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制备方法及使用其的陶瓷岩板技术

技术编号:263628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煅烧贝壳粉10~35份、钾长石15~36份、钠长石15~30份、白云石0~10份、硼酸5~15份、石英12~25份、粘土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陶瓷釉料利用含有大量霞石晶型的煅烧贝壳粉作为原材料引入CaO,在无需添加烧成范围窄的熔块釉原料的前提下,使得该陶瓷釉料兼具绸缎般光泽与质感的装饰效果和烧结成型后釉面综合性能优异的优点,同时生产成本低、烧成范围宽,其特别适用于陶瓷岩板的表面装饰用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表面具有绸缎质感的陶瓷岩板,其解决了现有陶瓷岩板产品表面装饰效果欠佳,以及现有丝绸釉面效果陶瓷砖烧成范围窄、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制备方法及使用其的陶瓷岩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制备方法及使用其的陶瓷岩板。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家居空间装修中,常见的材料有陶瓷、金属、木材、天然石材、人造石材、人造板材、布艺、塑料、皮革、涂料等。但是,许多装修材料既不环保、也不耐用。如人造板材,会长时间散发出有害物质,存在使用寿命短,易开裂、起皮、怕水泡等缺陷,更有可能遭遇白蚁的侵袭,再比如人造石,时间一长,同样存在变色、发霉、发臭等缺陷,而天然石材虽然性能优异,但其规格受限、价格高昂。因此,在上述装修材料当中,作为非金属无机材料的陶瓷类岩板,具有极大的材料性能优势(板面大、吸水率低、硬度高、耐磨损、耐酸碱、防火阻燃、耐高温),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家居装修材料。相比于传统建材,陶瓷岩板产品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细腻质感、坚硬而柔韧耐磨的特质。一般来说,陶瓷岩板产品根据其表面光泽的不同以及对光的反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亮光面陶瓷岩板和亚光面陶瓷岩板。亮光面陶瓷岩板(如全抛釉陶瓷岩板)表面反光效果好,感觉明亮。而在亚光釉陶瓷岩板的表面,光是向四周各个方面发射,光感柔和不刺眼,立体感强且风格独特。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亚光釉陶瓷岩板产品,表现出的都是润滑如玉的质感,而对更富有艺术装饰的釉面质感的追求,一直是建筑陶瓷产品研发的方向。中国专利CN109455936A公开了丝绸质感且防滑的无光釉料、制备方法及使用其的瓷砖,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原料由生釉粉料60~65%和熔块粉35~40%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原料的矿物组成为:钾长石15~20%,烧滑石12~16%,高岭土8~12%,碳酸钡10~15%,氧化锌2~5%,煅烧氧化铝2~5%和熔块粉35~40%,其表面质感像丝绸般顺滑,不影响图案装饰层的装饰效果;光泽度<10°,干法静摩擦系数和湿法静摩擦系数均≥0.55;耐磨度达到标准中的4级及以上。中国专利CN109250914A公开了一种用于瓷砖表面有丝绸釉面效果的釉料及制备方法和瓷砖,所述原料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矿物料、石灰石、白云石1~2份,还包括硅灰石、碳酸钡、煅烧滑石粉、长石、霞石、氧化镁、氧化钡、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溶剂,其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原料按份数加入混合机中,再加入质量为原料总质量0.3~0.6倍的水进行混合研磨,至釉浆的细度为600~900目,制得釉料。该专利技术制备的釉料拥有柔润细滑的手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应用于瓷砖上可以使瓷砖表面具有丝绸釉面的效果。中国专利CN110627532A公开了一种大规格陶瓷岩板及其生产工艺,其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岩板坯用原料组成成分:中温沙40%~55%、低温沙15%~25%、球土16%~25%、烧滑石5%~10%、煅烧高岭土2%~5%和硅酸锆1%~3%。中国专利CN110498608A公开了一种高硬度耐磨的低光岩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低光岩板从下到上依次为坯体层、底釉层、喷印图案层、保护釉层、干粒釉层,其中所述干粒釉层中的固态干粒的配方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如下:SiO2:49~53、Al2O3:18~21、CaO:5~7.5、MgO:0.8~1.4、Na2O:3~4、K2O:2.8~3.5、ZnO:6.5~9、SrO:5.5~7、灼减和微量杂质:<2。综上可知,目前具有丝绸釉面效果的陶瓷产品主要采用加入熔块釉料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得烧成范围窄,且生产成本偏高;或者加入了较多的昂贵原材料。另外,现有的陶瓷岩板产品釉面质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的陶瓷岩板。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成本低、原料易得的煅烧贝壳粉,在无需添加烧成范围窄的熔块釉原料的前提下,利用贝壳原料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霞石晶相,同时与其它特定的原料组分产生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使得该陶瓷釉料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的析出折射率不同的玻璃相和晶体相,从而使其对入射光产生一定的散射而失去光泽,形成无光、半无光的类似于绸缎般的光泽与质感。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煅烧贝壳粉在煅烧前按重量份计的化学成分为0.2~0.8份的Na2O、0.1~0.5份的Al2O3、0.1~0.5份的SiO2、50~65份的CaO、0~0.3份的P2O5、40~45份的烧失。具体地,其中CaO是最有价值的釉料成分之一,其在大多数陶瓷釉料中均存在,它可以降低陶瓷釉料的粘性和热膨胀系数,从而有效地避免釉料开裂,除此之外还能赋予陶瓷釉料优异的硬度和耐用性,而本专利技术通过煅烧贝壳粉为原料引入适量的CaO,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相比起其它含CaO的原料,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煅烧贝壳粉在煅烧前的化学成分作出限定,可大大增加其在煅烧过程中从方解石到霞石晶型的转化率,由于霞石具有斜方晶系,其晶体呈柱状或矛状,且具有玻璃与油脂光泽,因此可使陶瓷釉料呈现出绸缎般的光泽和质感。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煅烧贝壳粉中的贝壳选自牡蛎、贻贝、蚶子、文蛤、溢蛏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所述的牡蛎、贻贝、蚶子、文蛤、溢蛏这些贝壳种类属于适合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家常贝类,易于获取,原料价格便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煅烧贝壳粉的制备工艺为:将贝壳置于炉中,升温,于700~1000℃温度条件下煅烧1~2h,后经冷却、球磨、过筛得到。进一步地,所述升温过程中在450℃之前的升温速度为2℃/min,在450℃之后的升温速度为5℃/min。具体地,贝壳中的主晶相为方解石,本专利技术通过限定贝壳煅烧过程中的升温速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适配贝壳粉在煅烧前的化学组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煅烧贝壳粉实现了从方解石到霞石的晶型转变。一种如上所述的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陶瓷釉料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0.3~1.5份的改性剂和0.5~2份的分散剂,进行湿法球磨,控制球磨后釉料细度为325目筛余0.3~0.6%,得成品。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具有良好的施釉性能和成型性能,特别适用于在大规格产品,如陶瓷岩板上的釉面装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选自聚阴离子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地,所述改性剂加入到配方中,可起到良好的釉浆增稠、悬浮、保护釉料中的水分等作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腐植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钾、三聚磷酸铝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地,所述分散剂的加入,可起到降低釉浆颗粒的表面能、达到均匀分散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具有绸缎质感的陶瓷岩板,其包括陶瓷岩板坯体和形成于所述陶瓷岩板坯体表面的釉层,所述釉层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制得。具体地,所述陶瓷岩板坯体是指经大吨位压机(15000~3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贝壳粉在煅烧前按重量份计的化学成分为0.2~0.8份的Na2O、0.1~0.5份的Al2O3、0.1~0.5份的SiO2、50~65份的CaO、0~0.3份的P2O5、40~45份的烧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贝壳粉中的贝壳选自牡蛎、贻贝、蚶子、文蛤、溢蛏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贝壳粉的制备工艺为:将贝壳置于炉中,升温,于700~1000℃温度条件下煅烧1~2h,后经冷却、球磨、过筛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绸缎质感的陶瓷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过程中在450℃之前的升温速度为2℃/min,在450℃之后的升温速度为5℃/mi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缇柯善军蒙臻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