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5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芯纱、绝缘包缠层和蚕丝纤维层;所述芯纱为碳纤维丝束;所述导电碳纤维丝包括基材碳丝、石墨烯涂层和纳米银镀层;所述基材碳丝为碳纤维丝;在所述基材碳丝表面涂覆石墨烯涂层;在所述石墨烯涂层表面镀附所述纳米银镀层;所述绝缘包缠层为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芯纱外;所述蚕丝纤维层为桑蚕丝,所述桑蚕丝螺旋包缠在所述绝缘包缠层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拉伸断裂强度高,可纺性好,电导率高,耐磨性好,综合性能优异,能够应用于智能穿戴纺织品,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不断发展,新型纱线也随之不断出现,而涡流纺纱线就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涡流纺是目前纺纱系统中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质量在线监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大幅度减少用工及减少纱线毛羽等优势。故用涡流纺纱线加工成针、棉织物,具有布面光洁、毛羽少,耐磨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佳,及色泽鲜艳、吸湿快干等优良性能。目前国内外对涡流纺技术的研究很多,但涉及涡流纺纱线性能的研究较少。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导电纤维作为智能纤维的典型代表之一,为众人所瞩目。导电纤维在传感器、服装等方面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导电纱的导电性能和可纺性不理想,质感偏硬,稳定性和耐久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采用导电碳纤维丝为导电丝,在碳纤维丝表面涂覆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表面涂覆纳米银镀层,解决了现有的导电纱存在导电性能和可纺性不理想,质感偏硬,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芯纱、绝缘包缠层和蚕丝纤维层;所述芯纱为碳纤维丝束;所述碳纤维丝束包含500-3000根导电碳纤维丝;所述导电碳纤维丝包括基材碳丝、石墨烯涂层和纳米银镀层;所述基材碳丝为碳纤维丝;在所述基材碳丝表面涂覆石墨烯涂层;在所述石墨烯涂层表面镀附所述纳米银镀层;所述绝缘包缠层为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芯纱外;所述蚕丝纤维层为桑蚕丝,所述桑蚕丝螺旋包缠在所述绝缘包缠层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碳丝为0.02-0.05tex。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丝束包含800-1200根所述导电碳纤维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桑蚕丝为44.4dtex。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超细的基材碳丝,在其表面叠加石墨烯涂层和纳米银镀层,制成导电丝,纤细柔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石墨烯涂层表面具有沟槽,纳米银镀层填充石墨烯涂层的沟槽,进一步提高电导率,同时碳纤维丝束整体的强度高,柔韧性好,可纺性好;在碳纤维丝束外包覆芳纶纤维,能够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并且芳纶纤维抗蠕动性能好,避免芯纱、绝缘包缠层和蚕丝纤维层之间出现层间滑移,提高纱线本体的稳定性,同时芳纶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提高纱线本体的安全性;蚕丝纤维层采用桑蚕丝,具有柔和亮丽的光泽,手感软滑,吸湿透气性好,能够大大提高纱线本体的纺织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电碳纤维丝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芯纱2.绝缘包缠层3.蚕丝纤维层4.基材碳丝5.石墨烯涂层6.纳米银镀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包括纱线本体;纱线本体包括芯纱1、绝缘包缠层2和蚕丝纤维层3;芯纱1为碳纤维丝束;碳纤维丝束包含500-3000根导电碳纤维丝;优选的,碳纤维丝束包含800-1200根导电碳纤维丝。导电碳纤维丝包括基材碳丝4、石墨烯涂层5和纳米银镀层6;基材碳丝4为碳纤维丝;基材碳丝4为0.02-0.05tex。在基材碳丝4表面涂覆石墨烯涂层5;优选的,石墨烯涂层5的厚度为15-25μm。在石墨烯涂层5表面镀附纳米银镀层6;绝缘包缠层2为芳纶纤维,芳纶纤维螺旋包缠在芯纱1外;蚕丝纤维层3为桑蚕丝,桑蚕丝螺旋包缠在绝缘包缠层2外。优选的,桑蚕丝为44.4dtex。为了保证本技术优异的导电性能,降低电阻率,石墨烯涂层5的厚度为15-25μm。纳米银镀层6的厚度为8-20μm。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超细的基材碳丝4,在其表面叠加石墨烯涂层5和纳米银镀层6,制成导电丝,纤细柔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石墨烯涂层5表面具有沟槽,纳米银镀层6填充石墨烯涂层5的沟槽,进一步提高电导率,同时碳纤维丝束整体的强度高,柔韧性好,可纺性好;在碳纤维丝束外包覆芳纶纤维,能够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并且芳纶纤维抗蠕动性能好,避免芯纱1、绝缘包缠层2和蚕丝纤维层3之间出现层间滑移,提高纱线本体的稳定性,同时芳纶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提高纱线本体的安全性;蚕丝纤维层3采用桑蚕丝,具有柔和亮丽的光泽,手感软滑,吸湿透气性好,能够大大提高纱线本体的纺织性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芯纱、绝缘包缠层和蚕丝纤维层;所述芯纱为碳纤维丝束;所述碳纤维丝束包含500-3000根导电碳纤维丝;所述导电碳纤维丝包括基材碳丝、石墨烯涂层和纳米银镀层;所述基材碳丝为碳纤维丝;在所述基材碳丝表面涂覆石墨烯涂层;在所述石墨烯涂层表面镀附所述纳米银镀层;所述绝缘包缠层为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芯纱外;所述蚕丝纤维层为桑蚕丝,所述桑蚕丝螺旋包缠在所述绝缘包缠层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芯纱、绝缘包缠层和蚕丝纤维层;所述芯纱为碳纤维丝束;所述碳纤维丝束包含500-3000根导电碳纤维丝;所述导电碳纤维丝包括基材碳丝、石墨烯涂层和纳米银镀层;所述基材碳丝为碳纤维丝;在所述基材碳丝表面涂覆石墨烯涂层;在所述石墨烯涂层表面镀附所述纳米银镀层;所述绝缘包缠层为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芯纱外;所述蚕丝纤维层为桑蚕丝,所述桑蚕丝螺旋包缠在所述绝缘包缠层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周琼郑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