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及采血针注塑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296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血针生产技术领公开了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及采血针注塑工艺,注塑模具,由上模、下模对合而成,上模与下模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模腔,模腔包括连通的针帽腔与针柄腔,下模上设置有进胶口、主流道,进胶口与模腔连通,上模设置与主流道连通的注胶机嘴,进胶口位于针柄腔远离针帽腔的一端,进胶口与针柄腔末端所在平面呈预设夹角,且进胶口与针柄腔的衔接点偏离针体设置,注塑工艺包括:放针、合模、进胶、开模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修改进胶口位置以及调整进胶方向,解决注塑成型的采血针针体易在针柄中平移,导致扎入皮肤深度不够,且增加痛感的问题;并通过对应的注塑模具进行注塑工艺,减少裁剪、人检等注塑工艺步骤,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及采血针注塑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血针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血针都是利用注塑机注塑成型的。注塑前,首先要将针体放置于下模相应位置,然后再由注塑机进行合模等注塑工序。传统的注塑模具在注塑的时候,其注塑口(进胶口)为针帽顶端位置,而且其注塑方向为水平方向,当开始注塑时,会给针体一个向针柄末端的力,因此传统注塑模具上靠近针柄末端的位置需要一个针体限位杆,从而导致注塑成型的采血针的针柄末端为空心结构,采血针在使用过程中针体容易在针柄中移动,导致扎入皮肤的深度不够,同时增加痛感。常用的解决办法是:1)注塑过程中将针体末端打弯设置在针柄中;2)注塑过程中使用特殊材料进行采血针注塑成型,增加针体与针柄之间的拉拔力。但是特殊材料价格较贵,因此两种解决办法都需要增加成本,而且费时费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注式采血针,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注塑工艺步骤较为复杂,进胶注塑后需要对注塑成型的采血针进行裁切,裁切后需要进行人为检测,检测其是否合格,最后再进行计数包装,该注塑工艺较为复杂,而且浪费人力,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而且注塑而成的采血针具有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及采血针注塑工艺,注塑模具通过修改进胶口位置以及调整进胶方向,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成型的采血针针体容易在针柄中移动,导致扎入皮肤的深度不够,且增加痛感的问题;并通过对应的注塑模具进行注塑工艺,减少裁剪、人检、计数等相应的注塑工艺步骤,节省成本。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由上模、下模对合而成,所述上模与下模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模腔,各所述模腔分别包括连通的针帽腔与针柄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各所述模腔对应设置且数量相等的进胶口、与所述进胶口连通的主流道,所述上模上通过注胶机嘴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各所述进胶口与其对应的所述模腔连通,所述进胶口设置在针柄腔远离针帽腔的一端,所述进胶口与所述针柄腔末端所在平面呈预设夹角,且所述进胶口与针柄腔的衔接点偏离所述针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夹角为30-45度。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针体固定机构,所述针体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内的至少2个针架以及设置于上模内的至少1个压针杆,所述压针杆、针架和针体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针架顶端呈V字形。进一步地,所述压针杆的数量与所述针架的数量相等,且各所述压针杆与各所述针架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内的磁铁架,所述磁铁架位于针体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下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道顶杆,所述流道顶杆垂直于所述主流道且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流道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产品顶杆,所述产品顶杆位于所述下模模腔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下方还设置有顶杆固定板,所述顶杆固定板与所述流道顶杆底端、产品顶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正下方还设置有模具顶出孔,所述模具顶出孔与所述顶杆固定板正对。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血针注塑工艺,所述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放针,将所述针体放置于所述S1中注塑模具的针架上;S2:合模,将所述注塑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对合压紧;S3:进胶,从注胶机嘴注入塑胶熔体经进胶口后从针柄腔末端进入模腔,直到塑胶熔体注满整个模腔,密封成型;S4:开模,冷却成型后将成型的采血针从注塑模具的模腔中取出包装为采血针成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胶口位于远离针帽腔的针柄腔末端,进胶口进胶方向为与针体水平方向预设夹角,与针体位置偏离,采用潜伏式进胶,这样在注塑过程中塑胶挤压针体的水平力变小,针体不会被挤压至前方。2、本专利技术通过针体固定机构固定针体,只需要将针体固定在针架上即可,针体被压针杆与针架压在中间,解决了针体上下位移的限制同时也解决了针体被塑胶熔体冲击的水平移动。因为注塑过程中塑胶挤压针体的水平力变小,固定针体的力度就不需要非常大,所以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压针杆个数,并且设置压针杆与针架对应设置,一方面使得针体外形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将针体压紧。3、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潜伏式进胶,在采血针出模的同时采血针针柄末端与进胶口自动分离,这样可以减掉后期剪切的工序,并且切口小,更加平整。4、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该注塑模具,使得节省了注塑工艺步骤,传统的注塑模具,在注塑时,需要注塑、裁切、人为检测等,而本专利技术注塑工艺只需要进行注塑,不需要额外再裁切,也不需要人为检测其外观是否合格,因为注塑成型后,脱模的时候,进胶口与针柄自动切断。传统的注塑工艺需要人为检测外观是因为注塑成型后需要裁切,裁切过程中容易出现外观受损,导致采血针成品不合格,而本专利技术节省了裁切过程,进而省略了人为检测外观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下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对合时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注塑而成的注式采血针结构示意图。其中,1-针体,101-针尖,2-针柄,201-压针点槽,202-针架槽,203-磁铁架槽,3-针帽,4-限位槽,5-加强筋,6-限位片,100-下模,1001-注胶机嘴,1002-主流道,1003-进胶口,1004-流道顶杆,1005-产品顶杆,1006-顶杆固定板,1007-模具顶出孔,200-上模,300-模腔,3001-针帽腔,3002-针柄腔,400-针架,500-压针杆,600-磁铁架,700-注塑机顶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附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该模具由上模200、下模100对合而成,上模200与下模100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模腔300,本实施方式中以多个模腔300为例,各模腔300分别包括连通的针帽腔3001与针柄腔3002,下模100上设置有与各模腔300对应设置且数量相等的进胶口1003、与进胶口1003连通的主流道1002,进胶口1003与模腔300连通,上模200上设置有注胶机嘴1001,注胶机嘴1001与主流道1002连通,进胶口1003设置于针柄腔3002远离针帽腔3001的一端,进胶口1003与针柄腔3002末端所在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由上模(200)、下模(100)对合而成,所述上模(200)与下模(100)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模腔(300),各所述模腔(300)分别包括连通的针帽腔(3001)与针柄腔(30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模腔(300)对应设置且数量相等的进胶口(1003)、与所述进胶口(1003)连通的主流道(1002),所述上模(200)上通过注胶机嘴(1001)与所述主流道(1002)连通,各所述进胶口(1003)与其对应的所述模腔(300)连通,所述进胶口(1003)设置在针柄腔(3002)远离针帽腔(3001)的一端,所述进胶口(1003)与所述针柄腔(3002)末端所在平面呈预设夹角,且所述进胶口(1003)与针柄腔(3002)的衔接点偏离所述针体(1)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针注塑模具,由上模(200)、下模(100)对合而成,所述上模(200)与下模(100)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模腔(300),各所述模腔(300)分别包括连通的针帽腔(3001)与针柄腔(30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模腔(300)对应设置且数量相等的进胶口(1003)、与所述进胶口(1003)连通的主流道(1002),所述上模(200)上通过注胶机嘴(1001)与所述主流道(1002)连通,各所述进胶口(1003)与其对应的所述模腔(300)连通,所述进胶口(1003)设置在针柄腔(3002)远离针帽腔(3001)的一端,所述进胶口(1003)与所述针柄腔(3002)末端所在平面呈预设夹角,且所述进胶口(1003)与针柄腔(3002)的衔接点偏离所述针体(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30-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针体固定机构,所述针体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模(100)内的至少2个针架(400)以及设置于上模(200)内的至少1个压针杆(500),所述压针杆(500)、针架(400)和针体(1)位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架(400)顶端呈V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杆(500)的数量与所述针架(400)的数量相等,且各所述压针杆(500)与各所述针架(400)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张千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天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