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60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包括垫上料机构,垫上料机构包括传送耐磨垫的垫送料通道,垫送料通道的垫出料端下方有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顶紧伸缩杆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耐磨垫,垫出料端上方有抓取套筒,还包括盖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包括侧滑板,侧滑板的一侧与线轨滑动连接,侧滑板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侧滑板竖直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可以实现耐磨垫及压盖的全自动上料及紧密压合,耐磨垫上料过程中不拥堵、不重叠,且可以实现压盖各个位置的同时移动,操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
本技术属于冲压轴承组装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
技术介绍
在冲压轴承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压盖及耐磨垫的上料,并将其二者压合在一起。压盖及耐磨垫的上料均采用振动盘进行上料。振动盘在其振动上料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件的方向进行特定的选择,使所有从振动盘送料通道出来的工件均按符合工艺需求的方向传送到出料端。现有的片状体的移动及定位非常繁琐,需要片状体依次经过各个工序,各个工位的工件移动不能同时操作,工作效率低。现有的压盖及耐磨垫的压紧步骤非常繁琐,操作很复杂,并且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全自动的上料机压合。另外,现有的耐磨垫上料中如果耐磨垫持续上料则会造成多个耐磨垫在送料通道内的拥堵或重叠,不利于后续各个耐磨垫的抓取科及移动;如果耐磨垫的上料是间隔性的,那么可以避难拥堵及重叠的问题,但是操作效率又会降低。因此如何既保证耐磨垫不拥堵或重叠,又可以提高操作效率,一直是行业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以实现耐磨垫及压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上料机构(12),垫上料机构(12)包括传送耐磨垫(13)的垫送料通道(1281),垫送料通道(1281)的垫出料端(1282)下方有顶紧气缸(127),顶紧气缸(127)的顶紧伸缩杆(126)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1281)、耐磨垫(13),垫出料端(1282)上方有抓取套筒(8),还包括盖上料机构(11),盖上料机构(11)包括侧滑板(112),侧滑板(11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8)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侧滑板(112)竖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上料机构(12),垫上料机构(12)包括传送耐磨垫(13)的垫送料通道(1281),垫送料通道(1281)的垫出料端(1282)下方有顶紧气缸(127),顶紧气缸(127)的顶紧伸缩杆(126)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1281)、耐磨垫(13),垫出料端(1282)上方有抓取套筒(8),还包括盖上料机构(11),盖上料机构(11)包括侧滑板(112),侧滑板(11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8)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侧滑板(112)竖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出料端(1282)上方的抓取套筒(8)穿过第五滑块(125),第五滑块(125)与第十移动块(123)的一侧固定,第十移动块(123)与第十丝杠配合,第十丝杠与第十电机(1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移动块(123)的另一侧与第九移动块(122)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九移动块(122)与第九丝杠配合,第九丝杠与第九电机(121)连接,第九电机(121)靠近所述第九移动块(122)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料机构(11)还包括盖振动盘(111)、传送压盖(14)的盖送料通道(1111),所述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第一支撑板(1121)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月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仕玛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