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24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和电动增压器,油气分离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与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电动增压器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油气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出口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的废气经油气分离器净化再经过电动增压器增压后接入发动机的进气管,电动增压器能够避免发动机进气系统与本系统存在压力差而冲击本系统,实现利用曲轴箱的废气补充发动机的进气量,同时避免油气污染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增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现有的曲轴箱闭式循环通风系统,通过油气分离器出气管连接到增压器压气机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管路,分离后油气排到空气滤清器和增压器之间进气管路,细小油滴会随着发动机的工作,逐渐堆积在增压器压气机的叶轮上,影响增压器工作效率,提高燃油的消耗率,影响增压器效率从而恶化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箱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的油气污染增压器进而降低增压器效率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与所述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电动增压器,所述电动增压器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的废气经油气分离器净化再经过电动增压器增压后接入发动机的进气管,电动增压器能够避免发动机进气系统与本系统存在压力差而冲击本系统,实现利用曲轴箱的废气补充发动机的进气量,同时避免油气污染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增压器。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管路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增压器用于调节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一管路压力,以使所述第一管路压力大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进气管之间的第二管路压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设有压力调压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动增压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曲轴箱的所述油气出口之间的管路设有安全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增压器的所述第二出口用于接入发动机的中冷器和发动机的进气管之间的管路。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曲轴箱;进气管;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所述电动增压器的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管连通。本技术提出的发动机具有和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0:发动机、11:进气管;20:油气分离器、201:第一入口、202:第一出口、203:回油口、21:电动增压器、211:第二入口、212:第二出口、22:安全阀、23:单向阀、24:压力调压阀;30:空气滤清器、31:涡轮增压器、32:中冷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用于发动机10的曲轴箱,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20,油气分离器20设有第一入口201和第一出口202,第一入口201用于与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电动增压器21,电动增压器21设有第二入口211和第二出口212,第二入口211与油气分离器20的第一出口202连通,第二出口212用于与发动机10的进气管11连通。本技术提出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的废气经油气分离器20净化再经过电动增压器21增压后接入发动机10的进气管11,不经过由空气净化器30、涡轮增压器31和中冷器32组成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从而避免油气分离器20净化后的油气污染发动机10润滑系统的涡轮增压器31,并且电动增压器21能够提高本系统输出的油气压力,避免发动机10的进气系统与本系统存在压力差而冲击本系统,导致曲轴箱的废气难以排除,实现利用曲轴箱的废气补充发动机10的进气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闭式循环通风系统还包括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包括:/n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与所述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n电动增压器,所述电动增压器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循环通风系统,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包括:
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与所述曲轴箱的油气出口连通;
电动增压器,所述电动增压器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通风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增压器用于调节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一管路压力,以使所述第一管路压力大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进气管之间的第二管路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蔡海杰冯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