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89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6
连接器部(35)具有保持第一电源端子(131)和第一信号端子(321、331)的第一系统连接器(351),以及保持第二电源端子(132)和第二信号端子(322、332)的第二系统连接器(352)。第一系统连接器(351)的插拔方向与第二系统连接器(352)的插拔方向相同。第一系统连接器(351)与第二系统连接器(352)以这些连接器的间隔(G)比双方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宽度(W)小的方式相互接近地配置。第一电源端子(131)与第一信号端子(321、331)相比,配置于第一系统连接器(351)的正面部中靠近第二系统连接器(352)的一侧。第二电源端子(132)与第二信号端子(322、332)相比,配置于第二系统连接器(352)的正面部中靠近第一系统连接器(351)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申请基于2018年4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075412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体地设置有电机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的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中,电机具有双系统的绕线组,控制单元具有对应于各绕线组的逆变器。在控制单元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源供给用的连接器及信号用的连接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8501号公报但是,在将控制单元从单个系统增加到双系统,并将电源供给用的连接器及信号端子用的连接器从一个增加到两个的情况下,电源线及信号线的数量也增加。因此,各线的配置变得复杂,可能因电源线与信号线交叉而导致噪声增大。另外,可能因电源线的回路面积变大而导致对信号线的噪声影响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几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噪声增大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具备:电机,该电机具有双系统的绕线组;控制部,该控制部与电机同轴配置,并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用于与作为外部电缆的连接器的外部连接器连接。控制部具有第一系统控制部和第二系统控制部,该第一系统控制部对一方的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该第二系统控制部对另一方的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连接器部具有: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用于向第一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一信号端子,该第一信号端子用于向第一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第一系统连接器,该第一系统连接器保持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该第二电源端子用于向第二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二信号端子,该第二信号端子用于向第二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以及第二系统连接器,该第二系统连接器保持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与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同。第一系统连接器与第二系统连接器以这些连接器的间隔比双方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宽度小的方式相互接近地配置。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第二系统连接器的一侧。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第一系统连接器的一侧。通过像这样将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靠近连接器配置空间的中央配置,使避免电源线与信号线的交叉变得容易。另外,抑制了电源线的回路面积的增加。因此,能够降低对信号线的噪声影响。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的详细记述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更加明确。附图为:图1是应用了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多相同轴电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控制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且是图2的VII向视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且是图7的VIII向视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及连接器部的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正面及非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及非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且是图10的XI向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正面及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及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且是图12的XIII向视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其他的俯视图,且是图14的XV向视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且是图16的XVII向视图。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且是图17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正面及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横剖面及卡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且是图19的XX-XX线剖视图。图2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且是图21的XXII向视图。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及係止状态的外部连接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驱动装置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实施方式彼此中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驱动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并输出操舵辅助转矩。首先,参照图1~图3,对作为各实施方式通用的事项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包含了电动动力转向装置90的转向系统99的整体结构。图1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90是柱辅助式,但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齿条辅助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转向系统99包含方向盘91、转向轴92、小齿轮96、齿条轴97、车轮98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90等。在方向盘91连接有转向轴92。设置于转向轴92的顶端的小齿轮96与齿条轴97啮合。在齿条轴97的两端经由转向横拉杆等设置有一对车轮98。当驾驶者转动方向盘91时,转向轴92旋转。转向轴92的旋转运动通过小齿轮96转换为齿条轴97的直线运动。一对车轮98按与齿条轴97的位移量对应的角度被操舵转向。电动动力转向装置90包含操舵转矩传感器93、控制单元10、电机80以及减速机94等。操舵转矩传感器93设置于转向轴92的中途,并对驾驶者的操舵转矩进行检测。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双重化的操舵转矩传感器93包含第一转矩传感器931及第二转矩传感器932,并对第一操舵转矩trq1及第二操舵转矩trq2进行双重检测。在没有冗余地设置操舵转矩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一个操舵转矩trq的检测值在双系统通用地使用。控制单元10获取操舵转矩传感器93检测出的操舵转矩trq1、trq2及旋转角传感器检测出的电机80的电气角θ1、θ2。控制单元10基于这些信息、在控制单元10内部检测出的电机电流等信息对电机80驱动进行控制,以使电机80产生所希望的辅助转矩。电机80所输出的辅助转矩经由减速机94向转向轴92传递。控制单元10在电机80的轴向的一方侧与该电机80构成一体。电机23及控制单元10构成机电一体型式的驱动装置1。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控制单元10在与电机80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与电机80同轴配置。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10也可以在电机80的输出侧与电机80同轴配置。如图2、图3所示,电机80是三相无刷电机,具备定子840、转子860以及收容这些的外壳830。定子840具有固定于外壳830的定子芯845以及安装于定子芯845的二组三相绕线组801、802。从构成第一绕线组801的各相绕线延伸出导线851、8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电机(80),该电机具有双系统的绕线组(801、802);/n控制部(20),该控制部与所述电机同轴配置,并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n连接器部(35、36、37、38),该连接器部用于与作为外部电缆的连接器的外部连接器(161、162)连接,/n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系统控制部(201)和第二系统控制部(202),该第一系统控制部对一方的所述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该第二系统控制部对另一方的所述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n所述连接器部具有:第一电源端子(131),该第一电源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一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一信号端子(311、321),该第一信号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一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第一系统连接器(351、361、371、381),该第一系统连接器保持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132),该第二电源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二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二信号端子(312、322),该第二信号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二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以及第二系统连接器(352、362、372、382),该第二系统连接器保持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n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同,/n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以这些连接器的间隔(G)比双方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宽度(W)小的方式相互接近地配置,/n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一侧,/n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0 JP 2018-075412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80),该电机具有双系统的绕线组(801、802);
控制部(20),该控制部与所述电机同轴配置,并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器部(35、36、37、38),该连接器部用于与作为外部电缆的连接器的外部连接器(161、162)连接,
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系统控制部(201)和第二系统控制部(202),该第一系统控制部对一方的所述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该第二系统控制部对另一方的所述绕线组的通电进行控制,
所述连接器部具有:第一电源端子(131),该第一电源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一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一信号端子(311、321),该第一信号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一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第一系统连接器(351、361、371、381),该第一系统连接器保持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132),该第二电源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二系统控制部供给电源;第二信号端子(312、322),该第二信号端子用于向所述第二系统控制部输入信号;以及第二系统连接器(352、362、372、382),该第二系统连接器保持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以这些连接器的间隔(G)比双方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宽度(W)小的方式相互接近地配置,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一侧,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的正面部中靠近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系统连接器(351、371、381)与所述第二系统连接器(352、372、382)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雅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