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2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分离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该新型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所述分离器外壳的内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分隔机构、第二分隔机构、第三挡板、第一凹槽、第一油气分离模块、第二凹槽和第二油气分离模块,所述第一挡板的左侧和第一挡板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和第二挡板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该新型油气分离器,通过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油气分离器的分离腔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混合气体通道,下层是回油腔,油气分离器内的气体流速高,该油气分离器能够实现气体和分离后的机油分流,互不影响,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传统发动机曲通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结构相对简单,分离效率相对较低,未分离出来的机油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增大机油消耗,使发动机的保养周期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具备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相对较低,未分离出来的机油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增大机油消耗,使发动机的保养周期缩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分离效率高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所述分离器外壳的内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分隔机构、第二分隔机构、第三挡板、第一凹槽、第一油气分离模块、第二凹槽和第二油气分离模块,所述第一挡板的左侧和第一挡板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和第二挡板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均与第一分隔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1),所述分离器外壳(1)的内部包括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分隔机构(4)、第二分隔机构(5)、第三挡板(6)、第一凹槽(7)、第一油气分离模块(8)、第二凹槽(9)和第二油气分离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的左侧和第一挡板(2)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3)的右侧和第二挡板(3)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底部和第二挡板(3)的底部均与第一分隔机构(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机构(4)的表面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顶部和第二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1),所述分离器外壳(1)的内部包括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分隔机构(4)、第二分隔机构(5)、第三挡板(6)、第一凹槽(7)、第一油气分离模块(8)、第二凹槽(9)和第二油气分离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的左侧和第一挡板(2)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3)的右侧和第二挡板(3)的背部均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底部和第二挡板(3)的底部均与第一分隔机构(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机构(4)的表面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顶部和第二挡板(3)的顶部均与第二分隔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机构(5)的表面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机构(5)的顶部与第三挡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6)的表面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7)位于第一挡板(2)的右侧和第二挡板(3)的左侧开设,所述第一凹槽(7)的内壁与第一油气分离模块(8)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9)位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顶部和第二挡板(3)的上表面开设,所述第二凹槽(9)的内壁与第二油气分离模块(10)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分离器外壳(1)的外部包括固定机构(11),所述固定机构(11)的内壁与分离器外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分隔机构(4)包括第一分隔板(41)、第一回油孔(42)和第一回油槽(43),所述第一挡板(2)的底部和第二挡板(3)的底部均与第一分隔板(4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41)的表面与分离器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油孔(42)位于第一分隔板(41)的正面开设,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贾力宗俐君朱慧贤王建贾文超鲁新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顺驰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