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09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属于弹簧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通过分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有第一浸漆室、第一烘干室、第二浸漆室和第二烘干室,装置本体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座,第一浸漆室一侧开设有弹簧进入口,第二烘干室一侧开设有弹簧排出口,第一浸漆室和第二浸漆室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加漆口,分隔板上开设有穿插孔,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上均固定设置有循环烘干机构,第二烘干室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盒,装置本体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装置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浸漆效果好,具有烘干功能,且烘干时的气体可重复利用,较为节能,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簧浸漆装置
本技术涉及弹簧生产
,具体是一种弹簧浸漆装置。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部件,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能够被分为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其中螺旋弹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弹簧在生产时必要的一个流程便是浸漆,在弹簧表面裹上一层均匀的防护层,避免弹簧生锈,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这便需要使用到浸漆装置,当前的浸漆装置大多是简单的存放筒,浸漆工作主要由人工进行,勉强能够使用;但是,当前的弹簧浸漆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许多不便之处需要进行改进:一方面,现有的弹簧浸漆装置上漆效果较差,人工浸漆大多是简单的一个步骤,上漆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现有的弹簧浸漆装置在浸漆完成后一般需要进行烘干,烘干时热量流失严重,不够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浸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上漆效果较差和不够节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通过分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有第一浸漆室、第一烘干室、第二浸漆室和第二烘干室,所述装置本体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第一浸漆室一侧开设有弹簧进入口,所述第二烘干室一侧开设有弹簧排出口,所述第一浸漆室和所述第二浸漆室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加漆口,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穿插孔;所述第一烘干室和所述第二烘干室上均固定设置有循环烘干机构,所述第二烘干室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盒,所述装置本体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分别与所述循环烘干机构和所述排气盒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烘干机构由加热箱、导管和鼓气泵,所述加热箱通过导管与所述鼓气泵的吸气口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箱内固定设置有电加热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盒内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固定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通风口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管内通过固定杆固定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扇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浸漆室、所述第一烘干室、所述第二浸漆室和所述第二烘干室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卡位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插孔、所述弹簧进入口和所述弹簧排出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两道浸漆和烘干程序,上漆效果好,同时具有烘干功能,烘干时的气体还可重复利用,较为节能,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弹簧浸漆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一种弹簧浸漆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弹簧浸漆装置中排气盒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弹簧浸漆装置中排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第一浸漆室、3-第一烘干室、4-第二浸漆室、5-第二烘干室、6-支撑座、7-弹簧进入口、8-弹簧排出口、9-加漆口、10-穿插孔、11-循环烘干机构、12-弹簧卡位板、13-排气盒、14-扇叶、15-加热箱、16-鼓气泵、17-连通管、18-通风口、19-活性炭过滤网、20-排气管、21-固定杆、22-微型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通过分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有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座6,第一浸漆室2一侧开设有弹簧进入口7,第二烘干室5一侧开设有弹簧排出口8,第一浸漆室2和第二浸漆室4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加漆口9,分隔板上开设有穿插孔10;第一烘干室3和第二烘干室5上均固定设置有循环烘干机构11,第二烘干室5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盒13,装置本体1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关板,开关板分别与循环烘干机构11和排气盒13电性连接,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卡位板12,穿插孔10、弹簧进入口7和弹簧排出口8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本技术中,弹簧在未剪短之间从弹簧进入口7进入,依次穿过各个穿插孔10后从弹簧排出口8排出,借助额外的牵引机器对弹簧进行牵引,期间弹簧会依次经过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在经过第一浸漆室2和第二浸漆室4时各个部位会裹上油漆,在经过第一烘干室3和第二烘干室5时会被烘干,确保油漆牢固的附着在弹簧上,双重上漆结构能够牢固的进行上漆,上漆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循环烘干机构11由加热箱15、导管和鼓气泵16,加热箱15通过导管与鼓气泵16的吸气口连通,加热箱15内固定设置有电加热棒,在本技术中,加热箱15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鼓气泵16则能够对加热后的空气吸入后喷向弹簧,然而相对密闭的环境热量不会流失,还会通过加热箱15不断循环,较为节能;结合图3和图4所示,排气盒13内开设有通风口18,通风口18内固定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19,通风口18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20,排气管20内通过固定杆21固定设置有微型电机22,微型电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扇叶14,在本技术中,排气盒13的设置主要起到排气作用,将第二烘干室5内的气体排出,且活性炭过滤网19能够对油漆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适当的过滤,减少污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技术时,需要将电源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为本技术的各个用电器提供电能,开关板上设置了各个用电器的开关能够直接控制各个用电器的启闭,在实际使用时,弹簧会依次经过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在经过第一浸漆室2和第二浸漆室4时各个部位会裹上油漆,油漆需要提前通过加漆口9加入适量,弹簧在经过第一烘干室3和第二烘干室5时会被烘干,确保油漆牢固的附着在弹簧上,双重上漆结构能够牢固的进行上漆,上漆效果更好,同时烘干方式热量流失较少,更加节能,实用性较强。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通过分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有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座(6),所述第一浸漆室(2)一侧开设有弹簧进入口(7),所述第二烘干室(5)一侧开设有弹簧排出口(8),所述第一浸漆室(2)和所述第二浸漆室(4)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加漆口(9),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穿插孔(10);/n所述第一烘干室(3)和所述第二烘干室(5)上均固定设置有循环烘干机构(11),所述第二烘干室(5)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盒(13),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分别与所述循环烘干机构(11)和所述排气盒(1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通过分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有第一浸漆室(2)、第一烘干室(3)、第二浸漆室(4)和第二烘干室(5),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座(6),所述第一浸漆室(2)一侧开设有弹簧进入口(7),所述第二烘干室(5)一侧开设有弹簧排出口(8),所述第一浸漆室(2)和所述第二浸漆室(4)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加漆口(9),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穿插孔(10);
所述第一烘干室(3)和所述第二烘干室(5)上均固定设置有循环烘干机构(11),所述第二烘干室(5)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盒(13),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分别与所述循环烘干机构(11)和所述排气盒(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浸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烘干机构(11)由加热箱(15)、导管和鼓气泵(16),所述加热箱(15)通过导管与所述鼓气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恒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迩美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