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38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校正部、切削挤压部,直柄的一端为夹持端,直柄的另一端与校正部的一端连接,校正部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的一端连接,四条排屑槽将切削挤压部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第二刃口、第三刃口和第四刃口,第一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切削挤压两步同步完成,攻丝时第一个牙刃口微量切削后再经后面的高点挤压,后一个牙再重复进行,直至完成攻丝,该攻丝方式因切削和挤压的余量都比较小,可防止薄壁的翻孔颈部处断裂和形变量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
本技术涉及丝锥
,特别是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
技术介绍
丝锥是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工具,按照加工方式可分为切削丝锥和挤压丝锥。切削丝锥是通过丝锥的刃口切削形成内螺纹,而挤压丝锥是利用金属塑性变形原理而加工内螺纹。在汽车电子元器件中,需要在薄片上翻出一个孔,如图3所示,然后需在该孔的内壁上攻出内螺纹,以便于对该元器件进行固定。现有的丝锥要么是切削丝锥,要么是挤压丝锥,对于这类薄壁的翻孔的零件攻丝存在以下缺陷:1、切削丝锥通过刃口切削形成内螺纹,在攻丝过程中容易将翻孔颈部割断,导致元器件报废;2、挤压丝锥对翻孔进行挤压,由于翻孔壁厚较薄,翻孔变形严重,也会导致元器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攻薄壁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所述直柄的一端为夹持端,还包括校正部和切削挤压部,所述直柄的另一端与校正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的外轮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1),所述直柄(1)的一端为夹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正部(2)和切削挤压部(3),所述直柄(1)的另一端与校正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2)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3)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四条排屑槽(4),四条排屑槽(4)将切削挤压部(3)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3a)、第二刃口(3b)、第三刃口(3c)和第四刃口(3d),第一刃口(3a)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3b)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3c)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3d)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1),所述直柄(1)的一端为夹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正部(2)和切削挤压部(3),所述直柄(1)的另一端与校正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2)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3)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四条排屑槽(4),四条排屑槽(4)将切削挤压部(3)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3a)、第二刃口(3b)、第三刃口(3c)和第四刃口(3d),第一刃口(3a)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3b)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3c)到丝锥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林赵钢赵权孙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成量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