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与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以及装有该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汽国家对车辆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减少发动机的移动源污染,对曲轴通风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常规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过滤式油气分离的分离效率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常用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通常是将进气接口设在壳体的上端,而出气接口设在壳体的侧面或下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油气分离后气体的行走路线是从上往下。由于气体比较轻,其规律是往上走容易,而往下走较难,因此现有技术在设计上的缺点是不符合气体运行的规律,有可能使得经过分离的洁净气体逆反而行或含油气体直接从出气口排出。另外,目前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的进气接口在壳体上端而出气接口在壳体侧面或下面,使得外接管道的占用空间较大,无法适应安装空间较小的使用场合。同时由于将出气通道设在壳体下面或侧面,其路线较长,因此结构也较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油气分离机构;/n所述外壳体为顶部封闭、开口朝下且内腔中空的钟罩形状,外壳体内壁靠近开口端处与内壳体的外沿密封连接,且外壳体内腔与内壳体内腔之间的密闭空腔即为油气分离腔;/n所述外壳体内腔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为一圈朝向外壳体内腔的环状凸起;/n所述外壳体顶部一侧设置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内侧的进气孔连通;/n所述外壳体顶部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与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外侧的出气孔连通;/n所述油气分离腔的中间安装油气分离机构;/n所述油气分离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油气分离机构;
所述外壳体为顶部封闭、开口朝下且内腔中空的钟罩形状,外壳体内壁靠近开口端处与内壳体的外沿密封连接,且外壳体内腔与内壳体内腔之间的密闭空腔即为油气分离腔;
所述外壳体内腔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为一圈朝向外壳体内腔的环状凸起;
所述外壳体顶部一侧设置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内侧的进气孔连通;
所述外壳体顶部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与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外侧的出气孔连通;
所述油气分离腔的中间安装油气分离机构;
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中轴、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分离叶片组;
所述第一轴承座内侧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中轴一端通过一轴承与轴承安装孔连接;
所述分离叶片组被套在中轴一端的第一压板和套在中轴另一端的第二压板固定在中轴的中部;
所述第一压板还与第一轴承座环状凸起的侧壁密封连接,且第一压板中间为中空部位;
所述分离叶片组中各分离叶片的中间设为镂空结构,且镂空结构与各分离叶片之间的空隙连通;
所述中轴的另一端通过另一轴承与设在内壳体内腔中间的第二轴承座连接,且中轴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从油气分离腔向外伸出;
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内侧的所述进气孔依次与第一压板的中空部位和分离叶片组中各叶片中间的镂空结构连通;
所述分离叶片组周边空间与设在外壳体内腔顶端且位于第一轴承座外侧的出气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占位面积小于第一轴承座的内侧面积,所述进气孔设在第一轴承座内侧且位于轴承安装孔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边缘一周设有圆环状凸起,且圆环状凸起与第一轴承座的侧壁以间隙密封结构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还设有压力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顺东,孙桂芝,渠海洋,郭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尔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威尔燃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