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29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包括: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上设置第一引导面;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行位滑块,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第三引导面、第四引导面,所述第三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四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仅需使用一个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所述行位滑块的开模运动为被动开模运动,从而节省了第二个驱动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行位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行位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主要是热塑性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注塑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注塑成型机,塑料首先在注塑机底加热料筒内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推动下,经注塑机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冷却硬化成型,脱模得到制品。现有一种塑料件产品的侧壁上设置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凹槽,使得注塑成型后需要在模具在两个方向进行开模,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个驱动源,分别驱动两个方向的开模,由于驱动源的成本较高,双驱动源的配置大大提高了整个注塑模具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复合行位模具,通过模具的内部结构的巧妙的设置,采用一个驱动源即可驱动模具在两个方向开模,减少了驱动源的个数,降低了驱动源的使用成本。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包括: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上设置第一引导面;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行位滑块,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第三引导面、第四引导面,所述第三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四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开模时,所述行位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第三引导面、第四引导面使得所述行位滑块的滑动轨迹同时受到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的约束,当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开模时,第二模体上的第二引导面与行位滑块上的第三引导面滑动配合,并约束了所述行位滑块的运动轨迹,第四引导面倾斜于第三引导面,使得所述行位滑块的运动轨迹含有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分解运动轨迹(第二方向),此时将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运动轨迹进行复合即可得到行位滑块的开模运动轨迹,其中仅需使用一个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所述行位滑块的开模运动为被动开模运动,从而节省了第二个驱动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行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行位滑块3。所述第一模体1上设置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约束所述行位滑块3的运动轨迹。所述第二模体2与所述第一模体1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的开模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体2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体2设置与所述第一模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即开模时,所述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向上运动。所述行位滑块3上设置第三引导面3a、第四引导面3b,所述第三引导面3a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引导面3b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引导面3a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四引导面3b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引导面3b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开模时,所述行位滑块3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通过在所述行位滑块3上设置第三引导面3a、第四引导面3b使得所述行位滑块3的滑动轨迹同时受到第一模体1及第二模体2的约束,当所述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开模时,第二模体2上的第二引导面与行位滑块上的第三引导面3a滑动配合,并约束了所述行位滑块3的运动轨迹,第四引导面倾斜于第三引导面3a,使得所述行位滑块3的运动轨迹含有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分解运动轨迹(第二方向),此时将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运动轨迹进行复合即可得到行位滑块3的开模运动轨迹,其中仅需使用一个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模体2与所述第一模体1的开模,所述行位滑块3的开模运动为被动开模运动,从而节省了第二个驱动源。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引导面3b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引导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由下至上逐渐向远离注塑产品a的方向倾斜,可以理解为第一引导斜面的上端向左倾斜,本实施例中的注塑产品a位于行位滑块3的右侧,并且注塑产品a位于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之间,第一模体1为下模、第二模体2为上模,所述行位滑块3的右侧设置有用于在注塑产品a侧壁上形成凹槽的凸柱3c,所述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向上运动时会带动所述行位滑块2同步向上运动,由于行位滑块3还受到第一引导面的约束,此时行位滑块3的运动轨迹为一条向左斜上方的倾斜轨迹,即第二模体2相对所述第一模体1开模的同时,凸柱3c也与凹槽脱开。下面提供四种行位滑块的具体滑动连接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第一模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第一滑槽的槽壁,所述行位滑块3上固定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引导面为所述第三滑块的外表面,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体2上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引导面为第二滑块的外表面,所述行位滑块3上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引导面为所述第四滑槽的槽壁,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滑槽滑动连接。第二种方式:所述第二模体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引导面为第二滑槽的槽壁,所述行位滑块3上固定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引导面为所述第四滑块的外表面,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模体1上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第一滑块的外表面,所述行位滑块3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引导面为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壁,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第三种方式:所述第一模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第一滑槽的槽壁,所述行位滑块3上固定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引导面为所述第三滑块的外表面,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上设置第一引导面;/n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n行位滑块,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第三引导面、第四引导面,所述第三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四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n其中,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开模时,所述行位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行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上设置第一引导面;
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的开模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
行位滑块,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第三引导面、第四引导面,所述第三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滑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四引导面相对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滑动方向;
其中,所述第二模体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开模时,所述行位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模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行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体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第一滑槽的槽壁,所述行位滑块上固定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引导面为所述第三滑块的外表面,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行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体上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第一滑块的外表面,所述行位滑块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引导面为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壁,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东叶路路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祥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