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小霞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98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属于防撞桶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底座、卡接凸起、限位挡板、横向海绵层、斜向海绵层、褶皱折叠层、内部空腔、装置顶盖、卡接凹槽、卡接圆盖、操作把手和反光贴外罩,装置底座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装置底座外侧四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装置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褶皱折叠层,褶皱折叠层内部嵌套设置有内部空腔,内部空腔内部空腔四周固定连接有横向海绵层。而在车辆撞击时包含液体的斜向海绵层和横向海绵层也能够吸收大量的冲击力,而相比没有设置横向海绵层和斜向海绵层吸收的冲击力更多,且由于斜向海绵层呈倾斜设置是不会影响褶皱折叠层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撞桶

技术介绍
交通运输在社会生产中分为生产过程的运输和流通过程的运输。交通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及信息传输,运输产品是以人公里和吨公里计量,邮电产品是以信息量和距离计量。而交通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道路交通的匝道或是路口的交汇处都会设置贴有反光标的防撞桶,由于匝道处设置有道路护栏,而匝道处的护栏夹角角度都较小,车辆一旦撞上就会对车辆或是人员造成损害,而防撞桶的设置能够大大的降低损害的程度,具体的原理是车辆偏离撞击时不会直接撞击护栏,而是撞击装满液体的防撞桶,通过撞击防撞桶来吸收撞击的能量,从而降低损失,但是现有的防撞桶一般都是体积较大,从而存在不易存放或是移动,而使用过程也是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包括装置底座、卡接凸起、限位挡板、横向海绵层、斜向海绵层、褶皱折叠层、内部空腔、装置顶盖、卡接凹槽、卡接圆盖、操作把手和反光贴外罩,所述装置底座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所述装置底座外侧四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装置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褶皱折叠层,所述褶皱折叠层内部嵌套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内部空腔四周固定连接有横向海绵层,所述横向海绵层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斜向海绵层,所述褶皱折叠层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所述装置顶盖顶部四周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且卡接凹槽与卡接凸起呈卡接设置,所述装置顶盖顶部中间卡接设置有卡接圆盖,所述卡接圆盖顶部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所述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外侧套接设置有反光贴外罩。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均为PVC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褶皱折叠层的厚度要薄于装置底座和褶皱折叠层。优选的,所述卡接凸起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有相同体积的橡胶垫,且橡胶垫厚度为10-30mm,且橡胶垫表面嵌套设置有齿纹。优选的,述斜向海绵层呈倾斜设置,且斜向海绵层分布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斜向海绵层均分布在横向海绵层的上下两侧,且同层的斜向海绵层之间呈反向设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设置有装置底座,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均为PVC材料制成,由PVC材料制成的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韧度与软硬程度适中且不会发生腐坏或是氧化,进而极大的增加了防撞桶的使用寿命,由于褶皱折叠层的厚度要薄于装置底座和褶皱折叠层,从而使得褶皱折叠层能加容易被伸展或是折叠,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在使用时首先将褶皱折叠层拉开伸展,然后将装置底座朝下装置顶盖朝上放置,完成这个步骤后手部握住操作把手将卡接圆盖从装置顶盖上旋转并取下,然后在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填充液体即可,然后在将反光贴外罩套接在装置底座、褶皱折叠层和装置顶盖外侧,而限位挡板则起到一个对反光贴外罩限位的作用,而需要转移防撞桶时,则将桶内的液体排出,然后在装置顶盖的一端由上至下挤压装置,使得褶皱折叠层发生折叠,然后将桶之间通过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卡接,并将桶交叠,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运输与存放的效率。2、其次,还设置有斜向海绵层,斜向海绵层呈倾斜设置,且斜向海绵层分布有若干个,当桶内充入液体时斜向海绵层和横向海绵层将会吸收大量的液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桶在暴晒下的水分流失,从而降低了维护强度,而在车辆撞击时包含液体的斜向海绵层和横向海绵层也能够吸收大量的冲击力,而相比没有设置横向海绵层和斜向海绵层吸收的冲击力更多,且由于斜向海绵层呈倾斜设置是不会影响褶皱折叠层折叠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置顶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反光贴外罩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褶皱折叠层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装置底座卡接结构示意图。图1-6中:1-装置底座,101-卡接凸起,102-限位挡板,103-横向海绵层,104-斜向海绵层,2-褶皱折叠层,201-内部空腔,3-装置顶盖,301-卡接凹槽,302-卡接圆盖,3021-操作把手,4-反光贴外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包括装置底座1、卡接凸起101、限位挡板102、横向海绵层103、斜向海绵层104、褶皱折叠层2、内部空腔201、装置顶盖3、卡接凹槽301、卡接圆盖302、操作把手3021和反光贴外罩4,装置底座1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101,装置底座1外侧四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02,装置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褶皱折叠层2,褶皱折叠层2内部嵌套设置有内部空腔201,内部空腔201内部空腔四周固定连接有横向海绵层103,横向海绵层103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斜向海绵层104,褶皱折叠层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3,装置顶盖3顶部四周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301,且卡接凹槽301与卡接凸起101呈卡接设置,装置顶盖3顶部中间卡接设置有卡接圆盖302,卡接圆盖302顶部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3021,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外侧套接设置有反光贴外罩4。本实施例中,褶皱折叠层2的厚度要薄于装置底座1和褶皱折叠层2由于褶皱折叠层2的厚度要薄于装置底座1和褶皱折叠层2,从而使得褶皱折叠层2能加容易被伸展或是折叠,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卡接凸起101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有相同体积的橡胶垫,且橡胶垫厚度为10-30mm,且橡胶垫表面嵌套设置有齿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卡接凸起101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系数,从而能够防止防撞桶在使用时造成偏移。本实施例中,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均为PVC材料制成,由PVC材料制成的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韧度与软硬程度适中且不会发生腐坏或是氧化,进而极大的增加了防撞桶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时首先将褶皱折叠层2拉开伸展,然后将装置底座1朝下装置顶盖3朝上放置,完成这个步骤后手部握住操作把手3021将卡接圆盖302从装置顶盖3上旋转并取下,然后在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填充液体即可,然后在将反光贴外罩4套接在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外侧,而限位挡板102则起到一个对反光贴外罩4限位的作用,而需要转移防撞桶时,则将桶内的液体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包括装置底座(1)、卡接凸起(101)、限位挡板(102)、横向海绵层(103)、斜向海绵层(104)、褶皱折叠层(2)、内部空腔(201)、装置顶盖(3)、卡接凹槽(301)、卡接圆盖(302)、操作把手(3021)和反光贴外罩(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101),所述装置底座(1)外侧四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02),所述装置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褶皱折叠层(2),所述褶皱折叠层(2)内部嵌套设置有内部空腔(201),所述内部空腔(201)内部空腔四周固定连接有横向海绵层(103),所述横向海绵层(103)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斜向海绵层(104),所述褶皱折叠层(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3),所述装置顶盖(3)顶部四周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301),且卡接凹槽(301)与卡接凸起(101)呈卡接设置,所述装置顶盖(3)顶部中间卡接设置有卡接圆盖(302),所述卡接圆盖(302)顶部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3021),所述装置底座(1)、褶皱折叠层(2)和装置顶盖(3)外侧套接设置有反光贴外罩(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折叠的圆形滚塑防撞桶,包括装置底座(1)、卡接凸起(101)、限位挡板(102)、横向海绵层(103)、斜向海绵层(104)、褶皱折叠层(2)、内部空腔(201)、装置顶盖(3)、卡接凹槽(301)、卡接圆盖(302)、操作把手(3021)和反光贴外罩(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101),所述装置底座(1)外侧四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02),所述装置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褶皱折叠层(2),所述褶皱折叠层(2)内部嵌套设置有内部空腔(201),所述内部空腔(201)内部空腔四周固定连接有横向海绵层(103),所述横向海绵层(103)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斜向海绵层(104),所述褶皱折叠层(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3),所述装置顶盖(3)顶部四周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301),且卡接凹槽(301)与卡接凸起(101)呈卡接设置,所述装置顶盖(3)顶部中间卡接设置有卡接圆盖(302),所述卡接圆盖(302)顶部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3021),所述装置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段小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