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42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涉及桁架拼接工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车尾总拼工装、车底盘拼工装和车头总拼工装,车尾总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车尾支撑柱和桁架支撑柱,车尾总拼工装一侧面设置有衔接柱,车底盘拼工装安装在衔接柱的一侧面,车头总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横梁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车身的封端进行组队增加工艺的可实施性,通过对夹具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夹具能满足桁架车身焊接技术要求,通过加装滑板对关键尺寸的控制定位,增强焊接一致性减少因焊接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夹具组合的多样化、模块化,满足桁架车身各部位组合焊接减少装件时间,对于桁架车身的焊接质量,以及焊接速度都有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桁架拼接工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应用相关的软件来进行桁架结构模型的优化已经可以成为现实。桁架结构中的桁架指的是桁架梁,是格构化的一种梁式结构。大多常用与厂房、桥梁等公共建筑中,它是由一些杆轴交于一点的工程结构抽象简化而成。合理地设计桁架结构,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的强度,起到减轻桁架重量,节省材料的目的,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节能减排,桁架结构车身在汽车领域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现有的桁架结构车身的研发中公司处于基本空白,没有相关资料技术支持,只有通过计算机不断模拟,制作简易工装夹具实验,在桁架结构中,个杆件受力均以单向拉、压为主,通过对上下弦杆和腹杆的合理布置,可适应结构内部的弯矩和剪力分布,由于水平方向的拉、压内力实现自身平衡,整个结构不对支座产生水平推力,桁架结构与常见的实腹梁结构相比,在抗弯方面能将受拉与受压力集中布置在上下两端,增大了内力臂,使得以同样的材料用量,实现更大的抗弯强度,由于前期属于实验阶段虽然实现了桁架结构的抗拉、压性,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缺陷,不能适用于车辆骨架制作中,为解决上述问题,现设计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有效的解决桁架结构车身焊接速度、质量,在制作过程中桁架结构的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焊接方式的先进性,其次是对桁架结构的封端组对,焊接与反变形的工艺技术合理性,以及关键尺寸的焊接合理性,制作桁架结构反变形夹具工装满足其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解决桁架结构车身焊接速度、质量,在制作过程中桁架结构的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焊接方式的先进性,其次是对桁架结构的封端组对,焊接与反变形的工艺技术合理性,以及关键尺寸的焊接合理性,制作桁架结构反变形夹具工装满足其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包括车尾总拼工装、车底盘拼工装和车头总拼工装,所述车尾总拼工装、车底盘拼工装和车头总拼工装均为架体结构,所述车尾总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车尾支撑柱和桁架支撑柱,所述车尾总拼工装一侧面设置有衔接柱,所述车底盘拼工装安装在衔接柱的一侧面,所述车头总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横梁支撑架;所述车尾支撑柱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面安装有第二桁架,所述第二桁架与固定板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桁架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合槽,所述第二桁架一侧面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桁架,所述第一桁架安装在桁架支撑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桁架与滑板滑动配合;所述车头总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横板支撑架和车头支撑柱,所述横板支撑架上表面设有置物横板,所述置物横板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置物横板挤压配合,所述第一横梁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置与第一横梁相适应,所述车头支撑柱上表面设置有搭建面板,所述搭建面板与车头支撑柱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滑板一侧面设置有推架,所述推架包括侧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侧板卡装配合,所述连接杆上表面设有若干槽孔。优选地,所述衔接柱上表面设置有焊接骨架,所述焊接骨架一侧面设置有辅助骨架,所述辅助骨架与焊接骨架位置相适应。优选地,所述车底盘拼工装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竖板,所述竖板一侧面均设置有三角支撑板。优选地,所述三角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与三角支撑板挤压配合,所述夹具与衔接柱滑动配合,所述衔接柱一侧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置与夹具相适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车身的封端进行组队增加工艺的可实施性,通过对夹具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夹具能满足桁架车身焊接技术要求,通过加装滑板对关键尺寸的控制定位,增强焊接一致性减少因焊接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夹具组合的多样化、模块化,满足桁架车身各部位组合焊接减少装件时间,对于桁架车身的焊接质量,以及焊接速度都有显著提升。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嵌合槽;2、第一桁架;3、滑板;4、第二桁架;5、车尾支撑柱;6、推架;7、车尾总拼工装;8、衔接柱;9、车底盘拼工装;10、三角支撑板;11、竖板;12、车头支撑柱;13、车头总拼工装;14、横板支撑架;15、置物横板;16、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搭建面板;19、夹具;20、挡板;21、连接杆;22、侧板;23、固定板;25、桁架支撑柱;26、槽孔;27、辅助骨架;28、焊接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包括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均为架体结构,车尾总拼工装7上表面设置有车尾支撑柱5和桁架支撑柱25,车尾总拼工装7一侧面设置有衔接柱8,车底盘拼工装9安装在衔接柱8的一侧面,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梁支撑架14;车尾支撑柱5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一侧面安装有第二桁架4,第二桁架4与固定板23螺纹配合,第二桁架4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合槽1,第二桁架4一侧面设置有滑板3,滑板3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桁架2,第一桁架2安装在桁架支撑柱25的上表面,第一桁架2与滑板3滑动配合;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板支撑架14和车头支撑柱12,横板支撑架14上表面设有置物横板15,置物横板15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横梁16,第一横梁16与置物横板15挤压配合,第一横梁16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横梁17,第二横梁17位置与第一横梁16相适应,车头支撑柱12上表面设置有搭建面板18,搭建面板18与车头支撑柱12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滑板3一侧面设置有推架6,推架6包括侧板22和连接杆21,连接杆21与侧板22卡装配合,连接杆21上表面设有若干槽孔。进一步地,衔接柱8上表面设置有焊接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包括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均为架体结构,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上表面设置有车尾支撑柱(5)和桁架支撑柱(25),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一侧面设置有衔接柱(8),所述车底盘拼工装(9)安装在衔接柱(8)的一侧面,所述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梁支撑架(14);/n所述车尾支撑柱(5)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一侧面安装有第二桁架(4),所述第二桁架(4)与固定板(23)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桁架(4)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合槽(1),所述第二桁架(4)一侧面设置有滑板(3),所述滑板(3)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桁架(2),所述第一桁架(2)安装在桁架支撑柱(2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桁架(2)与滑板(3)滑动配合;/n所述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板支撑架(14)和车头支撑柱(12),所述横板支撑架(14)上表面设有置物横板(15),所述置物横板(15)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横梁(16),所述第一横梁(16)与置物横板(15)挤压配合,所述第一横梁(16)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横梁(17),所述第二横梁(17)位置与第一横梁(16)相适应,所述车头支撑柱(12)上表面设置有搭建面板(18),所述搭建面板(18)与车头支撑柱(12)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桁架结构拼焊工装,包括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车底盘拼工装(9)和车头总拼工装(13)均为架体结构,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上表面设置有车尾支撑柱(5)和桁架支撑柱(25),所述车尾总拼工装(7)一侧面设置有衔接柱(8),所述车底盘拼工装(9)安装在衔接柱(8)的一侧面,所述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梁支撑架(14);
所述车尾支撑柱(5)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一侧面安装有第二桁架(4),所述第二桁架(4)与固定板(23)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桁架(4)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合槽(1),所述第二桁架(4)一侧面设置有滑板(3),所述滑板(3)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桁架(2),所述第一桁架(2)安装在桁架支撑柱(2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桁架(2)与滑板(3)滑动配合;
所述车头总拼工装(13)上表面设置有横板支撑架(14)和车头支撑柱(12),所述横板支撑架(14)上表面设有置物横板(15),所述置物横板(15)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横梁(16),所述第一横梁(16)与置物横板(15)挤压配合,所述第一横梁(16)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横梁(17),所述第二横梁(17)位置与第一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红赵仁义陆伟李航陈波付长奇张万秋陈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兴达特种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