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地,涉及一种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有轨电车在我国许多城市得以广泛应用,穿行于道路、广场甚至绿地之间。有轨电车大多采用埋入式轨道结构,其钢轨敷设在地面道路以下,周围由道路铺装或是绿化带覆盖。由于有轨电车采用直流牵引供电,导致杂散电流存在,钢轨极易受到电化学腐蚀,轻则缩短钢轨使用寿命,重则危害行车安全。另外,由于钢轨埋入地下,一旦雨水渗入轨道结构,就难以挥发,导致钢轨锈蚀;同时,雨水渗入后造成的潮湿环境又将加剧杂散电流导致的电化学腐蚀,使钢轨处于极为不利的状态。因此,保证轨道处于干燥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进一步地,有轨电车经常位于城市繁华区域或居民聚集区域,为了减少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噪声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影响,保证线路沿线市民免受振动噪声危害,轨道的减振降噪十分必要。同时,良好的减振措施可以在钢轨和道路之间产生缓冲作用,减缓列车运行时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延长两者的寿命。从现有技术现场实施情况看,首先,在使用的填充物存在许多孔隙,十分不利于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物、胶粘剂以及轨底护套(8);/n钢轨(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从里到外分别依次设置有胶粘剂、填充物;/n所述钢轨(1)的底部为倒T字形,所述轨底护套(8)包覆在钢轨(1)的底部;/n所述轨底护套(8)从倒T字形的底部沿两侧边缘向上、向内延伸并与钢轨(1)两侧的填充物贴合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物、胶粘剂以及轨底护套(8);
钢轨(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从里到外分别依次设置有胶粘剂、填充物;
所述钢轨(1)的底部为倒T字形,所述轨底护套(8)包覆在钢轨(1)的底部;
所述轨底护套(8)从倒T字形的底部沿两侧边缘向上、向内延伸并与钢轨(1)两侧的填充物贴合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第一胶粘层(4)以及第二胶粘层(5);
所述填充物包括第一填充层(2)以及第二填充层(3);
所述钢轨(1)的左侧与第一填充层(2)之间设置有第一胶粘层(4);
所述钢轨(1)的右侧与第二填充层(3)之间设置有第二胶粘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第三胶粘层(9);
所述第三胶粘层(9)设置在钢轨(1)的底部与轨底护套(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顶密封胶,所述轨顶密封胶包括第一轨顶密封层(6)以及第二轨顶密封层(7);
所述第一轨顶密封层(6)、第二轨顶密封层(7)分别设置在钢轨(1)顶部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二填充层(3)、第一填充层(2)密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层(4)向上延伸至第二轨顶密封层(7)和钢轨(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粘层(5)向上延伸至第一轨顶密封层(6)和钢轨(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钢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1)两侧的填充物靠近钢轨(1)的一侧为完整与钢轨(1)贴合形状的曲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晚晴,朱金晏,侍荣春,张小华,姚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