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及流路接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1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7
用于将分别在两个配管块(11、12)形成的流路孔(13、14)彼此连接的垫圈(2),在轴向两侧具有一对筒状的径向外侧压入部(23),该一对径向外侧压入部(23)分别被压入至在两个配管块(11、12)的端面(11a、12a)中形成于流路孔(13、14)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径向外侧密封槽(4),在各径向外侧压入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径向外侧密封槽(4)的外周面(42)紧贴而发挥密封作用的密封周面(232a)。在一对径向外侧压入部(23)中的任意一方被压入至配管块的密封槽(3、4)的状态下,在该配管块的所述端面的轴向外侧开口的槽部(5)形成于垫圈(2)的外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垫圈及流路接头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垫圈及流路接头构造。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制造、医疗、医药品制造、以及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等各种
的制造工序中处理的化学液、高纯度液、超纯水或者清洗液等流体的配管路径中,作为将在泵、阀、储液器、过滤器、流量计、压力传感器以及配管块等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的连接构造,采用具有防止流体泄漏的垫圈的流路接头构造。<
技术介绍
1>该流路接头构造的垫圈在其轴向两侧具有一对圆筒状的压入部。这些压入部分别被压入至在两个流体设备的流路孔的连接端部形成的圆筒状的密封槽,由此作为防止流体泄漏的密封件起作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B)。<
技术介绍
2>该流路接头构造的垫圈具有:主体部;一对圆环状的径向内侧压入部,它们从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的径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凸出;以及一对圆筒状的径向外侧压入部,它们从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的径向外侧向轴向外侧凸出(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B)。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768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课题1>关于<
技术介绍
1>,所述流路接头构造例如在维护操作时有时从两个流体设备卸下垫圈进行分解。在该情况下,在将一方的流体设备向轴向外侧拉拽而从垫圈的一方的压入部卸下后,通过夹具把持该一方的压入部而向轴向外侧拉拽,由此能够将垫圈的另一方的压入部从另一方的流体设备卸下。但是,在通过夹具把持所述另一方的压入部时,有可能损伤在该压入部的外周面形成的密封周面。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课题1>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不损伤垫圈的密封周面地从流体设备卸下垫圈。<课题2>关于<
技术介绍
2>,在所述流路接头构造中通过注塑成型对流体设备进行成型的情况下,在其冷却工序中,成型体会收缩,由此,圆筒状的径向外侧密封槽的圆度降低,存在不能将垫圈的径向外侧压入部压入至径向外侧密封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课题2>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流体设备成型时径向外侧密封槽的圆度降低,也能够将垫圈的径向外侧压入部压入至该径向外侧密封槽。(1-1)为了解决所述<课题1>,本专利技术的垫圈为了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在轴向两侧具有一对筒状的压入部,该一对压入部分别被压入至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端面中形成于所述流路孔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密封槽,该垫圈在所述各压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密封槽的外周面紧贴而发挥密封作用的密封周面,其中,在外周面形成有槽部,在所述一对压入部中的任意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所述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该槽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流体设备的所述端面的轴向外侧开口。根据该垫圈,在一对压入部中的任意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通过将夹具勾挂于在垫圈的外周面形成的槽部而向轴向外侧拉拽,能够从该流体设备的密封槽卸下垫圈的所述一方的压入部。此时,由于不通过夹具对另一方的压入部的外周面的密封周面进行把持,因此能够防止该密封周面损伤。(1-2)优选所述槽部的轴向槽宽被设定于所述一对压入部的所述密封周面之间的轴向长度范围内。在该情况下,由于槽部不形成于各压入部的密封周面,所以即使在垫圈的外周面形成槽部,各压入部的密封性能也不会降低。(1-3)优选所述槽部的径向槽深被设定为,使得该槽部的底面处的所述垫圈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入部的径向厚度。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确保形成有槽部的位置处的垫圈的径向厚度,因此能够防止因该厚度部分处的垫圈的变形而导致密封性能降低。(1-4)优选所述槽部形成为,在所述一对压入部分别被压入至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整体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所述端面间开口。在该情况下,无论将垫圈的一方的压入部压入至两个流体设备的哪一个密封槽,槽部整体都在垫圈的外周面开口。因此,无论垫圈的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两个流体设备的哪一个密封槽,都能够可靠地从该密封槽卸下垫圈的压入部。(1-5)本专利技术的流路接头构造具有:所述(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其用于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以及一对筒状的密封槽,它们分别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流路孔的连接端部形成,供所述垫圈的对应的压入部压入。根据该流路接头构造,在垫圈的一对压入部中的任意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通过在形成于垫圈外周面的槽部勾挂夹具而向轴向外侧拉拽,从而能够从该流体设备的密封槽卸下垫圈的所述一方的压入部。此时,由于不通过夹具对另一方的压入部的外周面处的密封周面进行把持,因此能够防止该密封周面损伤。(2-1)为了解决所述<课题2>,本专利技术的垫圈是用于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的垫圈,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一对径向内侧压入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的径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凸出,分别被压入至在所述两个流体装置的流路孔的连接端部形成的径向内侧密封槽;以及一对圆筒状的径向外侧压入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的径向外侧向轴向外侧凸出,分别被压入至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所述连接端部侧的端面中形成于所述流路孔的径向外侧的圆筒状的径向外侧密封槽,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凹部。根据该垫圈,在具有径向内侧压入部以及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垫圈中,在成为径向厚度最厚的厚壁部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凹部,因此能够通过该凹部使主体部的径向厚度变薄。由此,径向外侧压入部容易变形,因此,即使在流体设备成型时径向外侧密封槽的圆度降低,也能够通过使径向外侧压入部与该径向外侧密封槽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从而将该径向外侧压入部压入至径向外侧密封槽。(2-2)优选所述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设为与所述径向外侧密封槽的外周面紧贴而发挥密封作用的密封周面,所述凹部还形成于所述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外周面的其他部分。在该情况下,在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外周面形成凹部,由此,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径向厚度变薄,因此径向外侧压入部更容易变形。另外,由于凹部形成于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外周面的除了密封周面以外的其他部分,因此即使在径向外侧压入部形成凹部,径向外侧压入部的密封性能也不会降低。(2-3)优选所述凹部由凹曲面构成。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主体部的径向厚度逐渐变薄,因此能够通过凹部分散在使径向外侧压入部变形时作用于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应力。(2-4)本专利技术的流路接头构造具有:所述(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其用于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一对径向内侧密封槽,它们分别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流路孔的连接端部形成,供所述垫圈的各径向内侧压入部压入;以及一对圆筒状的径向外侧密封槽,它们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所述连接端部侧的各个端面中形成于所述流路孔的径向外侧,供所述垫圈的各径向外侧压入部压入。根据该流路接头构造,在具有径向内侧压入部以及径向外侧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圈,其为了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在轴向两侧具有一对筒状的压入部,该一对压入部被压入至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各个端面中形成于所述流路孔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密封槽,在所述各压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密封槽的外周面紧贴而发挥密封作用的密封周面,其中,/n在外周面形成有槽部,在所述一对压入部中的任意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所述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该槽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流体设备的与所述端面相比的轴向外侧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30 JP 2018-067673;20180330 JP 2018-0679421.一种垫圈,其为了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在轴向两侧具有一对筒状的压入部,该一对压入部被压入至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各个端面中形成于所述流路孔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密封槽,在所述各压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密封槽的外周面紧贴而发挥密封作用的密封周面,其中,
在外周面形成有槽部,在所述一对压入部中的任意一方的压入部被压入至所述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该槽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流体设备的与所述端面相比的轴向外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
所述槽部的轴向槽宽被设定于所述一对压入部的所述密封周面间的轴向长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圈,其中,
所述槽部的径向槽深被设定为,使得该槽部的底面处的所述垫圈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入部的径向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其中,
所述槽部形成为,在所述一对压入部分别被压入至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密封槽的状态下,整体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所述端面间开口。


5.一种流路接头构造,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其用于将分别在两个流体设备形成的流路孔彼此连接;以及
一对筒状的密封槽,它们在所述两个流体设备的各个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智幸中野笃足立智大饭田俊英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