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51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装备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翻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利用一个单作用中空液压缸实现活塞杆的伸缩。活塞杆连接移动钳口,缸体螺接于固定钳口,移动钳口与固定钳口形成移动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实现钳口的张开与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解决了用锤子敲击压套产生的冲击载荷对产品零件有损伤,在击打过程中容易偏使翻边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液压力实现稳定的静压力,通过更换不同角度的压头实现渐进翻边,使用方便,效率高,几乎没有废品;本工艺装备可以作为专用工具而开发,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翻边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空装备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航空机械领域里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存在大量需要压入衬套的零件。衬套压入后如何保证衬套和耳片的相对位置不动,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这就延伸出来一项套翻边的工序。此类零件多为多耳片结构,相邻两耳片间的距离很小,空间不开敞,这就给压套和压套后的翻边造成很大的难度。原来常规的翻边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定向不易找正;施力工具为锤子产生的断续冲击载荷,人为控制不准确,使翻边不均匀,容易压偏且伤到工人手。在翻边过程中需反复检查,造成装配时间长效率低且容易产生废品造成成本浪费。针对上述技术背景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常规套翻边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定向不易找正、断续冲击载荷人为控制容易翻边不均匀且伤到工人手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式通用翻边装置,用以解决套翻边过程中需反复检查是否压偏,造成装配时间长效率低且容易产生废品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翻边装置,其包括固定钳口1、移动钳口2、压盖3、端盖4、螺杆5、垫圈6、弹簧9、第一螺钉10、第二螺钉11、圆柱销12、第三螺钉13、螺母14、中空缸15和气液泵16。所述的螺杆5的一端与中空缸15的一端螺接,并采用垫圈6和螺母连接在中空缸15的该端的端面上,在螺杆5上,靠近中空缸15至远离中空缸15依次设固定钳口1、弹簧9和移动钳口2,其中,螺杆5的另一端通过垫圈和螺母14连接在移动钳口2的端面上,移动钳口2与固定钳口1通过槽口配合形成移动副,弹簧9位于移动钳口2和固定钳口1之间。所述的移动钳口2上设置有压盖3和端盖4,压盖3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三螺钉13和圆柱销12连接;端盖4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一螺钉10连接;中空缸15通过第二螺钉11螺接于端盖4上;所述的气液泵16通过气液泵气路与中空缸15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翻边装置还包括锥面压头7和芯轴8,所述的锥面压头7包括具有角度的锥面,用于渐进式翻边;芯轴8的大径与套内孔配合,小径与锥面压头7的内孔配合,以保证锥面压头7与套的轴向位置正确;使用时,摆放好锥面压头7、芯轴8与套的位置后,将液压翻边装置的钳口放置于其中;踩压气液泵16上的踏板,接通地面风与气液泵气路,推动气液泵里液压油作用于中空缸15,实现压紧翻边;抬起踏板靠弹簧使钳口张开,液压油回流到气液泵16。本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本技术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利用一个单作用中空液压缸实现活塞杆的伸缩。活塞杆连接移动钳口,缸体螺接于固定钳口,移动钳口与固定钳口形成移动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实现钳口的张开与闭合。液压油的控制利用一气液泵,通过踩压控制踏板实现地面风与气液泵气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气液泵里液压油的通断于单作用液压缸油腔。单作用液压缸设计成常态为伸出状态(避免活塞杆过细而产生失稳,故不采用活塞杆受压的方式)实现套在翻边的过程中活塞杆受拉力。两钳口施力于不同规格的锥形压头,实现套的渐进式静压力翻边。本技术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解决了用锤子敲击压套产生的冲击载荷对产品零件有损伤,在击打过程中容易偏使翻边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液压力实现稳定的静压力,通过更换不同角度的压头实现渐进翻边,使用方便,效率高,几乎没有废品;本工艺装备可以作为专用工具而开发,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锥面压头和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气液泵的示意图。图中:1固定钳口;2移动钳口;3压盖;4端盖;5螺杆;6垫圈;7锥面压头;8芯轴;9弹簧;10第一螺钉;11第二螺钉;12圆柱销;13第三螺钉;14螺母;15中空缸;16气液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所附多个附图中,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元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引。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翻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液压翻边装置包括固定钳口1、移动钳口2、压盖3、端盖4、螺杆5、垫圈6、芯轴8、弹簧9、第一螺钉10、第二螺钉11、圆柱销12、第三螺钉13、螺母14、中空缸15和气液泵16。螺杆5的一端与中空缸15的一端螺接,并采用垫圈6和螺母连接在中空缸15的该端的端面上,在螺杆5上,靠近中空缸15至远离中空缸15依次设固定钳口1、弹簧9和移动钳口2,其中,螺杆5的另一端,通过垫圈和螺母14连接在移动钳口2的端面上。移动钳口2与固定钳口1通过槽口配合形成移动副,弹簧9位于移动钳口2和固定钳口1之间。移动钳口2上设置有压盖3和端盖4,以实现移动钳口2的加工开敞性,从而提高移动钳口2的加工工艺性。具体地,压盖3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三螺钉13和圆柱销12连接;端盖4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一螺钉10连接。中空缸15通过第二螺钉11螺接于端盖4上。液压翻边装置还设置有气液泵16,气液泵16通过气液泵气路与中空缸15连接。锥面压头7为具有一系列角度的锥面用于渐进式翻边,保证翻边均匀、表面光整。芯轴8的大径与套内孔配合,小径与锥面压头7的内孔配合,保证锥面压头7与套的轴向位置正确。使用时,摆放好锥面压头7、芯轴8与套的位置后,将钳口放置于其中;踩压气液泵16上的踏板,接通地面风与气液泵气路,推动气液泵里液压油作用于中空缸15,实现压紧翻边;抬起踏板靠弹簧使钳口张开,液压油回流到气液泵16。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想要把本技术限制为所描述的精确形式。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做出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便于理解、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翻边装置包括固定钳口(1)、移动钳口(2)、压盖(3)、端盖(4)、螺杆(5)、垫圈(6)、弹簧(9)、第一螺钉(10)、第二螺钉(11)、圆柱销(12)、第三螺钉(13)、螺母(14)、中空缸(15)和气液泵(16);其中,/n所述的螺杆(5)的一端与中空缸(15)的一端螺接,并采用垫圈(6)和螺母连接在中空缸(15)的该端的端面上;在螺杆(5)上,靠近中空缸(15)至远离中空缸(15)依次设固定钳口(1)、弹簧(9)和移动钳口(2),其中,螺杆(5)的另一端通过垫圈和螺母(14)连接在移动钳口(2)的端面上,移动钳口(2)与固定钳口(1)通过槽口配合形成移动副,弹簧(9)位于移动钳口(2)和固定钳口(1)之间;/n所述的移动钳口(2)上设置有压盖(3)和端盖(4),压盖(3)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三螺钉(13)和圆柱销(12)连接;端盖(4)与移动钳口(2)通过第一螺钉(10)连接;中空缸(15)通过第二螺钉(11)螺接于端盖(4)上;所述的气液泵(16)通过气液泵气路与中空缸(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翻边装置包括固定钳口(1)、移动钳口(2)、压盖(3)、端盖(4)、螺杆(5)、垫圈(6)、弹簧(9)、第一螺钉(10)、第二螺钉(11)、圆柱销(12)、第三螺钉(13)、螺母(14)、中空缸(15)和气液泵(16);其中,
所述的螺杆(5)的一端与中空缸(15)的一端螺接,并采用垫圈(6)和螺母连接在中空缸(15)的该端的端面上;在螺杆(5)上,靠近中空缸(15)至远离中空缸(15)依次设固定钳口(1)、弹簧(9)和移动钳口(2),其中,螺杆(5)的另一端通过垫圈和螺母(14)连接在移动钳口(2)的端面上,移动钳口(2)与固定钳口(1)通过槽口配合形成移动副,弹簧(9)位于移动钳口(2)和固定钳口(1)之间;
所述的移动钳口(2)上设置有压盖(3)和端盖(4),压盖(3)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烈王金财王子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