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6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涉及旋喷桩钻头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钻头、固定于钻头底部的钻尖以及固定于钻头顶部的进液管;钻头外周面开设有喷液孔,钻头外周面铰接有两个钻叶;每个钻叶远离钻头一端均固定有冲击锤;每个钻叶与钻头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钻叶向上转动的调节装置;钻头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钻叶向下转动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旋喷桩钻头无法满足不同内径的桩孔开孔需要的问题,达到了便于对不同内径的孔桩进行开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
本技术涉及旋喷桩钻头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818549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高压旋喷桩钻头,包括钻头体、喷浆孔,在喷浆孔上方的钻头体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钻叶,钻叶的上下表面与水平面成一夹角,钻叶两端间的距离与桩径相匹配。通过钻叶对桩孔进行抵压,使得桩径不会缩小。但是,上述钻头在使用时,当需要的桩孔内径较小时,由于钻叶长度过长,会导致实际的桩孔内径过大,从而无法满足不同内径的桩孔开孔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其通过可自由转动的钻叶,达到了便于对不同内径的孔桩进行开孔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包括钻头、固定于所述钻头底部的钻尖以及固定于所述钻头顶部的进液管;所述钻头外周面开设有喷液孔,所述钻头外周面铰接有两个钻叶;每个所述钻叶远离钻头一端均固定有冲击锤;每个所述钻叶与钻头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钻叶向上转动的调节装置;所述钻头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钻叶向下转动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转动过程中,泥浆从喷浆孔中喷出,对桩孔进行扩径;钻头转动过程中,由于离心力作用,两个钻叶分别由两侧向下转动。通过钻头端部的冲击锤与桩孔侧壁抵接,对桩孔进行扩径,由于钻叶可以自由转动,便于根据转孔的内径调节钻叶的转动角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内径的桩孔的开孔要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钻叶靠近钻头一侧的铰接槽、与所述铰接槽铰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远离钻叶一端铰接的滑块以及开设于所述钻头外周面的滑槽;所述连杆与滑块靠近钻叶一侧铰接;所述滑块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向上移动的复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向下转动过程中,连杆与钻叶之间的夹角变小,滑块向下移动,此时滑块受到复位件对滑块施加的向上的力作用,以及连杆对滑块施加的向下的力,降低钻叶在转动过程中角度变化过大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件为固定于滑块顶部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块一端与滑槽顶面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向下移动过程中,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为滑块提供向上的弹力,便于钻叶受到的离心作用减小时,通过弹簧带动滑块向上复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顶部固定有导向轴,所述滑槽顶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轴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为导向轴提供导向作用,降低滑块沿竖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槽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向轴顶部固定有限位圆片,所述限位圆片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圆片为导向轴提供限位作用,降低导向轴与导向槽分离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钻叶受到离心力过大时,无法复位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竖向滑移设置于钻头外周面的套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管与钻头之间且用于固定套管的两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固定后,滑块向下移动的距离即被固定,从而对钻叶向下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使钻叶可以满足不同内径的桩孔的开孔要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管内周面相对固定有两个滑动部,每个所述滑动部均与滑槽沿竖向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为滑动部提供导向作用,降低套管沿竖向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竖向均布于滑槽远离钻叶一侧的多个螺孔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套管外周面的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杆与螺孔螺纹连接,对套管进行固定,降低钻头转动过程中套管向下移动的可能性,从而使钻头在转动过程中,钻叶的最大转动角度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钻叶可以自由转动,便于根据转孔的内径调节钻叶的转动角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内径的桩孔的开孔要求;2.通过设置滑块和复位件,便于钻叶受到离心力减小时,通过复位件驱动钻叶向上转动;3.通过套管对钻叶向下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使钻叶可以满足不同内径的桩孔的开孔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凸显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钻头;11、钻尖;12、进液管;13、喷液孔;14、圆形空腔;2、钻叶;21、冲击锤;22、导向轴;23、导向槽;24、限位槽;25、限位圆片;3、调节装置;31、铰接槽;32、连杆;33、滑块;34、滑槽;35、复位件;4、限位机构;41、套管;42、滑动部;5、固定组件;51、螺孔;52、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钻头1、固定于钻头1底部的钻尖11以及固定于钻头1顶部的进液管12。钻头1内开设有与进液管12连通的圆形空腔14。钻头1外周面开设有与圆形空腔14连通的喷液孔13。钻头1外周面相对铰接有两个钻叶2;每个钻叶2远离钻头1一端均固定有冲击锤21。每个钻叶2与钻头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钻叶2向上转动的调节装置3。钻头1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钻叶2向下转动的限位机构4。钻头1转动过程中,泥浆从喷浆孔中喷出,对桩孔进行扩径;钻头1转动过程中,由于离心力作用,两个钻叶2分别由两侧向下转动。通过钻头1端部的冲击锤21与桩孔侧壁抵接,对桩孔进行扩径。如图2所示,每组调节装置3包括开设于钻叶2靠近钻头1一侧的铰接槽31、与铰接槽31铰接的连杆32、与连杆32远离钻叶2一端铰接的滑块33以及开设于钻头1外周面的滑槽34。连杆32与滑块33靠近钻叶2一侧铰接。滑块33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滑槽34内。滑块33与滑槽3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33向上移动的复位件35。钻叶2受到离心力作用向下转动过程中,连杆32与钻叶2之间的夹角变小,滑块33向下移动。如图2所示,复位件35为固定于滑块33顶部的弹簧,弹簧远离滑块33一端与滑槽34顶面固定连接。滑块33向下移动过程中,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为滑块33提供向上的弹力,便于钻叶2受到的离心作用减小时,通过弹簧带动滑块33向上复位。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包括钻头(1)、固定于所述钻头(1)底部的钻尖(11)以及固定于所述钻头(1)顶部的进液管(12);所述钻头(1)外周面开设有喷液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外周面铰接有两个钻叶(2);每个所述钻叶(2)远离钻头(1)一端均固定有冲击锤(21);每个所述钻叶(2)与钻头(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钻叶(2)向上转动的调节装置(3);所述钻头(1)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钻叶(2)向下转动的限位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包括钻头(1)、固定于所述钻头(1)底部的钻尖(11)以及固定于所述钻头(1)顶部的进液管(12);所述钻头(1)外周面开设有喷液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外周面铰接有两个钻叶(2);每个所述钻叶(2)远离钻头(1)一端均固定有冲击锤(21);每个所述钻叶(2)与钻头(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钻叶(2)向上转动的调节装置(3);所述钻头(1)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钻叶(2)向下转动的限位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开设于钻叶(2)靠近钻头(1)一侧的铰接槽(31)、与所述铰接槽(31)铰接的连杆(32)、与所述连杆(32)远离钻叶(2)一端铰接的滑块(33)以及开设于所述钻头(1)外周面的滑槽(34);所述滑块(33)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滑槽(34)内;所述滑块(33)与滑槽(3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33)向上移动的复位件(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旋喷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35)为固定于滑块(33)顶部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块(33)一端与滑槽(34)顶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飞姬天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中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