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和口罩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90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和口罩生产设备,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包括自下往上依次弯折相连的底壁、侧壁和顶壁;底壁与侧壁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运输入口和运输出口,侧壁延伸于运输入口与运输出口之间,顶壁延伸于侧壁的中部与运输出口之间,底壁与顶壁之间形成翻边空间,翻边空间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翻边入口和翻边出口。口罩生产设备包括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生产口罩时,口罩带进入该通道后由侧壁完成第一次弯折并由顶壁完成第二次弯折,口罩带先被侧壁从侧向限位,后被侧壁和顶壁从侧向和上方限位,口罩带的翻边位置稳定且准确,调整翻边位置后能很好地保持当前翻边位置,便于对翻边位置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和口罩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和具有该种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的口罩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在进行一次性口罩加工时,在口罩生产设备将无纺布和熔喷布叠合成口罩带后,需要对口罩带的两侧进行翻边处理,从而使口罩带达到指定宽度,同时将鼻梁条置入由于翻边而形成于口罩带一侧的鼻梁条空间内。现有的口罩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和限位件,限位件具有限位板,限位板和底座之间形成通道,口罩带穿过该通道并由位于运输方向上前方的压合滚轮牵扯而被往前运送。现有的该种口罩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在口罩带首次进入压合滚轮前,需要工作人员对口罩带进行翻边处理,而该口罩生产设备仅通过压合滚轮保持口罩带的翻边状态,口罩带的翻边状态稳定性较差,翻边位置准确性受到影响,影响产品质量;翻边位置调整难度大,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翻边位置准确性且便于调整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翻边位置准确性且便于调整的口罩生产设备。本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包括自下往上依次弯折相连的底壁、侧壁和顶壁;底壁与侧壁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在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运输入口和运输出口;在运输方向上,侧壁延伸于运输入口与运输出口之间,顶壁延伸于侧壁的中部与运输出口之间;顶壁与底壁相对设置,底壁、侧壁与顶壁之间形成翻边空间,翻边空间在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翻边入口和翻边出口。由上述方案可见,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用于固定在口罩生产设备中底座与限位板之间,限位板与底壁、侧壁以及顶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口罩带穿过位于限位板与底壁之间的通道,口罩带进入该通道后,口罩带侧边的一部分则被侧壁所限制而呈弯折状;随着口罩带被带动沿运输方向前进,当口罩带到达顶壁所在处,口罩带的侧壁则被再次弯折,口罩带从翻边出口送出时则形成翻边状态,随后由压合滚轮压合。在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中,口罩带由侧壁完成第一次弯折并由顶壁完成第二次弯折,二次弯折的方式能保证口罩带运输的流畅性;口罩带从原状态到翻边状态的变化过程中,首先被侧壁从侧向限位,随后被侧壁和顶壁从侧向和上方限位,口罩带的翻边位置稳定且准确,人为调整翻边位置后也能很好地保持当前翻边位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翻边位置进行调整。进一步的方案是,侧壁具有靠近底壁的底部和远离底壁的顶部;在运输方向的投影上,侧壁从底部到顶部向通道倾斜延伸,侧壁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第一倾斜角为70度至90度之间。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倾斜角为80度。由上可见,当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上述取值时,侧壁除了从侧向对口罩带限位还能从上方对口罩带进行一定的限位,且不会使口罩带形成过大的弯折角度而损坏口罩带。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运输方向上,从侧壁的中部到运输出口,顶壁与底壁的间距逐渐减小。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顶壁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第二倾斜角为5度至10度之间。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翻边空间的高度沿运输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翻边出口减小至翻边位置所需求的高度,且使口罩带逐渐变化,保护口罩带。进一步的方案是,侧壁倾斜于运输方向,在运输方向的投影上,运输出口的宽度小于运输入口的宽度。由上可见,此设置使通道的宽度逐渐减小,与逐渐完成翻折而宽度逐渐减小的口罩带所匹配。进一步的方案是,顶壁的边缘呈直线延伸于翻边入口与翻边出口之间。由上可见,由于口罩带翻边过程中与顶壁的边缘接触,此设置能保证运输流畅性且口罩带被损坏。进一步的方案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还包括导向壁,在运输方向上,导向壁与侧壁弯折相连,导向壁位于运输入口的一侧。由上可见,导向壁使口罩带顺利进入通道。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壁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侧壁和顶壁,通道形成于两道侧壁之间。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口罩带通过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后能同时完成口罩带两侧的翻边处理。本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口罩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沿运输方向延伸的限位板;口罩生产设备还包括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采用上述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限位板设置在通道中,且限位板的一部分位于翻边空间内;限位板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限位板与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限位板与顶壁之间形成第三间隙;在运输方向的投影上,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依次弯折相连。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中,口罩带由侧壁完成第一次弯折并由顶壁完成第二次弯折,二次弯折的方式能保证口罩带运输的流畅性;口罩带从原状态到翻边状态的变化过程中,首先被侧壁从侧向限位,随后被侧壁和顶壁从侧向和上方限位,口罩带的翻边位置稳定且准确,人为调整翻边位置后也能很好地保持当前翻边位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翻边位置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第三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口罩生产设备实施例中部分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口罩生产设备实施例中部分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口罩生产设备实施例中部分组件第三视角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和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各附图中建立统一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三维空间坐标系中,x轴正向为运输方向,y轴方向为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高度方向。本技术提供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1包括自下往上依次弯折相连的底壁11、侧壁12和顶壁13,且底壁11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上述侧壁12和顶壁13。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1还包括连接在侧壁12上的导向壁14,在x轴方向上,导向壁14与侧壁12弯折相连;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1还包括向下弯折连接在底壁11于x轴方向的端部上的连接面板15,连接面板15上设有用于穿插螺栓的通孔151。两道侧壁12从底壁11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折向上凸起,在底壁11的上方,在两道侧壁12之间形成用于运输口罩带的通道100。侧壁12沿x轴方向延伸于底壁11的相对两端之间,通道100在x轴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运输入口101和运输出口102。两道侧壁1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x轴方向,从而使两道侧壁12从运输入口101到运输出口102逐渐收拢,进而使通道100的宽度从运输入口101到运输出口102逐渐减小。两个导向壁14分别位于运输入口101的左右两侧,在x轴正向上,两个导向壁1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再结合图3,图3为本技术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实施例第三视角的结构图。侧壁12具有靠近底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自下往上依次弯折相连的底壁、侧壁和顶壁;/n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在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运输入口和运输出口;/n在所述运输方向上,所述侧壁延伸于所述运输入口与所述运输出口之间,所述顶壁延伸于所述侧壁的中部与所述运输出口之间;/n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翻边空间,所述翻边空间在所述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翻边入口和翻边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下往上依次弯折相连的底壁、侧壁和顶壁;
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在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运输入口和运输出口;
在所述运输方向上,所述侧壁延伸于所述运输入口与所述运输出口之间,所述顶壁延伸于所述侧壁的中部与所述运输出口之间;
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翻边空间,所述翻边空间在所述运输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翻边入口和翻边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具有靠近所述底壁的底部和远离所述底壁的顶部;
在所述运输方向的投影上,所述侧壁从所述底部到所述顶部向所述通道倾斜延伸,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为70度至90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角为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运输方向上,从所述侧壁的中部到所述运输出口,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自动翻边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所述第二倾斜角为5度至1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彤陈荣魏光灯
申请(专利权)人: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