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69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包括本体、转向架和转向阻尼器,所述转向架可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向阻尼器两端部连接所述主体和所述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上安装有行走电机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一侧的转向导向轮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转向性能好,满足轨道机器人小半径转向与直轨道行驶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轨道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输电隧道中,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运用越来越普及,隧道长度越来越长,弯曲半径越来越小,常用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通常只适应在直轨上进行运行,需转向时在轨道上单独安装转向装置,给轨道安装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根据轨道的弯曲半径,自动调整转向角度,以提高轨道机器人的通行性和巡检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包括相连的转向架和转向阻尼器,所述转向架上安装有行走电机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一侧的转向导向轮缘。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轴组件还包括变速齿轮组,所述行走电机通过所述变速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轴上的传动齿轮。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导向轮缘位于所述动力轮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向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轴连接的套筒,所述转向导向轮缘以及所述动力轮分别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向轮还包括辅助坡度轮,所述辅助坡度轮位于所述动力轮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上还设有相配合的轴承和轴瓦,所述动力轴套设于所述轴承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主体以及上述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所述转向架可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向阻尼器连接所述主体。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上设有承载轴承,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承载轴承配合的转向轴。进一步的,所述转向阻尼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向阻尼器呈八字型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及轨道机器人可根据轨道半径自动调整转向角度,设置在动力轮一侧的所述转向导向轮缘带动所述轨道机器人上的转向架发生偏转,所述转向架与所述轨道机器人之间设置的转向阻尼器使得所述转向架能够更加平稳地发生偏转,并且利于转向架进行回位,同时避免了轨道机器人在直轨道行驶时发生蛇行现象,增强了轨道机器人转向功能表现的稳定性,满足轨道机器人小半径转向的性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的爆炸图。标号说明:1、转向架;2、转向阻尼器;3、动力轴;4、行走电机;5、承载轴承;6、动力轮;7、转向导向轮缘;8、辅助坡度轮;9、套筒;10、轴承;11、轴瓦;12、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动力轮一侧设置于导轨侧壁接触的转向导向轮缘带动轨道机器人上的转向架发生偏转,利用转向阻尼器实现转向架的有效回位,确保轨道机器人的小半径转向与直轨道行驶时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包括相连的转向架1和转向阻尼器2,所述转向架1上安装有行走电机4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4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3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6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6一侧的转向导向轮缘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转向架1上设置行走电机4为动力轴3提供动力,设置在动力轮6一侧的所述转向导向轮缘7带动转向架1发生偏转,所述转向阻尼器2使得所述转向架1能够更加平稳地发生偏转,并且利于转向架1进行回位,同时避免了轨道机器人在直轨道行驶时发生蛇行现象,增强了轨道机器人转向功能表现的稳定性,满足轨道机器人小半径转向的性能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轴组件还包括变速齿轮组,所述行走电机4通过所述变速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轴3传动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变速齿轮组确保了所述行走电机4与所述动力轴3之间动力传输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轴3上的传动齿轮12。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传动齿轮12利于所述动力轴3更好地与变速齿轮组上的齿轮啮合,便于所述动力轴3更好地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导向轮缘7位于所述动力轮6的内侧。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转向导向轮缘7设于所述动力轮6内侧,利于所述转向导向轮缘7更好地与轨道内侧壁接触,从而有效地带动所述转向架1的偏转。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向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轴3连接的套筒9,所述转向导向轮缘7以及所述动力轮6分别与所述套筒9固定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套筒9便于分散动力转向轮与所述动力轴3之间的应力分布,避免了动力轴组件载荷超出动力轴3的疲劳极限而失效。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向轮还包括辅助坡度轮8,所述辅助坡度轮8位于所述动力轮6的外侧。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辅助坡度轮8适用于具有坡度的轨道行驶,所述辅助坡度轮8可与坡度轨道上的齿条啮合,实现轨道机器人顺利爬坡行驶。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1上还设有相配合的轴承10和轴瓦10,所述动力轴3套设于所述轴承10内。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动力轴3通过所述轴承10以及所述轴瓦10与所述转向架1连接,利于所述动力轴3在所述转向架1上更好地转动,同时便于所述动力轴组件的安装和维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主体以及上述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所述转向架1可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向阻尼器2连接所述主体。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1上设有承载轴承5,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承载轴承5配合的转向轴。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转向架1上的承载轴承5与所述主体上的转向轴配合,实现了转向架1在所述主体上的可偏转运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向阻尼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向阻尼器2呈八字型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呈八字型分布的转向阻尼器2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所述转向架1更好地回位与偏转。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以及轨道机器人,包括本体、转向架1和转向阻尼器2,所述转向架1可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向阻尼器2两端部连接所述主体和所述转向架1,所述转向架1上安装有行走电机4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4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3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6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6内侧的转向导向轮缘7,所述转向架1上设有承载轴承5,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承载轴承5配合的转向轴。可以理解的,所述转向架1上的承载轴承5与所述主体上的转向轴配合,实现了转向架1在所述主体上的可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转向架和转向阻尼器,所述转向架上安装有行走电机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一侧的转向导向轮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转向架和转向阻尼器,所述转向架上安装有行走电机以及与所述行走电机连接的动力轴组件,所述动力轴组件包括动力轴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轴两端部的动力转向轮,所述动力转向轮包括动力轮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轮一侧的转向导向轮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组件还包括变速齿轮组,所述行走电机通过所述变速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轴上的传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导向轮缘位于所述动力轮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走动力的被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轴连接的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样周涛杨伟强孟甜何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