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71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与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特异性分子,其能够将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定位至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利于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受体和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表达的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实现这样的定位,其中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上,所述抗原存在的水平大于通过双特异性分子在病毒上检测的抗原水平,和涉及这样的双特异性分子在治疗潜伏性病毒感染中的用途。

A bispecific molecule with immunoreactivity to effector cells expressing activated recep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3月13日、申请号为2014800254608(PCT/US2014/025491)、专利技术名称为“与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号61/783,195(2013年3月14日提交,未决)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参考序列表根据37C.F.R.1.821以及下面的条款,本申请包括一个或多个序列表,所述序列表以纸质和计算机可读的介质公开,并且所述纸质和计算机可读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它们的整体并入本文。专利技术背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特异性分子,其能够将表达激活受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定位至病毒感染的细胞,以便从而利于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受体和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表达的抗原的表位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双特异性分子,实现这样的定位。本专利技术另外涉及这样的双特异性分子在治疗潜伏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和失活病毒感染中的用途,以及这样的双特异性分子在杀伤包含病毒基因组的细胞或表达病毒蛋白的细胞的方法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这样的双特异性分子,其结合(1)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受体的表位和(2)由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表达的抗原的表位,其中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上,所述抗原存在的水平大于通过双特异性分子在病毒上检测的抗原的水平;以及涉及这样的双特异性分子,其能够介导,更优选地能够增强,免疫效应细胞激活和靶向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得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相关技术描述I.病毒性传染病最近数十年已经见证了对抗体治疗潜能的兴趣的复兴,并且抗体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类型的生物技术衍生的药物(Chan,C.E.等(2009)“TheUseOfAntibodies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SingaporeMed.J.50(7):663-666)。接近200种基于抗体的药物已经批准使用或正在开发。这样的药物尤其有希望用于治疗传染病,最重要地是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许多病原体已经表现出获得对常规抗微生物药物的抗性的显著能力(例如,二甲氧基苯青霉素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极抗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和抗微生物抗性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其他病原体,比如HIV、流感病毒等目前使用传统药物的治疗不满意(见,Beigel,J.等(2008)“CurrentAndFutureAntiviralTherapyOfSevereSeasonalAndAvianInfluenza,”AntiviralRes.78(1):91-102)。而且,这样的药物展示明显的副作用。与传统的药物相反,抗体具有使得它们作为治疗剂而极吸引人的两个特性。第一,因为抗体是身体的天然内源蛋白质,所以展示低毒性。第二,它们展示高特异性,其使得能够定向靶向受感染的细胞。但是,目前的免疫疗法具有某些缺点(Chan,C.E.等(2009)“TheUseOfAntibodies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SingaporeMed.J.50(7):663-666)。病毒感染的清除通常与T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相关。CD8+T细胞通过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起作用,因此防止病毒复制和减少病毒载荷。另外,除了他们的病毒中和特性之外,抗体还可通过激活介导ADCC的天然杀伤细胞(NK),促进杀伤在其表面上表达病毒蛋白的受感染的细胞。尽管已经显示抗体能够在体外中和许多病毒病原体,但抗体介导的免疫可实现体内病毒清除的程度不清楚。因此,通常施用中和治疗性抗体不是为了介导清除,而是为了抑制病毒复制和病毒血症和给予宿主免疫系统时间以发展对病毒清除的有效应答。就此而言,研究已经显示抗体减少病毒载荷的能力与施用的抗体在血清中的持久性相关,并且当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在中止治疗之后下降时,病毒抗原水平最终恢复(Galun,E.等(2002)“ClinicalEvaluation(PhaseI)OfACombinationOfTwo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ToHBV:SafetyAndAntiviralProperties,”Hepatology35:673-679;Heijtink,R.A.等(2001)“AdministrationOfAHumanMonoclonalAntibody(TUVIRUMAB)To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Pre-TreatedWithLamivudine:MonitoringOfSerumTUVIRUMABInImmuneComplexes,”J.Med.Virol.64:427-434)。另外,通过HIV的研究已经显示常规施用治疗性抗体可导致逃逸突变体(escapemutant)的发展(Chan,C.E.等(2009)“TheUseOfAntibodies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SingaporeMed.J.50(7):663-666)。在一个研究中,在12周的时间内施用三种广谱中和HIV抗体的组合,相对于对照在中止抗病毒治疗之后成功延迟了病毒反弹。但是,尽管继续施用所有三种抗体,病毒水平仍最终恢复,同时对三个施用的抗体之一的抗性增加(Trkola,A.等(2005)“DelayOfHIV-1ReboundAfterCessationOfAntiretroviralTherapyThroughPassiveTransferOfHumanNeutralizingAntibodies,”Nat.Med.11:615-622)。II.免疫系统激活CD4+T-淋巴细胞是大部分哺乳动物免疫和自体免疫应答的基本组织者(Dong,C.等(2003)“ImmuneRegulationbyNovelCostimulatoryMolecules,”Immunolog.Res.28(1):39-48)。已经发现抗原呈递细胞和幼稚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共刺激相互作用介导CD4+辅助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种相互作用(Viglietta,V.等(2007)“ModulatingCo-Stimulation,”Neurotherapeutics4:666-675;Korman,A.J.等(2007)“CheckpointBlockadeinCancerImmunotherapy,”Adv.Immunol.90:297-339)。在第一相互作用中,抗原呈递细胞必须展示与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结合的相关靶抗原,从而其可结合幼稚CD4+T-淋巴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在第二相互作用中,抗原呈递细胞的配体必须结合CD4+T-淋巴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包括包含至少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的共价连接的复合物,其中:/nI.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1)的结合区域和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域,其中所述VL1和所述VH2不彼此缔合形成表位-结合结构域;/nII.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2)的结合区域和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1)的结合区域,其中所述VL2和所述VH1不彼此缔合形成表位-结合结构域;和/n其中:/n(A)所述VL1和所述VH1缔合形成第一表位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表位结合结构域能够免疫特异性结合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受体的表位,其中所述免疫效应细胞是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或树突细胞细胞;和/n(B)所述VH2和所述VL2缔合形成第二表位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二表位结合结构域能够免疫特异性结合由感染病毒的细胞表达的抗原的表位,其中所述病毒是EBV、HSV、CMV、HIV、HBV、HCV、HPV或流感病毒,并且其中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由所述病毒感染的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存在的水平大于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n...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US 61/783,1951.一种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包括包含至少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的共价连接的复合物,其中:
I.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1)的结合区域和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域,其中所述VL1和所述VH2不彼此缔合形成表位-结合结构域;
II.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2)的结合区域和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1)的结合区域,其中所述VL2和所述VH1不彼此缔合形成表位-结合结构域;和
其中:
(A)所述VL1和所述VH1缔合形成第一表位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表位结合结构域能够免疫特异性结合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受体的表位,其中所述免疫效应细胞是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或树突细胞细胞;和
(B)所述VH2和所述VL2缔合形成第二表位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二表位结合结构域能够免疫特异性结合由感染病毒的细胞表达的抗原的表位,其中所述病毒是EBV、HSV、CMV、HIV、HBV、HCV、HPV或流感病毒,并且其中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由所述病毒感染的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存在的水平大于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所述细胞被所述病毒潜伏感染。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选自LMP-1、LMP-2、流感病毒M2蛋白、HIVenv蛋白、HPVE6和HPVE7。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可检测地存在于所述感染细胞上,并且未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被检测到。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在所述效应细胞上的所述表位是CD3表位、CD4表位、CD8表位、CD2表位、CD16表位、TCR表位或NKG2D表位。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所述第一表位结合结构域是来自CD3抗体、CD4抗体、CD8抗体、CD2抗体、CD16抗体、TCR抗体或NKG2D抗体的表位结合结构域。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
(1)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在所述细胞上存在的水平是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的至少2倍;或
(2)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在所述细胞上存在的水平是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的至少5倍;或
(3)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在所述细胞上存在的水平是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的至少10倍;或
(4)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可检测地存在于所述细胞上,所述抗原在所述细胞上存在的水平是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在所述病毒上检测的所述抗原的水平的至少100倍。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其中由感染所述病毒的所述细胞表达的所述抗原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可检测地存在于感染细胞上,并且在未被所述病毒感染的细胞上通过所述双特异性双抗体分子未检测到所述抗原。


9.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凯尼格L·S·约翰逊郭家颖刘丽勤J·L·诺德斯特姆B·F·海恩斯G·法拉利
申请(专利权)人:宏观基因有限公司杜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