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及其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29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油气混合气入口、油气混合气出口、挡板、孔板和中心管,在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与壳体内腔体密封,中心管的底部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体中,沿中心管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板和孔板,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和孔板的外边缘均与壳体接触,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和油气混合气出口,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油气混合气入口与中心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不安装滤芯,通过迷宫结构实现油气分离,工作过程不需要进行维护,在实现过滤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压力调节功能,实现柴油机曲轴箱压力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及其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柴油机及其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柴油机曲轴箱需要和外部相通,及时排出曲轴箱内的油雾混合气,避免出现曲轴箱压力过高,造成柴油机漏油、漏气等故障。油雾混合气含有大量的滑油蒸气,需要采用油气分离装置加以过滤以避免对外部环境和装置的污染,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滑油损耗。对于高强化度柴油机及大型船用柴油机,当柴油机布置于船舱内部时,为避免曲轴箱通气对船舱内部环境的影响,曲轴箱通气往往不能直接排到大气中,需要采用曲轴箱通气闭式循环,即将曲轴箱内多余的气体过滤后导入到增压器压气机进口,进入柴油机缸内参与燃烧后排到外界。对于高强化度柴油机及大型船用柴油机,传统的油气分离装置通常采用滤芯式的油气分离装置,主要由壳体、滤芯、膜片、弹簧组成。随着滤芯工作时间延长,通气效率下降,会逐渐堵塞,进而导致曲轴箱内压力过高,需要定期更换滤芯,才能保证油气分离器正常工作,造成维护频率高,更换成本高的问题。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721243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曲轴箱废气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排气口、进气口、排污口、液位指示器和过滤网,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盖板封堵在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的中部;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盖板的中部;所述排污口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右侧壁的下部;所述液位指示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所述过滤网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所述过滤网的内部组成过滤腔;所述过滤网的外壁面和箱体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隙组成排气腔。该装置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维护频率高,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不安装滤芯,通过迷宫结构实现油气分离,工作过程不需要进行维护。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油气混合气入口、油气混合气出口、挡板、孔板和中心管,在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与壳体内腔体密封,中心管的底部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体中,沿中心管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板和孔板,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和孔板的外边缘均与壳体接触,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和油气混合气出口,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油气混合气入口与中心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的底部设有节流塞。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挡板缝隙,所述挡板从挡板缝隙插入后与所述中心管的侧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扇形挡板为半圆环形,两个半圆环形挡板组成一个圆环形挡板,圆环形挡板的内圆半径与中心管的半径一致。进一步的,两个半圆环形挡板上下错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缝隙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扇形挡板插入后,外侧圆弧边低于内侧边,外侧圆弧的最低点设置导流孔。进一步的,所述孔板为圆环形孔板,圆环形孔板的内圆半径与中心管的半径一致,孔板上面沿内圆环径向分布若干圆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孔板缝隙,所述孔板从孔板缝隙插入后与所述中心管的侧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转接接头,所述转接接头与曲轴箱连接,用于将流出的过滤滑油回收至曲轴箱。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一个U型连接耳封闭,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法兰盖封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柴油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与曲轴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不安装滤芯,通过迷宫结构实现油气分离,工作过程不需要进行维护。2.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可以通过节流塞中间通孔的直径来调节油气分离装置流阻,进而调节曲轴箱压力。3.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在实现过滤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压力调节功能,实现柴油机曲轴箱压力调节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中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迷宫式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中节流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1、油气混合气入口(即入口法兰2)、油气混合气出口(出口法兰3)、挡板4、孔板5和中心钢管6,在壳体1内竖向设置有中心管6,中心管6的顶部与壳体顶部密封,不与壳体内腔体连通,中心管6的底部与壳体内腔体连通,壳体内腔体中,沿中心管轴向设有多个挡板4和孔板5,挡板和孔板间隔设置,挡板4的外边缘和孔板5的外边缘均与壳体1接触,本实施例中,外边缘延伸至壳体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2和油气混合气出口3,油气混合气出口3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油气混合气入口2与中心管6连通。通过挡板和孔板等组成迷宫结构,不安装滤芯,实现油气分离功能,油气分离装置不需要维护,可长时间使用。挡板4为扇形挡板,扇形挡板上设有导流孔41,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挡板缝隙,挡板4从挡板缝隙插入后与中心钢管6的侧壁配合,本实施例中,扇形挡板为半圆环形,两个半圆环形挡板上下错开设置,在底面的垂直投影刚好组成一个圆环形,半圆环形挡板的内圆半径与中心管6的半径一致。挡板缝隙向上倾斜设置,扇形挡板4插入后也倾斜设置,扇形内侧直线边高,外侧弧边低,弧边中间位置为最低点,在此处设置导流孔,即外侧圆弧边低于内侧边,外侧圆弧的最低点设置导流孔。使过滤的滑油流到最低点后,通过导流孔流向底部。孔板5为圆环形孔板,圆环形孔板5的内圆51的半径与中心管6的半径一致,孔板套设在中心管上水平设置,上面沿内圆环径向分布若干圆孔52。孔板上面分布数量众多的圆孔,起到过滤网的作用。中心管6的底部设有节流塞7。通过更换不同通径的节流塞来改变中间通孔的直径,进而调节油气分离装置流阻,使曲轴箱压力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节流塞外表面设置螺纹、端部设置两个凹槽,方便使用扳手或螺丝刀更换节流塞。壳体1的底部设有转接接头8,转接接头8与曲轴箱连接,用于将流出的过滤滑油回收至曲轴箱。壳体1的顶部通过一个U型连接耳9封闭,壳体1的底部通过法兰盖10封闭。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壳体、油气混合气入口、油气混合气出口、挡板、孔板和中心管,在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与壳体内腔体密封,中心管的底部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体中,沿中心管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板和孔板,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和孔板的外边缘均与壳体接触,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和油气混合气出口,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油气混合气入口与中心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壳体、油气混合气入口、油气混合气出口、挡板、孔板和中心管,在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与壳体内腔体密封,中心管的底部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体中,沿中心管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板和孔板,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和孔板的外边缘均与壳体接触,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和油气混合气出口,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油气混合气入口与中心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底部设有节流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挡板缝隙,所述挡板从挡板缝隙插入后与所述中心管的侧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挡板为半圆环形,两个半圆环形挡板组成一个圆环形挡板,圆环形挡板的内圆半径与中心管的半径一致。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成永杨丹张延亭李丽婷韩小科张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