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及具有该回油通道的气缸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以成型发动机中气缸盖上的回油通道的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由该成型方法所成型的回油通道的气缸盖。
技术介绍
气缸盖油池室可以收集凸轮轴承孔油膜、液压挺柱泄压油、真空泵润滑油及油泵润滑油回油等油液,为了防止气缸盖油池室内的机油液面过高,以及出于提高机油循环使用效率的需要,需要布置专门的回油通道,以使得缸盖油池室中的机油顺利返回到缸体油底壳油室。目前,气缸盖回油通道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在气缸盖外部连接专门的回油管路,另一种是在气缸盖内部布置较大的铸造回油通道。其中,对于外接回油管路的模式,气缸盖结构简单,但机油管路外接布置会占用发动机机舱布置空间,且管路要考虑各种安全防护和结构避让,导致发动机设计成本及采购成本上升。对于内部布置铸造回油通道的模式,这是大多数车机厂普遍采用的模式,该种模式在气缸盖内大量布置回油通道,回油通道为铸造成型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是回油通道的存在降低了气缸盖本体的结构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na、制备气缸盖油池砂芯(100),以及至少具有下回油道模型的金属模;/nb、铸造成型气缸盖毛坯,并随所述气缸盖毛坯的成型,于该气缸盖毛坯内形成气缸盖油池室(8),与所述气缸盖油池室(8)连通并围绕所述气缸盖(7)上的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布置的上回油道,与所述上回油道连通且位于所述上回油道下方的中回油道(2),以及位于所述中回油道(2)的下方并由中下回油道壁(4)与所述中回油道(2)上下分隔的下回油道(3),且所述中回油道(2)正对所述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的底部布置;/nc、采用机加工钻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a、制备气缸盖油池砂芯(100),以及至少具有下回油道模型的金属模;
b、铸造成型气缸盖毛坯,并随所述气缸盖毛坯的成型,于该气缸盖毛坯内形成气缸盖油池室(8),与所述气缸盖油池室(8)连通并围绕所述气缸盖(7)上的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布置的上回油道,与所述上回油道连通且位于所述上回油道下方的中回油道(2),以及位于所述中回油道(2)的下方并由中下回油道壁(4)与所述中回油道(2)上下分隔的下回油道(3),且所述中回油道(2)正对所述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的底部布置;
c、采用机加工钻孔工艺,由所述下回油道(3)钻入并经所述下回油道(3)、所述中下回油道壁(4)、所述中回油道(2)及所述上回油道而至所述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的底部,以形成包含所述中回油道(2)与所述上回油道底部、并连通于所述上回油道和所述下回油道(3)之间的机加工回油孔(11),且所述气缸盖回油通道由所述上回油道、所述机加工回油孔(11)和所述下回油道(3)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模集成有气缸盖底面铸造定位基准模型和燃烧室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回油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回油道包括相对的分置于所述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两侧的左上回油道(1b)和右上回油道(1a),以及正交于所述左上回油道(1b)与所述右上回油道(1a)间的连线、并位于所述气缸盖螺栓孔预铸凸台(6)一侧的主上回油道(1),且所述左上回油道(1b)和所述右上回油道(1a)之间呈“V”形布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雷,沈小栋,闫晶晶,田仕钊,刘欢,李米龙,张永静,王文宾,袁中营,肖姗姗,金鑫,贾合正,马京卫,孟祥程,林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