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33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可生产圆板状产品,包括模脚、安装于模脚上的顶针推板组件、设于顶针推板组件下方的推针装置、安装于模脚上端的B板、设于B板内的后模、设于B板上端的A板、嵌设于A板内的前模,前模、后模形成圆板状产品的产品型腔,模具结构还包括设于A板上并与产品型腔连通的进料头;后模上端面、前模下端面设有与进料头连通的多向匀入式的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与进料头连通并围绕产品型腔右侧分布的主进料流道、连通于主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右侧端之间的若干分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左侧端连通的若干分出料流道,B板上设有与分出料流道连通的排料装置,主进料流道的形状呈弧线形并与产品型腔的外缘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结构的
,特别涉及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结构生产圆板状的金属产品时,一般都采用金属液体填充的方式来生产,模具结构的前模、后模合模后形成产品型腔,而后模上端面、前模下端面会形成与进料头连通的流道结构,现有的流道结构的设计一般如下,在中心处设有主进料流道,然后主进料流道分成两个围绕产品型腔的分流道,分流道在排料装置处汇合然后与排料装置连通,这样的流道结构比较传统老旧,而金属液体的流动速度过快,有效填充的时间短,填充不够充分,不够饱满,填充效果欠佳,容易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而且,在汇合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冲击时也容易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由于圆板状产品在成型之后需要进行高温喷涂的工序,如果在模具成型时,金属液体填充效果不好的话,内部有气泡、砂眼的话,喷涂时温度较高,高温会使得气泡往外冒,这样,在喷涂后,就会导致产品表面不够光滑细致,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另外,圆板状产品后期会经过车工工序,车工工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尺寸要求,但如果在模具成型时,金属液体的填充效果不够饱满,内部就会有砂眼,这样就在车工工序时容易车到砂眼,就会导致产品达不到功能要求,如密封要求,导致了产品组装后的气密性差,会导致整体产品出现漏气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金属液体的填充时间较长,更充分地进行填充,使产品饱满,避免了大流量金属液体的汇合,有效避免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填充效果理想的模具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旨在实现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金属液体的填充时间较长,更充分地进行填充,使产品饱满,避免了大流量金属液体的汇合,有效避免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填充效果理想的模具结构。本技术提出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可生产圆板状产品,包括模脚、安装于模脚上的顶针推板组件、设于顶针推板组件下方并可推动顶针推板组件进行上下移动的推针装置、安装于模脚上端的B板、嵌设于B板内的后模、设于B板上端并与B板适配的A板、嵌设于A板内的前模,前模、后模形成圆板状产品的产品型腔,模具结构还包括设于A板上并与产品型腔连通的进料头;顶针推板组件包括设于推针装置上的第一推板、位于第一推板上端的第二推板、设于第二推板上并对B板具有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柱、设于第二推板与产品之间的可把产品顶起来的若干顶针;后模上端面、前模下端面设有与进料头连通的多向匀入式的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与进料头连通并围绕产品型腔右侧分布的主进料流道、连通于主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右侧端之间的若干分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左侧端连通的若干分出料流道,B板上设有与分出料流道连通的排料装置;主进料流道的形状呈弧线形并与产品型腔的外缘平行。优选地,分进料流道的数量不少于3个。优选地,分出料流道的数量不少于3个。本技术实现了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金属液体的填充时间较长,更充分地进行填充,使产品饱满,避免了大流量金属液体的汇合,有效避免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填充效果理想的模具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二。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5,提出本技术的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的一实施例,可生产圆板状产品101,模具结构包括模脚102、安装于模脚102上的顶针推板组件、设于顶针推板组件下方并可推动顶针推板组件进行上下移动的推针装置(图附中未示出)、安装于模脚102上端的B板103、嵌设于B板103内的后模104、设于B板103上端并与B板103适配的A板105、嵌设于A板105内的前模106,前模106、后模104形成圆板状产品101的产品型腔,模具结构还包括设于A板105上并与产品型腔连通的进料头107。顶针推板组件包括设于推针装置上的第一推板108、位于第一推板108上端的第二推板109、设于第二推板109上并对B板103具有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柱(附图中未示出)、设于第二推板109与产品之间的可把产品顶起来的若干顶针(附图中未示出)。后模104上端面、前模106下端面设有与进料头107连通的多向匀入式的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与进料头107连通并围绕产品型腔右侧分布的主进料流道110、连通于主进料流道110与产品型腔右侧端之间的若干分进料流道111、与产品型腔左侧端连通的若干分出料流道112,B板103上设有与分出料流道112连通的排料装置113。主进料流道110的形状呈弧线形并与产品型腔的外缘平行,这样,从进料头107进入的金属液体在主进料流道110内与型腔内的流速与流量保持一致,金属液体流动的一致性高,以均匀的速率进行浇注,提高产品成型质量。本流道结构的设计新颖合理,放弃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流道设计,金属液体从进料头107流道主进料流道110,主进料流道110中的金属液体经过各个分进料流道111进入产品型腔中进行浇注,待金属液体将产品型腔充分匀速地浇注满之后,金属液体从位于左侧的各个分出料流道112匀速流出,这样,金属液体的填充时间较长,可以充分地流过产品型腔的每个部位,更充分地进行填充,使产品饱满,避免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而且,本流道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大流量金属液体的汇合,从而避免了因汇合的冲击力而产生气泡、砂眼等问题,填充效果理想。分进料流道111的数量不少于3个,本实施例中,分进料流道111的数量设为4个。分出料流道112的数量不少于3个,本实施例中,分出料流道112的数量设为4个。本技术实现了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金属液体的填充时间较长,更充分地进行填充,使产品饱满,避免了大流量金属液体的汇合,有效避免出现气泡、砂眼等问题,填充效果理想的模具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可生产圆板状产品,包括模脚、安装于模脚上的顶针推板组件、设于顶针推板组件下方并可推动顶针推板组件进行上下移动的推针装置、安装于模脚上端的B板、嵌设于B板内的后模、设于B板上端并与B板适配的A板、嵌设于A板内的前模,前模、后模形成圆板状产品的产品型腔,模具结构还包括设于A板上并与产品型腔连通的进料头;/n顶针推板组件包括设于推针装置上的第一推板、位于第一推板上端的第二推板、设于第二推板上并对B板具有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柱、设于第二推板与产品之间的可把产品顶起来的若干顶针;/n后模上端面、前模下端面设有与进料头连通的多向匀入式的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与进料头连通并围绕产品型腔右侧分布的主进料流道、连通于主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右侧端之间的若干分进料流道、与产品型腔左侧端连通的若干分出料流道,B板上设有与分出料流道连通的排料装置;/n主进料流道的形状呈弧线形并与产品型腔的外缘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液体填充效果好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可生产圆板状产品,包括模脚、安装于模脚上的顶针推板组件、设于顶针推板组件下方并可推动顶针推板组件进行上下移动的推针装置、安装于模脚上端的B板、嵌设于B板内的后模、设于B板上端并与B板适配的A板、嵌设于A板内的前模,前模、后模形成圆板状产品的产品型腔,模具结构还包括设于A板上并与产品型腔连通的进料头;
顶针推板组件包括设于推针装置上的第一推板、位于第一推板上端的第二推板、设于第二推板上并对B板具有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柱、设于第二推板与产品之间的可把产品顶起来的若干顶针;
后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羽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