设置提高了安全性与时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中拱形支撑具有支撑围岩,与锚杆、喷射混凝土共同发挥初期支护的作用。传统的钢拱支撑施工方法是在每一轮隧道开挖完毕后,需要工人在靠近开挖面的情况下完成钢拱的定位,随后安装拱桥并固定拱脚,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高且工序较为繁琐。新的国标H型钢拱形支撑引入半自动安装理念,钢拱在工厂预制后折叠起来运送至工地;当使用伸缩臂作业车将折叠钢拱放置在隧道开挖面时,它会自动打开。新拱定位完毕后,第二台作业车就将其与先前安装的钢拱连接,当钢拱正确定位后,第二台作业车对拱脚进行定位。这种施工方法虽然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是钢拱支撑的各个折叠部份难以进行固定。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以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全机械化操作,提高安全性与时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及支撑牛腿以及钢拱支撑,实现了国标H型钢拱形支撑安装的全机械化的操作,解决了传统钢拱支护施工过程的繁琐问题,为今后钢拱支护的设置提高了安全性与时效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卡扣用于弹性变形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角度大于120°。优选的,所述弹性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后,与所述卡槽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引用上述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支撑牛腿,包括支脚和伸缩装置,所述支脚固定于隧道底部地面或混凝土平台上,所述支脚的上方通过连接装置连接钢拱支撑的底部;所述伸缩装置位于所述支脚内,用于顶升所述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支脚通过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支脚与所述连接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采用千斤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钢拱支撑,所述钢拱支撑设置有若干节,相邻的两节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钢拱支撑的一节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相邻的另一节相连接;所述钢拱支撑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牛腿。优选的,所述钢拱支撑的每节均采用H型钢制成,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H型钢一体成型设置,或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钢管拱形支撑安装的全机械化的操作,解决了传统钢拱支护施工过程的繁琐问题,为今后钢拱支护的设置提高了安全性与时效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钢管拱形支撑连接示意图;图2为钢管拱形支撑打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牛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牛腿的主视图;其中,1为钢拱支撑,2为连接装置,3为第一连接件,31为第一连接部,32为弹性卡扣,4为第二连接件,41为第二连接部,42为卡槽,5为销轴,6为支脚,7为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32,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卡槽42,所述弹性卡扣32用于弹性变形并卡入所述卡槽42内;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5转动连接,运输过程可以折叠收起,使用时可以展开。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的旋转角度大于120°。优选的,当半自动钢拱支撑1安装完毕后,所述弹性卡扣32卡入所述卡槽42内,通过焊接技术焊接弹性卡扣32和卡槽42,亦可以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整体焊接起来,进一步增加自动钢拱支撑1稳定性。其中,连接装置2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不锈钢材质等,弹性卡扣32靠近卡槽42的一侧为锥形,以便能够更好地卡入到卡槽42内。本实施例中,当H型钢拱支撑1,完全展开后弹性卡扣32由于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被挤入所述卡槽42中,扣死后弹性卡扣32恢复原现状,而H型钢拱支撑1受外力要拉开连接处时,弹性卡扣32不会发生弹性形变被拉出卡槽42,必须被拉断才能使连接处被拉开,以防止H型钢拱支撑1折叠部位松动并保持相扣状态。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引用上述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支撑牛腿,包括支脚6和伸缩装置,所述支脚6固定于隧道底部地面或混凝土平台上,所述支脚6的上方通过连接装置2连接钢拱支撑1的底部;所述伸缩装置位于所述支脚6内,用于顶升所述连接装置2。优选的,所述支脚6通过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支脚6与所述连接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采用千斤顶7。本实施例中,待到钢拱支护展开放置后,通过千斤顶7顶升调节高度(高度调节范围可以达到30cm以上),达到合适高度后,将支脚6放置于连接装置2下方,通过螺栓紧固,实现支撑牛腿的固定,而后降低千斤顶7高度,撤出千斤顶7;而在支脚6的顶部设置有开槽,以便于使千斤顶7的伸缩部顶端通过。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钢拱支撑,所述钢拱支撑1设置有若干节,相邻的两节通过连接装置2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2的第一连接件3与所述钢拱支撑1的一节连接,第二连接件4与相邻的另一节相连接;所述钢拱支撑1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牛腿。优选的,所述钢拱支撑1的每节均采用H型钢制成,所述连接装置2与所述H型钢一体成型设置,或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钢拱初期支护设置,实现了钢管拱形支撑安装的全机械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卡扣用于弹性变形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卡扣用于弹性变形并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角度大于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后,与所述卡槽焊接固定。


5.一种引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拱支撑的连接装置的支撑牛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倩杜建明刘光宇王赶李建业海路麦海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