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年专利>正文

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71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山体公路交通设施领域,包括路缘防冲崖装置、底部安装支撑座、防冲崖护挡结构、旋转变向防撞软柱、组合缓冲回弹网层、加强支撑板、硅胶外垫、橡胶耗能环柱、岩棉垫和软织物层,最上方设置有底座基板,在底座基板的左侧设置有两竖排固定孔,在底座基板的右侧设置有一竖排下插孔,在底座基板的下方设置安装竖板与其垂直连接,在安装竖板的下方设置一排安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快捷进行更换,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整体结构协调连接性能好,能有效排水,能阻燃,能进行减震耗能来大幅度缓冲撞击力,提高车体安全性能,减少车体和防撞栏的能量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山体公路交通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国内有很多山体公路,山体公路大多处于临崖位置,这些都是造成车辆坠毁山崖的因素。国内有很多著名的山体公路,同时也是很险的,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的山体公路不占少数,江西320国道黄花桥路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境内,长度不足1公里,却被称为“魔鬼地带”,在改建前事故频发,令去过的人都心有余悸。2003年,该路被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地形十分的复杂,山林众多。每个省份都有高山,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加快经济发展,一条条的山体公路被建设。我国山体公路有很多是临崖路,在山体公路上,车辆由于突发意外情况或交通事故导致的冲出公路、坠落悬崖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我国的交通事故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车辆一旦坠落悬崖就会发生惨烈的后果,属于重大交通事故。现如今一般都是采用护栏去进行防护,但是在车辆失控撞上护栏后,护栏大都无显著缓冲功能,在失控的汽车高速强大的冲击力下,常会造成护栏破裂,也不能有效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包括固定件(3)、紧固钉(4)、路缘防冲崖装置(5)、底部安装支撑座(6)、防冲崖护挡结构(7)、旋转杆(8)、螺母(9)、旋转变向防撞软柱(10)、组合缓冲回弹网层(11)、内置弹簧(12)、底座基板(13)、固定孔(14)、下插孔(15)、安装竖板(16)、安装孔(17)、加强支撑板(18)、加劲肋(19)、护挡立板(20)、雨水排放口(21)、上插横板(22)、上插孔(23)、硅胶外垫(24)、内旋转筒(25)、旋转筒腔(26)、橡胶耗能环柱(27)、岩棉垫(28)、弹簧网(29)、软织物层(30)和预留柱孔(31),其特征在于:/n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包括固定件(3)、紧固钉(4)、路缘防冲崖装置(5)、底部安装支撑座(6)、防冲崖护挡结构(7)、旋转杆(8)、螺母(9)、旋转变向防撞软柱(10)、组合缓冲回弹网层(11)、内置弹簧(12)、底座基板(13)、固定孔(14)、下插孔(15)、安装竖板(16)、安装孔(17)、加强支撑板(18)、加劲肋(19)、护挡立板(20)、雨水排放口(21)、上插横板(22)、上插孔(23)、硅胶外垫(24)、内旋转筒(25)、旋转筒腔(26)、橡胶耗能环柱(27)、岩棉垫(28)、弹簧网(29)、软织物层(30)和预留柱孔(31),其特征在于:
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的结构中,路缘防冲崖装置(5)是设置在山体(1)旁侧路面(2)的边缘处,路缘防冲崖装置(5)的主体结构是由底部安装支撑座(6)和防冲崖护挡结构(7)连接而成,底部安装支撑座(6)的结构中,最上方设置有底座基板(13),在底座基板(13)的左侧设置有两竖排固定孔(14),在底座基板(13)的右侧设置有一竖排下插孔(15),在底座基板(13)的下方设置安装竖板(16)与其垂直连接,在安装竖板(16)的下方设置一排安装孔(17),设置加强支撑板(18)对底座基板(13)和安装竖板(16)加强连接,在底座基板(13)和加强支撑板(18)之间、安装竖板(16)和加强支撑板(18)之间、底座基板(13)与安装竖板(16)的连接节点和加强支撑板(18)之间设置加劲肋(19)进行加强连接,防冲崖护挡结构(7)是由护挡立板(20)和上插横板(22)垂直连接构成,在护挡立板(20)的下方设置一排雨水排放口(21),在上插横板(22)上设置一竖排上插孔(23),在上插横板(22)的左端部设置硅胶外垫(24),路缘防冲崖装置(5)结构中的底座基板(13)和护挡立板(20)采用垂直连接构成,在底座基板(13)和上插横板(22)之间设置两个组合缓冲回弹网层(11),每个组合缓冲回弹网层(11)的上下两端分别和上插横板(22)、底座基板(13)固定连接,在组合缓冲回弹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