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18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油气分离器结构改进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单向阀盖,单向阀盖的下方设置有阀芯,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气管,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并且形成弯折结构,达到了提高油气分离程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不同汽车由于其构造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油气分离器。对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位置不同,油气分离器的内部结构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些汽车部件的装配上,为了能够装配上的便利,需要对油气分离器的外壳进行弯折设计,因此油气通过的路径也产生了弯折,因此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以更好的实现油气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以达到高效、可靠的油气分离,油液回收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单向阀盖,单向阀盖的下方设置有阀芯,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气管,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并且形成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进气区域、折角区域、出气区域,进气区域通过折角区域连通出气区域;所述下壳体的进气区域和出气区域均设置有集油槽,集油槽底部相通并连接有回流管,在下壳体的折角区域两端分别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分布过滤孔。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上壳体上的进气区域位置设置有正对进气口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横板、纵向并排设置的纵板,纵板包括导流部和位于导流部一侧的倒钩部,所述倒钩部的开口方向和流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上壳体上还设置有供过滤板插接的限位槽,所述上壳体上位于过滤板排气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多个挡条。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下壳体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内套,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边缘位置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入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限位凸环部,限位凸环部的位于出气管的中间部位。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上壳体的出气管位置设置有阀体部,阀体部设置有连通出气区域和出气管的排气口,所述阀芯堵接在排气口上进行单向上下运动。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阀体部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朝向下壳体并处于出气区域。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设计了一个适合进气、过滤分离、出气过程有折弯过程的结构,适合骑车上对进气出气布局折弯需求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可靠的油气分离效果;2、油气分离过程,能够进过多步骤,降低油气中油液的动能,使得油液能够在下壳体上积聚,并进行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结构拆卸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上壳体结构;图4为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下壳体结构。附图标记:1、上壳体;11、出气管;111、限位凸环部;12、隔板组件;121、横板;122、纵板;1221、倒钩部;13、限位槽;14、挡板;141、挡条;15、阀体部;151、排气口;152、排油孔;2、下壳体;21、进气口;22、集油槽;23、回流管;24、固定部;241、内套;25、凹槽;251、密封圈;3、单向阀盖;4、阀芯;5、弯折结构;51、进气区域;52、折角区域;53、出气区域;6、过滤板;61、过滤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具有弯折结构5的油气分离器,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安装在上壳体1上的单向阀盖3。单向阀盖3的下方设置有阀芯4,下壳体2上供阀芯4安装的位置是阀体部15。下壳体2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21,上壳体1上设置有出气管11。从而出气管11靠近阀体部15,阀体部15的上形成PVC单向阀结构,阀芯4采用PVC弹性材料。首先,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下扣合并且形成弯折结构5,弯折结构5包括进气区域51、折角区域52、出气区域53。进气区域51通过折角区域52连通出气区域53。此弯折结构5使得油气分离器整体具有弯折结构5,从而使得弯折排气。另外,下壳体2的进气区域51和出气区域53均设置有集油槽22,集油槽22底部相通并连接有回流管23,在下壳体2的折角区域52两端分别设置有过滤板6,过滤板6上分布过滤孔61。油气通过过滤板6进行过滤、分离油液和气体。工作的时候,油气通过进气区域51,过滤阻挡下来的油液滴落在集油槽22中,回流管23用于回收。另外,还有部分油气通过进气区域51,然后通过折角区域52进行二次过滤,最后在出气区域53上三次过滤回收,从而能够大幅度的多次过滤,降低油气中的油含量。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过滤效果。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1上的进气区域51位置设置有正对进气口21的隔板组件12,隔板组件12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横板121、纵向并排设置的纵板122,纵板122包括导流部和位于导流部一侧的倒钩部1221,倒钩部1221的开口方向和流体运动方向相反。油气通过隔板组件12能够降低油分子的动能,利用倒钩部1221,能够大幅阻碍油分子通过,并且能够让油分子积聚在纵板122上,然后通过重力往下滴落在下壳体2上,最后汇聚到集油槽22上进行回流回收。为了能够让过滤板6安装更加可靠、牢固。上壳体1上还设置有供过滤板6插接的限位槽13,上壳体1上位于过滤板6排气侧设置有挡板14,挡板14上设置有多个挡条141。挡条141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挡板14的结构强度,同时挡条141也能够积聚油液降低油气中的油含量。为了提高油气分离器整体安装可靠性和平稳性,下壳体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固定部24,固定部24内设置有内套241,下壳体2的底部边缘位置还设置有凹槽25,凹槽25内嵌入有密封圈251。这样能够提高装配的使用可靠性,避免油液泄露,能够提高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出气管11连接部分的可靠性,出气管11上设置有限位凸环部111,限位凸环部111的位于出气管11的中间部位。这样在管件的套接上更加方便,能够装配到位。为了解决排气口151上空气倒流现象,上壳体1的出气管11位置设置有阀体部15,阀体部15设置有连通出气区域53和出气管11的排气口151,阀芯4堵接在排气口151上进行单向上下运动。这样形成的单向阀功能使得油气的输送方向不可逆,也能够有效避免油含量低的油气出现逆流。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排气口151的气压较大并且推动弹性的阀芯4往上变形,从而敞开排气口151,使得排气口151连通出气区域53和排气管,实现单向排气。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油液收集和回流,阀体部15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孔1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单向阀盖,单向阀盖的下方设置有阀芯,其特征是,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气管,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并且形成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进气区域、折角区域、出气区域,进气区域通过折角区域连通出气区域;/n所述下壳体的进气区域和出气区域均设置有集油槽,集油槽底部相通并连接有回流管,在下壳体的折角区域两端分别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分布过滤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单向阀盖,单向阀盖的下方设置有阀芯,其特征是,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气管,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并且形成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进气区域、折角区域、出气区域,进气区域通过折角区域连通出气区域;
所述下壳体的进气区域和出气区域均设置有集油槽,集油槽底部相通并连接有回流管,在下壳体的折角区域两端分别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分布过滤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的进气区域位置设置有正对进气口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横板、纵向并排设置的纵板,纵板包括导流部和位于导流部一侧的倒钩部,所述倒钩部的开口方向和流体运动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涛宋平林锦辉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世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