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92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涉及耐火砖加工技术领域,该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分别与隧道窑接通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用于接通不同隧道窑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的接通管;安装在接通管上的第一控制阀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关闭第二控制阀门,打开第一控制阀门,其中一个隧道窑产生的高温废气依次经过出风管、接通管,而后进入到另一个正在使用的隧道窑的进风管内,与此同时,进风管的端口也持续的鼓入空气,从而使空气和高温废气的混合高温气体进入到另一隧道窑内,此时另一隧道窑内不需要耗费很多的燃料等即可实现较高的隧道窑内温度,高效的实现了高温废气的余热利用,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耐火砖加工
,具体是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耐火砖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隧道窑对耐火砖坯料进行烧制,此过程会产生较多的高温废气,但是较多企业对这些高温废气直接进行排放,造成热量的浪费,一些企业也对这些高温废气进行了一些余热利用的尝试,例如对办公区域进行加热等,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605742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耐火砖隧道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气体管道三通,气体管道三通的进气管通过管道连接耐火砖隧道窑的排气管,气体管道三通的第一出气管通过设置有第一抽风机和第一电磁阀的管道连接设置在硅酸钙板烘干室内的多个排气分支管道,气体管道三通的第二出气管通过设置有第二抽风机和第二电磁阀的管道连接设置在工作人员办公、居住场所内的空调室内机的进气口。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高温废气的余热对工作人员办公、居住场所内进行供热,但是余热利用效率并不高,而且在夏季时,此种余热利用方式就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余热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分别与隧道窑接通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用于接通不同隧道窑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的接通管;安装在接通管上的第一控制阀门;安装在出风管上的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设置在远离隧道窑的一端。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上还接通有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接通有双向风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管接通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蓄热材料。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材料为陶瓷蓄热砖。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上还安装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设置在靠近隧道窑的一端。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上安装有鼓风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本技术中,其中一个隧道窑在对耐火砖坯料进行烧制的过程中会持续的产生高温废气,此时可关闭第二控制阀门,打开第一控制阀门,其中一个隧道窑产生的高温废气依次经过出风管、接通管,而后进入到另一个正在使用的隧道窑的进风管内,与此同时,进风管的端口也持续的鼓入空气,从而使空气和高温废气的混合高温气体进入到另一隧道窑内,此时另一隧道窑内不需要耗费很多的燃料等即可实现较高的隧道窑内温度,高效的实现了高温废气的余热利用,节省成本;2、另一隧道窑内的高温废气还可以再次的进入到下一个隧道窑内,而且可使最后一个隧道窑内的高温废气与第一个隧道窑接通,从而实现高温气体的循环使用,进一步节省成本;3、当其中一个隧道窑在使用,而另一个隧道窑未在使用时,此时即可关闭第一控制阀门,打开第二控制阀门和第三控制阀门,使正在使用的隧道窑的高温废气通过对应的出风管排出,高温废气经过蓄热结构后,热量被蓄热结构储存,当另一个隧道窑开始使用后,则打开第一控制阀门以及第三控制阀门,关闭第二控制阀门,通过外置的开关改变双向风机的风向,使双向风机朝向隧道窑吹风,外部的空气经过蓄热结构时吸收蓄热结构内的热量形成热风,而后热风依次经过出风管、接通管,而后进入到另一隧道窑内,此过程适合使用在隧道窑依次开炉的时候,使下一个隧道窑在开炉时,即能够拥有充足的空气,保证氧含量的充足,也是空气内具有热量,节省开炉需要的能量以及时间,合理利用废气热量,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分别与隧道窑1接通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用于接通不同隧道窑1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的接通管8;安装在接通管8上的第一控制阀门9;安装在出风管2上的第二控制阀门4;所述第二控制阀门4设置在远离隧道窑1的一端。在本技术中,其中一个隧道窑1在对耐火砖坯料进行烧制的过程中会持续的产生高温废气,此时可关闭第二控制阀门4,打开第一控制阀门9,其中一个隧道窑1产生的高温废气依次经过出风管2、接通管8,而后进入到另一个正在使用的隧道窑1的进风管10内,与此同时,进风管10的端口也持续的鼓入空气,从而使空气和高温废气的混合高温气体进入到另一隧道窑1内,此时另一隧道窑1内不需要耗费很多的燃料等即可实现较高的隧道窑内温度,高效的实现了高温废气的余热利用,节省成本。当然,另一隧道窑1内的高温废气还可以再次的进入到下一个隧道窑1内,而且可使最后一个隧道窑1内的高温废气与第一个隧道窑1接通,从而实现高温气体的循环使用,进一步节省成本,在此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废气净化装置等来完成对有毒物质等的吸附,而高温气体是持续循环使用的,通过每个隧道窑1上的进风管10再补充少量的空气,耗费少量的燃料即可实现所有隧道窑1的高温环境。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管2上还接通有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接通有双向风机7,所述出风管2上还安装有第三控制阀门3,所述第三控制阀门3设置在靠近隧道窑1的一端,所述进风管10上安装有鼓风风机11。当其中一个隧道窑1在使用,而另一个隧道窑1未在使用时,此时即可关闭第一控制阀门9,打开第二控制阀门4和第三控制阀门3,使正在使用的隧道窑1的高温废气通过对应的出风管2排出,高温废气经过蓄热结构后,热量被蓄热结构储存,当另一个隧道窑1开始使用后,则打开第一控制阀门9以及第三控制阀门4,关闭第二控制阀门3,通过外置的开关改变双向风机7的风向,使双向风机7朝向隧道窑1吹风,外部的空气经过蓄热结构时吸收蓄热结构内的热量形成热风,而后热风依次经过出风管2、接通管8,而后进入到另一隧道窑1内,此过程适合使用在隧道窑1依次开炉的时候,使下一个隧道窑1在开炉时,即能够拥有充足的空气,保证氧含量的充足,也是空气内具有热量,节省开炉需要的能量以及时间,合理利用废气热量,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效率。当另一隧道窑1开炉完成后,此时即可如上一样,打开第一控制阀门9以及第三控制阀门3,关闭第二控制阀门4,使高温气体再次形成一个循环。优选的,所述蓄热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管2接通的壳体5以及安装在壳体5内的蓄热材料6,所述蓄热材料6为陶瓷蓄热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分别与隧道窑(1)接通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n用于接通不同隧道窑(1)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的接通管(8);/n安装在接通管(8)上的第一控制阀门(9);/n安装在出风管(2)上的第二控制阀门(4);/n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门(4)设置在远离隧道窑(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分别与隧道窑(1)接通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
用于接通不同隧道窑(1)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2)的接通管(8);
安装在接通管(8)上的第一控制阀门(9);
安装在出风管(2)上的第二控制阀门(4);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门(4)设置在远离隧道窑(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耐火砖加工的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风管(2)上还接通有蓄热结构,蓄热结构上接通有双向风机(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耐火砖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泊孙锐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