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6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底面上的底座、安装在底座底部的固定杆,底座上部铰接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固接有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上转动套接有两个第一杆,第一杆的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二杆,两个第一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个第二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轴,底板上部设置有驱动第二铰接轴的驱动组件;第二铰接轴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位于边坡内侧壁一侧的抵接板,抵接板包括套接接的第二铰接轴上的第一板,套接在转动轴上的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侧壁与边坡的侧壁抵接,使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基坑是指在基础设计的位置上按照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当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大时可采用放边坡的方法使得基坑土坡稳定,但是当基坑的开挖的深度较大或基坑邻近处有建筑物时,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可采取基坑支护的方法来加固和保护基坑、防止外侧土层坍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基坑支护形式,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施工时间长,拆除难度及费用都较大的问题。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88453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纵向设于基坑侧壁处的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基坑侧壁一侧连接有若干插接钉,所述挡板另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还连接有横杆,所述支撑柱下端设于基坑底面内,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斜拉锚索,所述第一斜拉锚索末端设于基坑外侧的土层内,基坑底面内设有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所述第一灌注桩顶部与所述支撑柱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柱,所述第二灌注桩顶部与所述支撑柱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柱,所述第一灌注桩顶部还连接有第二斜拉锚索,所述第二斜拉锚索末端设于基坑底面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拆卸时,需要将第一斜支撑柱从第一灌注桩上取下,将第二斜支撑柱从第二灌注桩上取下,然后将挡板从基坑的内侧壁上取下,由于挡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接钉,挡板拆卸不便。整体拆装较为复杂,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拆装较为简便,使用效果较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底面上的底座、安装在底座底部竖直插接在基坑内部的固定杆,所述底座上部铰接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沿其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上转动套接有两个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第二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轴,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杆底端向边坡一侧靠近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铰接轴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位于边坡内侧壁一侧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轴上的第一板,铰接连接在转动轴靠近边坡一侧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铰接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底座放置在基坑的内底面上,此时固定杆插接在基坑的内底面上,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杆的底端向第一杆的底端靠近,此时第一杆和第二杆的顶端向上顶起,第一杆和第二杆带动第三杆和第四杆向上顶起,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由铰接状拉伸成竖直状。当需要对边坡进行抵紧时,通过驱动组件对第二铰接轴进行移动,即可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侧壁与边坡的侧壁抵接,使用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片,两个所述转动片之间固定插接有转动连接在第一板内部的第一转动杆,两个转动片之间固定插接有转动连接在第二板内部的第二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板和第二板在进行折叠时,可能会出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折叠夹角过大,收纳时效果较差;故而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通过转动片进行铰接连接,从而减小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折叠夹角,使用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对底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在底座上部的滑动槽、螺纹插接在滑动槽内部的螺杆,所述螺杆上套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位于底板的底部,所述滑动块的上端面高于底座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底板的倾斜角度调节时,对螺杆进行转动,螺杆转动时带动滑动块移动,滑动块向靠近边坡一侧移动,滑动块滑动便可将底板向上顶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动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对应竖杆开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竖杆竖直插接在第二腰形孔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动块位于底板的底部,为了使滑动块与底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故而在第二腰形孔内插接有竖杆,滑动块滑动时,此时竖杆沿第二腰形孔进行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杆上固定套接有位于底板上部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底板的上端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底板回收至底座上部时,底板相对底座可能会发生翻转,故而设置有圆环,底板位于滑动块与圆环之间,弹簧的设置,使得底板与滑动块之间连接较为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底板的上端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弹簧的底部与底板之间连接较为紧密,减小弹簧底部卡接在底板与竖杆之间,使用较为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伸出底座外部安装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手对螺杆进行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部的气缸、固定连接在气缸输出端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第二铰接轴的底部铰接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板和第二板进行打开时,关闭气缸,气缸带动伸缩杆回缩,此时伸缩杆带动第二铰接轴向远离边坡一侧靠近,此时第二杆和第一杆的顶部向上顶起,从而使得放置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抵接板打开。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时,开启气缸,气缸将伸缩杆收回时即可使得第二铰接轴向远离边坡一侧移动,此时第一杆和第二杆的顶部向上顶起,安装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呈拉伸状,从而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与边坡的侧壁抵接;2、支撑组件的设置,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对底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使用效果较好;3、竖杆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板,使得底板与底座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减小底板相对底座之间进行翻转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用于表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固定杆;12、底板;13、安装板;131、第一铰接轴;14、第一腰形孔;141、第二铰接轴;15、第一杆;151、第三杆;16、第二杆;161、第四杆;17、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转动轴;2、支撑组件;21、滑动槽;22、螺杆;221、手轮;23、滑动块;24、竖杆;25、第二腰形孔;26、圆环;27、弹簧;28、限位板;3、驱动组件;31、气缸;32、伸缩杆;4、抵接板;41、第一板;42、第二板;43、转动片;44、第一转动杆;45、第二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基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底面上的底座(1)、安装在底座(1)底部竖直插接在基坑内部的固定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部铰接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底板(12),所述底板(12)的上部沿其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安装板(13),两个所述安装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131),所述第一铰接轴(131)上转动套接有两个第一杆(15),所述第一杆(15)的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二杆(16),所述第一杆(15)和第二杆(16)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9);两个所述第二杆(1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轴(141),所述底板(12)上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杆(16)底端向边坡一侧靠近的驱动组件(3);所述第二铰接轴(141)和转动轴(19)之间设置有位于边坡内侧壁一侧的抵接板(4),所述抵接板(4)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轴(141)上的第一板(41),铰接连接在转动轴(19)靠近边坡一侧的第二板(42),所述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之间铰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底面上的底座(1)、安装在底座(1)底部竖直插接在基坑内部的固定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部铰接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底板(12),所述底板(12)的上部沿其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安装板(13),两个所述安装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131),所述第一铰接轴(131)上转动套接有两个第一杆(15),所述第一杆(15)的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二杆(16),所述第一杆(15)和第二杆(16)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9);两个所述第二杆(1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轴(141),所述底板(12)上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杆(16)底端向边坡一侧靠近的驱动组件(3);所述第二铰接轴(141)和转动轴(19)之间设置有位于边坡内侧壁一侧的抵接板(4),所述抵接板(4)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轴(141)上的第一板(41),铰接连接在转动轴(19)靠近边坡一侧的第二板(42),所述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之间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1)与第二板(4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41)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片(43),两个所述转动片(43)之间固定插接有转动连接在第一板(41)内部的第一转动杆(44),两个转动片(43)之间固定插接有转动连接在第二板(42)内部的第二转动杆(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对底板(12)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达王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中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