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43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离心组件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离心组件包括开设有盲孔的转轴,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转轴上且其喷嘴与所述盲孔相连通,所述下壳体设置有进油通道、固定座和内腔,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与所述进油通道相连通的腔体,所述驱动件收容在所述内腔内,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盲孔与所述固定座的腔体相连通,经所述进油通道进入的压力油依次经过所述固定座的腔体、盲孔、喷嘴后喷出,通过反作用力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进出油全部集成在下壳体上,优化了进出油结构,缩短了通道距离,进出油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的曲轴箱,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曲轴箱窜气是指在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经活塞环由汽缸窜入曲轴箱内。当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时,还可能有液态燃油漏入曲轴箱。曲轴箱窜气是每个发动机必然的情况,不管什么品牌什么排量的机器都会有曲轴箱窜气。目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越发严格,由于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如机油颗粒、杂质、水份等,所以不准许把这种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油气分离器对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但是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壳体由上、中、下三个壳体组成,气体通道成型在上壳体和中壳体上,油液通道成型在下壳体和中壳体上,气体和油液需要从中壳体处的进口进入到上、下壳体的通道中,因此,内部通道结构复杂,集成度低,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管路复杂冗长,过滤和排放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缩短了通道距离,提高进出油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包括壳体(1)、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离心组件(3)和驱动件(4),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体(1b),所述离心组件(3)包括开设有盲孔(7b)的转轴(7),所述驱动件(4)连接于所述转轴(7)上且其喷嘴(42)与所述盲孔(7b)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b)包括内腔(18)、位于所述内腔(18)内的固定座(17)以及与所述固定座(17)内的腔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16),所述驱动件(4)收容在所述内腔(18)内,所述转轴(7)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7)上,所述盲孔(7b)与所述固定座(17)的腔体相连通,经所述进油通道(16)进入的压力流体依次经过所述固定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包括壳体(1)、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离心组件(3)和驱动件(4),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体(1b),所述离心组件(3)包括开设有盲孔(7b)的转轴(7),所述驱动件(4)连接于所述转轴(7)上且其喷嘴(42)与所述盲孔(7b)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b)包括内腔(18)、位于所述内腔(18)内的固定座(17)以及与所述固定座(17)内的腔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16),所述驱动件(4)收容在所述内腔(18)内,所述转轴(7)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7)上,所述盲孔(7b)与所述固定座(17)的腔体相连通,经所述进油通道(16)进入的压力流体依次经过所述固定座(17)的腔体、盲孔(7b)、喷嘴(42)后喷出,通过反作用力驱动所述转轴(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7)包括插接部(17a)和与所述插接部(17a)相接的导流部(17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7a)为圆管状结构,所述转轴(7)可转动的插接在所述插接部(17a)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7b)内设置有所述腔体,所述转轴(7)插接在所述插接部(17a)内并伸入所述导流部(17b)的腔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与所述插接部(17a)之间设置有密封所述导流部(17b)腔体的密封轴套(7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蓝氧滤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