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53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包括LED模组、电源与导液管,所述LED模组包括陶瓷底座、金属架、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陶瓷底座内设置有多列沟槽,所述金属架设置于所述陶瓷底座上,所述金属架包括多列横跨于所述沟槽上方的金属条,相邻所述金属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倒装LED芯片阵列中的倒装LED芯片设置在所述间隙上方,并且所述倒装LED芯片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设置于两列相邻的所述金属条上;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沟槽通过灌满电解液与所述电源实现电连通。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LED器件导电性能可靠性低、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An integrated LED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UVCLED电光转换效率低,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发出,而UVCLED结温要求较高,热衰减快,目前行业内多采用覆铜氮化铝陶瓷支架,因为氮化铝材料和铜材的导热率较高,可以增加器件导热率,降低热阻。随着UVC行业发展和杀菌应用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高的功率、出光效率以及可靠性的UVCLED器件应用将会是未来趋势。目前UVCLED散热依靠垂直热沉,热量由UVCLED芯片传递到铜焊盘、氮化铝、SET贴面锡膏层、基板,最后是散热单元,需要经过5个界面,在大功率UVCLED器件中,该散热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要求,一旦UVCLED结温高于60℃,便会开始出现因热导致的不可逆额外光衰,一旦UVCLED结温高于80℃,将迅速光衰并出现失效。因而在大功率UVCLED器件中急需一种更直接、更高效的散热系统。目前UVCLED器件多为覆铜氮化铝支架,内部固有UVCLED芯片的结构,为了提升功率,势必会增加器件尺寸和芯片数量,如将市面上3535尺寸的器件增加至6868尺寸,内部从单颗UVCLED芯片增加至4颗,将产生如下两个问题:(1)增加器件尺寸,需要增加输入电流,而现在不论是DPC还是HTCC工艺氮化铝支架,都是采用过孔(通孔,微孔)工艺做电连接,铜的热膨胀系数是16.5×10-6/℃,氮化铝的热膨胀系数是4.5×10-6/℃,在器件封装过程的峰值回流工艺或共晶焊工艺中,会因高温出现过孔凸起等异常,随着使用电流的增加,还容易出现失效。并且过孔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本身也不能增加尺寸,也不能设计于芯片附近,因而在大功率UVCLED器件中急需一种更可靠的导电性能更优的氮化铝基板电连接技术;(2)增加器件尺寸,将一个支架一颗芯片的模式变成一个支架多颗芯片的模式,需要做更多的出光设计与反光设计,避免其中一颗UVCLED芯片发出的光射入其它UVCLED芯片以及每颗UVCLED芯片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现有的覆铜氮化铝支架,反射UVC光线主要靠镀金表面,金是镀在铜材表面,铜是通过电镀生长,但使用电镀生长出一定形状的反光斜面成本较高,因而急需一种提升每颗芯片出光效率的低成本支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LED器件导电性能可靠性低、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包括LED模组、电源与导液管,所述LED模组包括陶瓷底座、金属架、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陶瓷底座内设置有多列沟槽,所述金属架设置于所述陶瓷底座上,所述金属架包括多列横跨于所述沟槽上方的金属条,相邻所述金属条之间存在间隙,将多个倒装LED芯片设置在所述间隙上方,并且所述倒装LED芯片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设置于两列相邻的所述金属条上,形成所述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沟槽通过灌满电解液与所述电源实现电连通。优选地,所述LED模组为多个,相邻所述LED模组的所述沟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金属条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多个凸条。优选地,在所述金属条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凸条,在所述金属条宽度方向排列一个所述凸条。优选地,所述凸条远离所述底板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窄。优选地,所述金属架的材质包括银、铜、金、铝、铬、镁、钙、钠、钨、锌、钾、镍、铁、锡、铅、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电解液为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还包括金属块结构的冷排,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导液管连通的流道,其顶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和/或其下部设置有鳍片式散热器。优选地,所述陶瓷底座与所述金属架之间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的材质包括铜、镍、金、金锡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陶瓷底座:将氮化铝粉末烧结成陶瓷底座,所述陶瓷底座上设置有多列沟槽;制作金属架:取金属片制作多列金属条,所述金属条平行间隔排列构成金属架;制作LED模组:将所述金属架固定于所述陶瓷底座上,将倒装LED芯片固定在所述金属架上形成倒装LED芯片阵列,进行气密性封装;完成电连接:将所述沟槽与导液管连通,灌满电解液,接入电源实现电连接。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包括LED模组、电源与导液管,本专利技术通过电解液连接金属条,与电源通电实现电连接,接触面积大、均匀电性、并且提高了集成器件的导电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省去传统电连接时采用的陶瓷底座打通孔,铜填通孔的步骤,成本更低。(2)由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集成型LED器件中的金属条包括多个凸条,在金属条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在金属条宽度方向排列一个凸条,且倒装LED芯片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设置于两列相邻的金属条上,即每颗倒装LED芯片四周都有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倾斜板,通过这种结构的金属架可以防止串光,提高光线的均匀度,而且可以提升每颗倒装LED芯片的光利用率,进而提升整齐器件的出光效率。(3)由于本专利技术的LED器件的导热介质为金属条和电解液,于传统的焊盘、灌铜通孔、器件电极和电热分离装置来进行散热,纵向散热界面数大大减少,散热效率更高。由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集成型LED器件还包括冷排,电解液经过冷排后再流入器件的电解液温度低,可以通过电解液液冷替代传统垂直热沉,进一步增加散热效率,使LED器件的工作温度快速降低至室温以下。(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型LED器件的制作方法,免去成本高难以制作倾角的电镀铜围坝工艺,制备方法更加简单。同时,本专利技术免去了SMT(表面贴装技术)工序,避免了一次热冲击,降低产品因再次受热引发失效的几率(传统方式的UVC倒装LED芯片固晶后,在透镜封装工艺会受到一次热冲击,在SMT贴片时又会受到一次热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LED模组的俯视图;图2是LED模组的剖面图;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集成型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集成型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金属架中的单个金属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冷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集成型LED器件制作时每一步制作方法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LED模组;2-陶瓷底座;3-金属架;4-倒装LED芯片;5-透镜;6-沟槽;7-冷排;8-蠕动泵;9-电源;10-导液管;11-密封圈;12-闭锁夹;13-半导体制冷器;14-散热器;15-凸条;16-冷排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ED模组、电源与导液管,所述LED模组包括陶瓷底座、金属架、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陶瓷底座内设置有多列沟槽,所述金属架设置于所述陶瓷底座上,所述金属架包括多列横跨于所述沟槽上方的金属条,相邻所述金属条之间存在间隙,将多个倒装LED芯片设置在所述间隙上方,并且所述倒装LED芯片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设置于两列相邻的所述金属条上,形成所述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沟槽通过灌满电解液与所述电源实现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ED模组、电源与导液管,所述LED模组包括陶瓷底座、金属架、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陶瓷底座内设置有多列沟槽,所述金属架设置于所述陶瓷底座上,所述金属架包括多列横跨于所述沟槽上方的金属条,相邻所述金属条之间存在间隙,将多个倒装LED芯片设置在所述间隙上方,并且所述倒装LED芯片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设置于两列相邻的所述金属条上,形成所述倒装LED芯片阵列;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沟槽通过灌满电解液与所述电源实现电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组为多个,相邻所述LED模组的所述沟槽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多个凸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条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凸条,在所述金属条宽度方向排列一个所述凸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型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远离所述底板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窄。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鹏刘芳孙雷蒙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