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00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包含进样孔、多个反应池和连接进样孔和反应池的微流路,反应池内包被固定有能扩增特异靶基因序列的引物和探针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次检测可分析多种病原体,涵盖的病原体种类多,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可通过荧光扩增曲线实时监测扩增情况,避免了传统基因芯片扩增后再杂交的过程,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此外,该实验全程为封闭式反应,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成本低、且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ARTI)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居急性传染病的首位,平均每年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大约4000000患者死亡。在全球范围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ARTI—般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中大约90%为呼吸道病毒所导致,这些病原体感染都会导致发热、咳嗽、肺炎或白细胞不明显升高等类似临床症状。在人群中,尤其是儿童中,急性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或单一及多种病毒感染,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这给患者病情的控制和病原体的确定增加了难度。而明确鉴别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患者负担,并有效减少抗生物的滥用。目前常用的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培养法、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培养法是诊断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芯片有三层,上下两层为盖片,中间层为芯片基片,其中所述的芯片基片上有一个进样孔、多个反应孔和连接进样孔和反应孔的微流路,将芯片基片与上下盖片焊接形成密闭的反应池,反应池内包被固定有能扩增特异靶基因序列的引物和探针组,所述微流控芯片内设有扩增对照、空白对照和提取对照,所述扩增对照为RnaseP基因,提取对照为酵母DNA;用于检测RnaseP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 ID NO:88、SEQ ID NO:89、SEQ ID NO:90所示;用于检测酵母DNA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 ID NO:91、SEQ ID 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芯片有三层,上下两层为盖片,中间层为芯片基片,其中所述的芯片基片上有一个进样孔、多个反应孔和连接进样孔和反应孔的微流路,将芯片基片与上下盖片焊接形成密闭的反应池,反应池内包被固定有能扩增特异靶基因序列的引物和探针组,所述微流控芯片内设有扩增对照、空白对照和提取对照,所述扩增对照为RnaseP基因,提取对照为酵母DNA;用于检测RnaseP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88、SEQIDNO:89、SEQIDNO:90所示;用于检测酵母DNA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91、SEQIDNO:92、SEQIDNO:93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盖片厚度10-200μm,由PDMS、玻璃、PC等透明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基片进样孔为一个带气孔的立柱,所述立柱为圆形,高2-3mm,直径2mm,用于抽真空和进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道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冠状病毒229E型、冠状病毒OC43型、冠状病毒NL63型、冠状病毒HKU1型、腺病毒通用、腺病毒3型、腺病毒7型、腺病毒55型、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甲型H3N2流感病毒、甲型H5N1流感病毒、甲型H7N9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HPIV1)、人副流感病毒(HPIV2)、人副流感病毒(HPIV3)、人副流感病毒(HPIV4)、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


5.用于检测权利要求4中所述生物病原体的引物和探针,其特征在于:
用于检测乙型流感病毒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1、SEQIDNO:2、SEQIDNO:3所示;
用于检测腺病毒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4、SEQIDNO:5、SEQIDNO:6所示;
用于检测腺病毒3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7、SEQIDNO:8、SEQIDNO:9所示;
用于检测腺病毒7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10、SEQIDNO:11、SEQIDNO:12所示;
用于检测腺病毒55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13、SEQIDNO:14、SEQIDNO:15所示;
用于检测副流感病毒1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16、SEQIDNO:17、SEQIDNO:18所示;
用于检测副流感病毒2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19、SEQIDNO:20、SEQIDNO:21所示;
用于检测副流感病毒3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22、SEQIDNO:23、SEQIDNO:24所示;
用于检测副流感病毒4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25、SEQIDNO:26、SEQIDNO:27所示;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229E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28、SEQIDNO:29、SEQIDNO:30所示;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NL63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31、SEQIDNO:32、SEQIDNO:33所示;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HKU1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34、SEQIDNO:35、SEQIDNO:36所示;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OC43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37、SEQIDNO:38、SEQIDNO:39所示;
用于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的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如SEQIDNO:40、SEQI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红杨双彪柴河勇高亚平吴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