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炳华专利>正文

蓄电池放电程度指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1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仪表。它包括外壳、指示表头和测量电路,测量电路由5个二极管、一个稳压管、两个分压电阻和一个限流电阻所组成。采用本测量电路的指示表头的指针偏转角度为采用原测量电路的六倍多,所以在指示表头的表面板上标示的范围也增大了许多,能清楚地观察到蓄电池的放电程度。接线时不必分正、负极。(*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仪表。通常有三种测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仪表、仪器,其中一种是电压表,用来测量蓄电池的直流电压,可以单体或整体确定蓄电池的放电程度,但因为测量时仅用一个分压电阻和电压表串接,指针偏转角度很小,所以不能清楚地观察蓄电池放电程度。如果是测量12伏特蓄电池,充满电的“不工作”电压是12.6伏特,放电终时的“不工作”电压是12伏特,两个电压值相差0.6伏特,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差只约2.5度,所以表面板上标示的范围很小,刻度之间和数字之间的距离尺寸更小,就不能清楚地观察蓄电池的放电程度。此外,接线时还要分正、负极,使用也不甚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清楚地直接观察到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指示器,而且接线时不必分正、负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外壳(1)、指示表头(2)和具有分压电阻R3的测量电路(3)。该测量电路由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和D2的正极连接于A点,二极管D3的正极和D4的负极连接于B点,A、B两点外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连接于D点,D点和稳压管D5的负极连接,稳压管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及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负极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和D4的正极连接于C点,C点和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指示表头为磁电式普通直流电压表。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和优点是如果同样是测量上述的12伏特蓄电池,充满电的“不工作”电压和放电终时的“不工作”电压相差也是0.6伏特,指针偏转角度则为16度,也就是指示表头的表面板所示12伏特~12.6伏特之间的角度为16度,相当于前者2.5度的6倍多。于是,表面板上标示的范围就增大了许多,刻度之间和数字之间的距离尺寸随之增大许多,就能清楚地观察到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同时,接线时不必分正、负极,使用方便。表面板上也可以设有有彩色的曲线和文字配合来标示蓄电池的放电程度。本指示器适用于测量24伏特以下的蓄电池。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正面示意图;图2是背面内部构造示意图;图3是测量电路图。在图1~3中,外壳(1)、指示标头(2)、测量电路(3)。测量电路中的电器零件全部用环氧树脂密封,只引出测量电线。图3的主要参数是硅整流二极管D1、D2、D3、D4和D6。稳压二极管D5由9.95伏特至10.05伏特。电阻R1为400Ω至600Ω。电阻R2为200Ω至2KΩ。电阻R3为2KΩ至4KΩ。指示标头(2)满幅时0.8毫安,内阻300Ω。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放电程度指示器,包括外壳(1)、指示表头(2)和具有分压电阻R3的测量电路(3),其特征在于测量电路由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和D2的正极连接于A点,二极管D3的正极和D4的负极连接于B点,A、B两点外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连接于D点,D点和稳压管D5的负极连接,稳压管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及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负极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和D4的正极连接于C点,C点和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测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仪表。它包括外壳、指示表头和测量电路,测量电路由5个二极管、一个稳压管、两个分压电阻和一个限流电阻所组成。采用本测量电路的指示表头的指针偏转角度为采用原测量电路的六倍多,所以在指示表头的表面板上标示的范围也增大了许多,能清楚地观察到蓄电池的放电程度。接线时不必分正、负极。文档编号G01R31/36GK2060898SQ8922190公开日1990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炳华 申请人:陈炳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放电程度指示器,包括外壳(1)、指示表头(2)和具有分压电阻R↓[3]的测量电路(3),其特征在于测量电路由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和D↓[2]的正极连接于A点,二极管D↓[3]的正极和D↓[4]的负极连接于B点,A、B两点外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连接于D点,D点和稳压管D↓[5]的负极连接,稳压管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湯及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和指示表头负极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和D↓[4]的正极连接于C点,C点和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炳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