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及列车,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架构架、驱动装置、支撑架、轴箱总成、橡胶弹簧、第一牵引杆、第二牵引杆和连接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采用至少两个橡胶弹簧安装在内置轴箱和安装座之间,橡胶弹簧能够缓冲车轮总成对转向架构架的振动,避免直接刚性接触,能够提高转向架构架的寿命。利用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共同作用能够牵引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避免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出现大幅振动。同时,利用与第二牵引杆连接的连接架的弧形面焊接在转向架构架上,能够增加连接架与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强度,避免振动冲击过大,导致牵引机构被拉断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及列车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及使用该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的列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而发展轨道交通可以很好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而且城市间的社会联系、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城市间人群的出行更加频繁,而快速、便捷的铰接车辆成为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满足低站台、多点停靠、大启动加速度、快速乘降的要求是铰接车辆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内置轴箱铰接用动力转向架是一种新型的转向架,在技术上具有独到之处。铰接车辆由于采用了铰接式转向架,使得相邻两车在车辆连接处共用一台转向架,该转向架通过铰接装置将前后车辆连接起来,相邻车厢以转向架连结,不但减少车钩的使用,也减少其产生噪音的机会。内置轴箱铰接用动力转向架通常使用钢制弹簧连接内置轴箱,用于缓冲车轮振动,但钢制弹簧减振效果较差,往往会造成转向架的大幅振动,振动带来的冲击力,会对牵引机构造成损坏,甚至出现将牵引机构从转向架上拉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旨在解决车轮振动对转向架冲击大,造成牵引机构从转向架上拉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架构架上端中部设有用于铰接相邻车体的支撑架,所述转向架构架的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轮总成的轴箱总成;所述轴箱总成包括两个内置轴箱,两个所述内置轴箱分别用于安装在所述车轮总成的车轴两侧,所述内置轴箱上方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安装座,所述内置轴箱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橡胶弹簧;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分别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和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铰接设置;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第二牵引杆,所述转向架构架上固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弧度匹配的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弧形面,所述第二牵引杆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和所述连接架的中部铰接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橡胶弹簧为橡胶柱体,所述橡胶柱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置轴箱的锥形插孔,所述橡胶柱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锥形柱。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一端为C形结构。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有吊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牵引杆为弹性牵引杆。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弧形面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同侧,两个固定板的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牵引杆借助所述连接轴转动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槽口,所述槽口内插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槽口底端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轴的安装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中部开设所述槽口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采用至少两个橡胶弹簧安装在内置轴箱和安装座之间,橡胶弹簧能够缓冲车轮总成对转向架构架的振动,避免直接刚性接触,能够提高转向架构架的寿命。利用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共同作用能够牵引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避免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出现大幅振动。同时,利用与第二牵引杆连接的连接架的弧形面焊接在转向架构架上,能够增加连接架与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强度,避免振动冲击过大,导致牵引机构被拉断的情况。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所述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列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因此,具备与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的去掉一个车轮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向架构架;2、驱动装置;3、支撑架;4、内置轴箱;5、安装座;6、橡胶弹簧;7、第一牵引杆;8、第二牵引杆;9、连接架;10、锥形柱;11、插接孔;12、吊环;13、固定板;14、弧形面;15、连接轴;16、槽口;17、安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4铰接动力转向架进行说明。所述一种内置轴箱4铰接动力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1、驱动装置2、支撑架3、轴箱总成、橡胶弹簧6、第一牵引杆7、第二牵引杆8和连接架9。转向架构架1内设有驱动装置2,转向架构架1上端中部设有用于铰接相邻车体的支撑架3,转向架构架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轮总成的轴箱总成;轴箱总成包括两个内置轴箱4,两个内置轴箱4分别用于安装在车轮总成的车轴两侧,内置轴箱4上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架构架1的安装座5,内置轴箱4和安装座5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橡胶弹簧6;内置轴箱4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座5的第一牵引杆7,第一牵引杆7分别与内置轴箱4的外侧和安装座5的外侧铰接设置;内置轴箱4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架构架1的第二牵引杆8,转向架构架1上固设有连接架9,连接架9的一侧设有与转向架构架1弧度匹配的用于连接转向架构架1的弧形面14,第二牵引杆8与内置轴箱4的内侧和连接架9的中部铰接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4铰接动力转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至少两个橡胶弹簧6安装在内置轴箱4和安装座5之间,橡胶弹簧6能够缓冲车轮总成对转向架构架1的振动,避免直接刚性接触,能够提高转向架构架1的寿命。利用第一牵引杆7和第二牵引杆8共同作用能够牵引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1,避免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1出现大幅振动。同时,利用与第二牵引杆8连接的连接架9的弧形面14焊接在转向架构架1上,能够增加连接架9与转向架构架1的结构强度,避免振动冲击过大,导致牵引机构被拉断的情况。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4铰接动力转向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架构架上端中部设有用于铰接相邻车体的支撑架,所述转向架构架的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轮总成的轴箱总成;/n所述轴箱总成包括两个内置轴箱,两个所述内置轴箱分别用于安装在所述车轮总成的车轴两侧,所述内置轴箱上方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安装座,所述内置轴箱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橡胶弹簧;/n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分别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和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铰接设置;/n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第二牵引杆,所述转向架构架上固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弧度匹配的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弧形面,所述第二牵引杆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和所述连接架的中部铰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架构架上端中部设有用于铰接相邻车体的支撑架,所述转向架构架的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轮总成的轴箱总成;
所述轴箱总成包括两个内置轴箱,两个所述内置轴箱分别用于安装在所述车轮总成的车轴两侧,所述内置轴箱上方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安装座,所述内置轴箱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橡胶弹簧;
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分别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外侧和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铰接设置;
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第二牵引杆,所述转向架构架上固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弧度匹配的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弧形面,所述第二牵引杆与所述内置轴箱的内侧和所述连接架的中部铰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为橡胶柱体,所述橡胶柱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置轴箱的锥形插孔,所述橡胶柱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锥形柱。
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莘海萍,郭继祥,王宏图,王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